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麗  的  彩  虹

文/徐志耕

雖然只有一面之交,對她的印象和懷念,是她的美麗。27歲的張純如長髮披肩,身材苗條,五官端莊而俊秀,她是一位氣質美女。電話中通知我說會見的是一位美國作家,想不到的是,美國作家竟是黃皮膚黑眼珠的華裔姑娘。

這是1995年的7月下旬的一天下午,天氣很熱。我按照約定的時間,來到南京大學的西苑賓館。接待我的是江蘇省青年幹部管理學院的楊夏鳴老師。他把我介紹給了張純如。他說:張純如是特地來採訪“南京大屠殺”歷史的美國作家,你寫過《南京大屠殺》,瞭解這段歷史,所以請你來介紹一下情況。

張純如望着我笑,一言不發。楊夏鳴說:“她不會中文,我當翻譯。”我把江蘇文藝出版社新版的《南京大屠殺》送給她,就介紹了當年採訪和寫作這部長篇報告文學的有關情況。針對她的特殊性,我希望她儘可能尋訪一些倖存者,從史料和情感上加深對這段痛史的認識。並建議她利用有利條件,蒐集和豐富當時英美等外籍人士救援南京難民的事實。這兩點是我的切身體會,因爲只有找當事人瞭解,才能掌握真實的史料。作爲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事件,當時二十多個外國人不僅是目擊證人,也是受害者和救援者,他們的經歷和義舉國內現存資料不多,而她有蒐集和尋找的條件,增加和宣揚這部分內容,具有重要的意義。

左一爲徐志耕,左三爲張純如

我講述的時侯,楊夏鳴老師認真地翻譯着。遇有聽不明白的,張純如會一次又一次地提問,她的雙手在筆記本電腦的鍵盤上不停地跳動。

因爲南京大屠殺歷史中有許多專用名詞和地名人名,我在紙片上寫了後,楊夏鳴就譯成英文給張純如看,明白後她總是點點頭,說“okok。”

楊夏鳴老師比我年輕,他說:張純如的父母是移民美國的南京人,張純如在美國出生和上學,她不認識中文,只能聽懂一些簡單的中國話。因爲關心南京的歷史,所以想寫“南京大屠殺”這樣一本書。

美國出生的南京人一一關心南京的歷史一一想寫一本“南京大屠殺”的書。這幾句話,一下子把我和她的距離拉近了。遠離故土的遊子,爲了共同的責任,承擔了同一個使命,我對這位美麗的姑娘產生了欽佩和尊敬。她的心中,有一種神聖的東西。

我們交談得十分愉快。張純如在南京的採訪緊張而富有成效。離開南京前,她邀請我和楊夏鳴老師、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段月萍副館長及江蘇省社科院的孫宅巍先生和王衛星共進晚餐。六個人邊喫邊談,依依惜別。

得知她閱讀中文有困難,我忽然想到,外文出版社已將我的《南京大屠殺》譯成英、法、日文。當時英文本已經開印,樣書寄來後,我立即送到楊夏鳴老師那裏,請他儘快寄給已經回到美國的張純如。

作家徐志耕贈送張純如的書籍

一年多後,我從報刊上看到了張純如寫的《南京暴行一一被遺忘的大屠殺》在美國出版並廣受歡迎。我爲她的成功而高興。不久,中譯本由北京東方出版社出版,我立即買了一本先睹爲快。

我被書中許多新收集的史料和故事驚喜,也讚賞她新奇的謀篇佈局。更讓我欣慰的是,她的書中,引用了我著作中的十多處文字,每一處都註明引用的書名和頁碼。這種嚴肅認真的態度,顯示了她的責任心和忠誠的品行。令我感動的是,我的這部報告文學《南京大屠殺》,張純如閱讀和摘引了三個版本,除了我送給她的江蘇文藝出版社的簡體中文本、北京外文出版社的英文本外,她還找到了臺灣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出版的中文繁體本。使我感到遺憾的是,中譯本把我的名字“徐志耕”譯成了“許志庚”。不管怎樣,我衷心祝賀張純如的著作取得巨大的成功,讓西方主流媒體傳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這是國內研究這一課題的專家和學者們共同的願望。

