作者信息

王慧智

學校 吉林大學

院系 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

年級 2015級

洪洞夜景

一九七八年,一聲春雷響徹神州大地。

四十年激流滾滾,風雲激盪改革路。在這場偉大的變革中,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蹟,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百姓的生活更是有了地覆天翻的變化。俗話說,“民以食爲天”,百姓的飲食狀況直接反映了百姓的生活水平。當我聆聽了父輩和祖父輩們講述的他們求學時關於“食”的故事後,四十年“食代”的變遷使得我對今天的幸福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幾百年來,這句歌謠使我的家鄉洪洞縣聞名於世。洪洞縣位於山西省臨汾市,這裏北達幽並,南通巴蜀,是山西省第一人口大縣。洪洞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風土人情獨特,擁有着豐厚的自然人文旅遊資源。這裏礦產、水利資源豐富,交通發達,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春風,洪洞縣也舊貌換新顏,成爲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縣之一”,經濟社會發展也因此蒸蒸日上。

姥爺回憶起自己的學生時代

當時正處於上世紀中國歷史新舊交替的四十年代。新中國成立以前,他的童年記憶裏只有貧窮和苦難,而飢餓是這艱苦歲月中不變的晦暗底色。當時的洪洞,閻錫山軍閥和日本帝國主義勢力犬牙交錯,混亂的時局令洪洞百姓的生存十分困難。再加上日常生產停滯,本就窮苦的百姓生活變得更加悲慘。在暗無天日的四十年代裏,喫飽肚子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情。

那個年代,姥爺沒有離開過生養自己的小村莊,人生寄託在收成微薄的一小片黃土地上,果腹尚且無法實現,更沒有想象過美食的存在。喫食主要以少量玉米麪、本地的紅薯等爲主。因爲玉米和紅薯是廉價、產量高、還容易生長的作物。在他生活最艱苦的時候,日子已經無以爲繼。他的父親曾經帶着他到附近的汾西縣去乞討,以此來獲得一點食物。

姥爺解放後分到的房子

而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五十年代,安定的環境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雖然生產水平依舊落後,但是喫飯問題得到部分解決。國家開始了糧食配給,姥爺一家六口人一年有白麪兩斤,主食還是以粗糧爲主,儘管喫不太飽,但已經有了基本的保障。在當時,國家已經進口了一定的糧食,但糧食總體比較緊缺,在他的回憶裏,周圍的人們普遍有過因爲飢餓引起的身體浮腫。

玉米麪糊糊:曾經的主食,如今的健康食品

貧窮的歲月雖然有點久遠,但他依然能對我說起很多自己當初喫的糧食

極其稀少的白麪、玉米麪、高粱面、豆麪,以及混合的雜麪、土豆南瓜豆角、白蘿蔔。即使談及那個年代一些最爲美好的回憶時,我仍然能感受到老人當時的心酸和艱難。在參加工作之後,他被選拔爲村裏的一名幹部。當時在洪洞縣有上千人的幹部會議,會期一天,三餐管飽,這在糧食不足的當時可是不可多得的飽腹機會。因此姥爺現在還記得會場第一天的早飯:玉米麪糊糊,裏面還加了紅薯。這個早年飲食上的“高光時刻”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而父親的求學生活,要追溯到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當時國家仍然實行配給制,糧食需要靠糧票購買,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很接近。他的生活與上一輩相比有了一定的進步,但還是鮮有喫飽的機會。當時喫的食物依然是玉米麪、土豆、白菜這些本土產的作物食材,甚至爲了充飢不得不去挖野菜。

在父親的回憶裏,有時他跟小夥伴也會偷偷溜到大隊的田裏,偷喫蔬菜充飢。有一次在他感到特別餓的時候,聞到了醃製鹹菜的醬缸散發出來的味道,都覺得這是人生難得的美味。他飢不擇食,直接喝了一大盆醃製鹹菜後剩下的湯水,然後因爲過多攝入鹽分,又爲消解鹽分喝了幾乎讓他撐破肚皮的水,飢餓對人的折磨可見一斑。

此外,他還回憶起,某次爺爺去洪洞縣建設工地上之後,兩個月沒有回家,在此期間家裏喫食很少,日子舉步維艱。直到兩個月後,爺爺回家帶回了一大袋餄餎面,他一口氣喫了六大碗,到今天,他還是覺得那時囫圇吞下的麪條是他嘗過的最可口的美食。

過年一頓餃子成爲了現實

對於父親來說,改革開放讓他們那一代人切身感受到了生活的變化。

最直觀的就是,糧食明顯變多了。改革開放後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家家戶戶飯基本都可以喫飽了,過年還可以盼望一頓熱氣騰騰的餃子,關於飢餓的記憶,也從此開始淡化,直到我這一代成爲了永遠的歷史。

沐浴改革春風

人聲鼎沸的火鍋店

作爲九零後,沐浴在改革的春風中,我從來沒有體會過飢餓的滋味,現如今,物質生活已經得到了極大豐富。與前兩代人相比,我們不再覺得喫飽飯會成爲問題,轉而開始關注更高層次的營養、健康、美味。一年四季市場上可以買到國內外的時鮮蔬菜瓜果,曾經艱苦生活作爲主食的玉米麪和野菜等等,反而成爲厭倦白麪而換的新口味。如今的普通人家已經在溫飽、健康的基礎上向前發展了,而條件更好的家庭,則是追求喫到更有風味、更獨特的美食。人們的飲食觀念已經進化到了“什麼有營養,什麼能防衰老,什麼搭配能保護健康”這樣的享受型層次。蔬菜、肉類要新鮮的,還要講究是綠色食品。家裏人也開始注意養生,對喫飯十分講究膳食均衡,粗細搭配。

今天下館子已經變得平淡無奇

遍佈大街小巷的飯店已然證明餐飲行業的飛速發展

不論是傳統的八大菜系,還是法式西餐、日式料理、意大利披薩,以及各式“網紅”美食,都極大的豐富了我們的“食代”。不出國門就可以品嚐整個世界。

談到對飲食變化的看法,姥爺擺擺手,說變化太大了,根本沒法比,任何方面都沒得比。最讓老人有獲得感的事是國家每月發給他170元的補貼,老人說,以前喫都喫不飽,現在想喫什麼有什麼,國家還有補貼,時代真是太好了!而父親說,他最自豪的事情是伴隨着國家的大好春光,從艱苦的歲月裏走來,自己通過勤勞工作可以爲家人提供更安穩舒適的生活。這場時代變遷的震撼之旅也使我更加明白了大好時代的來之不易和自己肩負的時代使命。

“小家”折射“大家”,百姓之“食”顯示出改革之“實”。百姓生活水平的切實提升,深刻反映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改革開放,彰顯出了中國共產黨的實幹精神和歷史擔當,走出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新時代的青年們要堅定不移地繼續書寫改革開放的偉大篇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