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奪去了人的生命,又是什麼讓人得病?除了壽命長短和死亡原因,我們還能如何全面而細緻地衡量健康狀況,並由此改善生存方式和死亡方式?爲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需要知道衡量疾病和殘障的所有指標。爲此,我們需要一張正確而廣闊的疾病地圖作爲嚮導。

有一個叫克里斯·穆雷(Chris Murray)的人,歷經多年籌備,專注於找出每一項人類健康威脅因素,繪製了這樣一份地圖,並且將這些訊息公開傳達給世界上每一位醫生、衛生官員、政治領袖和民衆。

他絕頂聰明,靠強大的內驅力辛苦工作,用無與倫比的熱情去對各項原因進行衡量、對比,以期望找到緣由,減輕所有可能使全體人類致病致殘的疾病傷害。這也是“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的名稱來源。

(Photo by Daniel Sone for NIH)

全球疾病負擔,是一個概念、一份數據、一項持續進行中的計劃——爲全世界的傷病問題帶來全面的、可比較的測量。這份不斷演化的報告至今已經發布了超過6.5億項結果。

中國的情況如何?請看——

(圖源:healthdata.org)

那麼,我們能從疾病地圖中,找到活得更加健康長壽的方法嗎?穆雷利用研究數據,爲中國讀者特別提供了8條建議。

★  打敗死神 ★

人必有一死。但若能瞭解對手,就可以採取預防措施,確保最長的生命週期。首先,參考一下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IHME)的互動式視覺圖表。在下圖裏,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指出五大死因——缺血性心臟病、卒中、肺癌、肝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交通傷害。

2017年中國過早死亡損失年數的原因

對於個人來說,這意味着什麼呢?

首先,你應該喫得好點: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如果中國人人遵守IHME研究者提出的理想飲食方案,由心臟病造成的生命年數損失會降低82%,由卒中造成的生命損失年數將降低73%。

同時,若停止酗酒和藥物濫用,肝癌和交通傷害的總數將下降三分之一。

完全禁菸可以使肺癌的健康損失減少54%,使慢阻肺的健康損失減少46%。

(小賽:請某些同學自動對號入座,說的就是你)

★  堅持到最後 ★

在中國,十大致殘原因中的七項都不會直接致人死亡。這七項分別是:腰痛、頸痛、聽力損失、偏頭痛、其他骨骼肌肉疾病、焦慮性障礙、重度抑鬱症。不僅如此,導致痛苦的主要原因在世界各地都極爲相似。

2015年十大致殘原因

如果你一直被反覆復發的症狀困擾着,你就能理解這讓生活有多不便。解決了這些非致死性的健康問題,每年平均可以多出36天的健康生活。

想要預防頸背痛,工作期間要注意定期拉伸、做些核心肌肉訓練,請教練來改善姿態。

至於其他肌肉骨骼疾病,藥物治療、康復訓練、外科手術通常可以減輕痛苦,提高行動自由。

焦慮和抑鬱可以經一系列包括心理治療在內的干預方法得到緩解甚至治癒。

★  改善風險因素 ★

極少數的風險因素佔了疾病負擔的一大部分。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飲食風險都是排名最高的一個。好消息是,這些風險因素也是最容易加以改善的,而且改善後取得的結果相當可觀。

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建議,改善飲食的一種絕佳途徑就是每日攝入更多的全麥食品和300克水果。

儘可能自己做飯,這樣就能控制鹽分攝取。

還有,就是要喫和蔬菜一樣多的堅果。

如果喜歡喫海鮮,那的確好——能攝入足夠多的ω-3脂肪酸,這和攝入纖維素及補鈣一樣重要。如果不喜歡喫海鮮,那建議你每天至少要攝入250毫克ω-3脂肪酸。這種營養補充劑價格並不高。

值得一試的還包括減少那些排名較低的飲食風險因素。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如果中國人避免食用熟肉製品——培根、香腸、午餐肉、火雞、燻牛肉等,2015年的整體健康增加的程度,將比消除鉛中毒增加的還要多。