《南京暴行一一被遺忘的大屠殺》登上了全美暢銷書的排行榜,《紐約時報》和《洛杉磯時報》發表評論文章,華人社團安排張純如在美國城市巡迴演講籤售,發行量持續上升。她的書出版之際,正是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60週年之時,海外赤子用她的心血寫成的書,祭奠被日本侵略者殘害的骨肉同胞,這般民族大義,可歌可泣。

大洋隔不斷同胞情,故鄉親。

猛然間一道閃電,震驚了許多人的心:美麗的張純如走了,她離開了這個世界。

使我感到震驚和悲痛的是,她竟然用自殺結束瞭如花的人生。她走了一條和六十年前另一個偉大的美國女性明妮.魏特琳因反對日軍暴行同樣的自殺之路。呼喚和平的女性選擇了死亡,我們看到了她美麗的靈魂。

不久,我因事去北京聚會,巧逢東方出版社領導鄧蜀生先生,談及張純如和她的著作,我指出了中文本翻譯中的差錯和不足。這位資深編審也有同感,他說:“你能否幫我們找一位有水平的翻譯重新翻譯,爲紀念張純如,我們還要再版。”

於是,我立即電告楊夏鳴。楊老師不僅英文水平高,主要是瞭解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又擔任過張純如釆訪時的翻譯,是一位合適的人選。果然不負衆望,僅僅過了半年,張純如的《南京暴行一一被遺忘的大屠殺》中譯本第三版《南京浩劫》出版。楊夏鳴翻譯的這一版,不僅訂正了許多差錯,還補充了張純如寫作這本書的很多情節,一些人對書中某些文字產生的誤解,楊夏鳴也一一作了說明。他說,他用認真翻譯這本書的行動作爲對張純如的紀念。

美麗的張純如永遠活在人們的記憶中。她俊秀的英姿,矗立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和平廣場上,矗立在她的故鄉江蘇淮安的大地上。

張純如是反戰的勇士和和平的使者。爲配合“南京大屠殺”首個國家公祭日和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中央電視臺和江蘇電視臺聯合攝製大型記錄片《1937.南京記憶》,張純如是片中的主要人物。我有幸參與了這個團隊的工作,因而對張純如有了更深的瞭解和認識。一次次的討論研究,一次次的審稿看片,我知道爲了寫好這本書,張純如不畏勞苦四處奔走,在美國的耶魯大學圖書館裏尋找到了當年金陵女子大學教師明妮.魏特琳的日記,其中記載了許多日軍的暴行。她費盡周折,找到了當時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拉貝先生從193710月至1938250多萬字的日記,並在德國找到了拉貝的外孫女,使珍貴的史料重見天日,日軍暴行大白天下。由於張純如的發現,這部日記的原稿由拉貝先生的外孫女親自從德國送到南京,它將和許多珍貴史料一起,證明南京暴行的殘酷和血腥。

張純如有一個美麗的英文名字叫艾瑞絲,這是她的父親從希臘神話中找出來的一個美麗女神的名字。艾瑞絲能飛得很高很遠,她從天空飛過,就會留下一道彩虹,讓大家看到她的美麗。沒有想到的是,張純如真的飛去了,飛得這麼快這麼遠,她也留下了一道美麗的彩虹。

張純如撰寫《南京大屠殺》軼事

張純如在1995年進行一次到南京的採訪,她覺得頭一次去大陸直飛上海,有些可惜,因此這回她飛到香港,再由深圳搭火車,經廣州到南京,爲的是比照當年錢學森返回大陸的路線。一九九五年大陸鐵路交通,可說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張純如長大的美國相去甚遠,結果在廣州車站她的語言不通,高價從黃牛手中買到的頭等票,結果是二等硬鋪,牀只是上下相疊兩片木板,在沒有空調二等臥鋪折騰兩晚,到南京她已經病倒。

