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收藏網名吾道鼠,和訊投資學院首席教授,新浪理財大學首席講師。

民間花錢收藏愛好者,熱愛傳統文化,對周易八字有一定造詣,喜愛專研佛教道教傳統文化,花錢收藏專項佛道神怪系列,形成門類齊全的宋遼金佛道系列神怪花錢精品收藏。

宋代道教花錢大珍玄武鍾馗驅鬼圖的探索

吾道鼠

花錢鑑賞:宋代道教花錢大珍玄武鍾馗驅鬼圖。根據花錢界高手和大藏家介紹,目前應見過三枚,其中劉春生老師著作《壓勝錢圖典》裏有一枚直徑62的,品相也差一些,另一枚我沒有見過。此枚珍泉直徑66mm,厚2mm,頭版頭模,略有千年形成的自然磨損,鐵殼鏽。如果從直徑和品相上稱爲僅見品不爲過。天津大藏家舊藏很多年,輾轉到吾道鼠手中,也多謝各位藏家的厚愛。下面從我手中掌握的有限的資料說一說這枚珍泉優美的故事。

我手中有一些玄武題材的精品花錢,但玄武與鍾馗的組合是第一次見。哪面是正反面不清楚了,一面一面介紹。這面鍾馗身子是道符我也是第一次見,一般道符的符頭是符神,這個確定鍾馗無疑,理由如下:判斷鍾馗的形態主要看佩戴的法器,鍾馗主要法器是乾坤扇和紫金葫蘆,穿口左下剛好清清楚楚展現的這兩個法器。小鬼的造像是宋金時期斬鬼造像的標準器,可惜的是眼部有磨損,按照下面介紹的史料,此小鬼應該是【有眼無珠】誤撞鐘馗被抓。

錢幣左右邊廓兩側都是描繪神鬼騰雲駕霧的雲紋,雲紋最初起源於商周青銅器,後被道家採用,青銅器各種紋飾也是創造道符的素材,這一點都有詳實的文獻記載和考古證據鏈。錢幣上邊是代表道教最高神聖的北斗七星,基本上宋金道教花錢上方大多數是北斗七星圖案,偶爾也有南斗六星,這是明顯的宗教崇拜。

這一面很顯然是玄武真君,因爲腳踩玄武,披頭散髮,仗劍而立,這都是玄武宋代標準造像。錢幣中的小鬼應該爲本文後面介紹的【有珠無眼】。道教一開始玄武屬於道教四聖中的大神,道教四聖分別是佑聖(真武、玄武)、天猷、天蓬、翊聖,天篷與翊聖爲佑聖與天猷之副帥,縱觀古代壁畫以及繪畫造像特點,天蓬在玄武后,翊聖在天猷之後。

玄武大帝是四聖之首,玄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真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蕩魔天尊、玉虛師相、九天降魔祖師、無量祖師,全稱真武蕩魔大帝, 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北方之神,爲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現在湖北武當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經中稱他爲“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中國民間稱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披髮祖師。

傳說中的玄武大帝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長百尺,披散着頭髮,金鎖甲冑,腳下踏着五色靈龜,按劍而立,眼如電光,腳踏玄武(龜蛇二將合體的造像)。宋天禧年間(1017—1022)詔封爲“真武靈應真君”。元朝大德(1297—1308)七年(1303)加封爲“光聖仁威玄天上帝”,一躍而爲北方最高神。明代是真武大帝聲勢顯赫、民間信仰最爲普遍的時期。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達到了鼎盛階段,宮廷內和民間普遍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廟。玄武大帝的誕辰日爲農曆的三月初三日。

下面介紹一段史料,可能是此枚宋代珍泉詮釋的內涵來源,僅供泉友參考:廣政十九年仲秋日,即公元956年農曆八月十五,酷愛繪畫的蜀後主孟昶【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末代皇帝(934年—965年)】特別組織了一次"畫鬼活動",他把宮廷畫師們召集在一起,進行"畫鬼比賽",並親擔導師,對每個人的畫作現場評點。其中後主最器重的畫師宛宗古畫的是《無目鬼》,即只畫出鬼眼的輪廓,而沒有瞳孔,所謂"有眼無珠"。孟昶連連叫絕,興之所至,命宛再畫一張,宛宗古於是又一番獨出心裁,這次他只畫了一"點"(瞳孔),卻沒有畫眼眶,所謂"有珠無眼"!孟昶叫絕不已!他只留下有珠無眼的那一張,而將有眼無珠那張立即打上御印,當場賞賜給宛宗古!此事一時間傳爲佳話,而宛宗古保存的那幅畫一直流傳到現在~。

而此枚大花錢把這兩幅鍾馗驅鬼圖巧妙的引用了這段佳話,一面小鬼有眼無珠,而另一側則是有珠無目,生動傳神!取材之獨特、構思之精巧、刻畫之入微,目前稀見之~玄武鍾馗驅鬼圖!

關於本錢的繼續探索:

據道士何岸老師指出,此錢的持刀身體如柔軟符咒飄帶的,應是雷霆萬鈞鄧伯溫元帥。並提供了有雷霆萬鈞鄧元帥主題的道教符牌。神人持劍蛇軀,爲伏羲。歘火令就是鄧伯溫元帥,鄧元帥是炎帝和伏羲的轉世。雷法的源頭初祖是伏羲氏。宋代是雷法的策源地,錢幣上應該是鄧元帥,屬於炎帝伏羲這一脈。鍾馗級別不高,其信仰在宋已經有,但是真正開始信仰是元明時期。鍾馗不屬於雷部大神系。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感謝何岸老師的專業參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