2015 年中國造成疾病負擔的飲食風險因素排名

★  支持公共運動 ★

IHME對於美國情況的分析顯示,由於個人努力加上有效的公共衛生運動,數百萬人壽命都得以大幅度延長。

1985—2013年間,美國預期壽命增長排名靠前的十個郡有三個在紐約市。這個地方艾滋病的防治與服務領先全國,公共區域禁止吸菸,上調香菸稅以抑制香菸消費,在餐館菜單上標識熱量並禁用反式脂肪;最近還提出一項行動計劃,要在2024年之前,完全消滅交通事故死亡。

這些行動的成果非比尋常:曼哈頓、布魯克林、皇后區的男性預期壽命比上一代多了將近十年。

★  如果不能變得有錢,就變聰明吧 ★

大部分經濟學家都認爲,如果某個國家的平均財富增加,人們便有錢負擔更好的醫療照護,從而變得更健康。然而,IHME的數據顯示,這個觀點僅在特定條件下成立。更顯著的聯繫反而出現在健康和教育之間。

以墨西哥爲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僅爲美國的五分之一,女性上學時間卻約爲美國的一半。墨西哥成年女性死亡率僅僅比美國高了一點,順應趨勢變化。

越南和也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相近。但越南女性平均在學時間比後者多了6.3年,15~20歲女性死亡率改爲後者一半。

瑞士和津巴布韋則是異數。這兩個國家分別有着全球最低和最高的成年女性死亡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相差達200倍。

避免過早死亡:教育提高生存率

女性教育是格外明智的投資,理由有二:首先,有醫療需求時,女性能爲自己和家人做出更明智的決定;其次,女性做母親的年齡會推遲,從而減少危及生命的懷孕次數。

★  投胎到日本 ★

好吧,這個我們自己做不了主,不是嗎?不過,瞭解自己的國家在個人健康方面表現如何還是挺有啓發性的。隨後應該考慮如何才能模仿最佳做法。

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2015年全球出生時的平均健康預期壽命,男性約爲61歲,女性約爲65歲。有些地方的人活得更久,安道爾、冰島、新加坡、日本這幾個國家名列前茅。

有一種說法認爲,日本人長壽有兩大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健康狀況開始好轉,日本人已生活在一個平等社會中,受教育程度高,衛生習慣好。有不少強力的政府主導公共衛生項目,尤其是結核病的防治。如此一來,傳染病感染率降低了。

第二個原因是,近幾十年來,日本優良的傳統飲食習慣和體育活動,搭配上減少鹽分攝入的新公共衛生項目和高血壓初級治療的新全民衛生計劃。如此一來,非傳染病的患病率也減少了。

中國一樣可以受益於諸如此類針對飲食均衡、體育鍛煉、解決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改善醫療服務易得性的項目計劃。如果中國能得到和日本一樣的成果,將可以平均增加健康壽命6年。

★  到法國生病 ★

呃,這個也沒法自己做主。但這是督促政治領導人做得更好的辦法。

2000年《世界衛生報告》評估了各國衛生系統的表現。那一年人均支出最多的10個國家,只有兩個國家的衛生系統也位列表現良好的10個國家之中。

舉例來說,以整體表現來看,美國衛生系統位列第37位,而人均支出名列第1位;法國衛生系統表現位列世界第1位,長期致殘和過早死亡率均遠低於美國,而人均支出不到美國的一半。

不過,部分由於排名引發的爭議,這份排行榜沒有再更新,但這並不表示當年的排名是錯的。

★  持續關注 ★

IHME持續進行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和其他研究,包括出版物、政策報告、國家概況、數據可視化圖標,都可以在線找到,網址是www.healthdata.org。

本文經授權摘編自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破解生死大數據:一個醫生與70億人的健康真相》(2018年10月,[美]傑瑞米·N.史密斯/著,雷南/譯)。

歡迎轉發點贊

轉載聯繫授權

大家都在看

真女神!90歲重走長征路,百歲設立扶貧基金會,這位老人的每一天都很勵志

重磅!教育部發佈教師職業行爲“十不準”:有這些行爲要清除出教師隊伍

魯煒妻子曾悲憤地提醒他:“我管不了你,但遲早共產黨會管你。”不聽話的下場,大家都知道了。

來源/賽先生(ID:newsicence)

編輯/任婕

美編/李凌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