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寫作壓力極大,出版公司希望一九九七年南京大屠殺六十週年時能夠出版,只有兩年時間,張純如蒐集的資料卻多到幾年看不完,還有她中文認知的隔閡,但是在研究資料中,她卻挖出了當年德國駐南京代表拉貝的日記,拉貝雖然也是納粹黨人,卻挺身要求日軍停止屠殺,解救了許多南京居民,可以說是南京的“辛德勒”。

由於張純如鍥而不捨,終於找到拉貝的外孫女,並且在《南京大屠殺》出版前一年正式公開,引起美國社會高度重視,張純如在浩瀚資料中掙扎,又要處理拉貝日記的翻譯引介,可說是精疲力竭,尤其閱讀一篇篇日軍在南京暴虐、殺戮、姦淫和凌虐的紀錄,情緒久久不能平抑,覺得自己似乎要在痛苦中窒息,她打電話告訴母親,那段時間都沒法入睡,常做惡夢,洗澡時頭髮大把直落,比起一般作者,敏感的張純如十分痛苦又無比寂寞。

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雖然趕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的六十週年紀念日前出版,但是過程一波三折,刊登書摘的《新聞週刊》先受到日商廣告杯葛,書出之後又有日本右翼分子的威脅恐嚇,但是《南京大屠殺》在出版市場得到極大成功,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十週,後來書籍印銷量達到五十萬冊。

張純如爲《南京大屠殺》,在美國各地籤書和受訪,造成很大壓力,尤其日本政府與右翼人士的攻詰與威脅,甚至收到包了兩顆子彈的信,張純如既氣憤也擔憂。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一日,張純如與一再出面批評她《南京大屠殺》的日本駐美大使在公共電視辯論,面對張純如的如山鐵證,以及凜然言辭,日本大使理虧的有些退讓,我當時在美國寫《楊振寧傳》,正好看到這個電視辯論,一直記得張純如在回答主持人問起,對於日本大使道歉的看法,她說她沒有聽到道歉,因爲沒有真心誠意,我深受感動。

張純如《南京大屠殺》的成功,讓她有機會在許多重要場合演講,她外型出衆,言辭動人,對日本政府不肯道歉的批評,以及指出《舊金山合約》中還沒有解決的賠償問題,在美國引起很大的關注。張純如在美國出生成長,卻深刻感受文化的歧視與不公,她說,“美國對於二戰的亞洲史與歐洲史有雙重標準!”

在《南京大屠殺》的宣傳行程中,她感受在美華人的奮鬥與辛酸,一九九九年她再投入寫作《在美華人》,歷四年完成。這段期間張純如因爲《南京大屠殺》的成功,經濟沒有壓力,安頓的生活讓她認真考慮要生孩子,但是受孕總是失敗,最後接受人工受孕,並找代理孕母在二OO二年八月底有了一個兒子,第二年她的第三本著作《在美華人》出版。

張純如功成名就,似乎應該生活愉快,但是張純如敏感認真,對人生世事無常感受深刻,她告訴母親寫作是條寂寞的道路,“我要把自己當成只有一年可活,盡力去寫,要像自己被判了死刑般拼命寫作。”她寫《南京大屠殺》看大量資料受到的衝擊,《在美華人》之後繼續進行《巴丹島死亡行軍》閱讀的日軍殘忍行徑,對兒子克里斯多福的可能自閉憂慮,加上一次赴演講途中受到的恐嚇,都讓張純如無法承受,終於崩潰。2004年11月9日,張純如凌晨在電腦留下給先生、父母與弟弟的短信,離家失蹤,當晚近午夜,警察通知找到張純如的汽車,告知她在車中用手槍自殺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