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夏秋,空氣裏都是古裝劇的味道。前有70集的《延禧攻略》,後有87集的《如懿傳》,宮鬥戲霸屏之外,還有《扶搖》、《天盛長歌》、《香蜜沉沉燼如霜》、《鬥破蒼穹》等劇集輪番上演。

  中國的古裝劇集數越來越多,網絡觀看的人數也是屢創新高,但口碑卻好像越來越差了。如今不少劇集改編自網絡小說,看到劇名都有點難以分辨到底是什麼意思。

  爲了研究中國古裝劇的變化,數讀菌在豆瓣爬取了1976年至今的相關劇集,剔除無評分和信息缺失的無效劇集後,共得到891部古裝劇。

  越來越差的古裝劇

  對播出年代進行歸類後,可以得到不同播出年份古裝劇集的平均得分情況。豆瓣有記錄的最早的古裝劇,是香港拍攝的武俠劇《陸小鳳》,於1976年播出。而內地在豆瓣記錄中最早的古裝劇則是1982年版的《水滸傳》。

  受困於拍攝技術、文化環境和政治氛圍,90年代之前的古裝劇絕大多數都是香港拍攝和播出的,且題材大部分都是武俠小說改編。

  內地古裝劇自90年代後開始增多,2000年以後數量逐漸井噴,而港臺古裝劇則越來越少,且以多地合拍爲主。

  但從年份和平均分來看,中國古裝劇的質量確實越來越差,90年代之前還偶有平均分上8的時候,90年代也穩定在7分到8分之間。進入21世紀後,分數便開始逐漸走低,2010年之後更是開始跌破6分的及格線。

  人都有回憶的濾鏡,美化往事的時候,很容易對小時候看過的影視作品進行分數加成。但加成之餘,如今的爛片越來越多,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越來越精細的畫面,宏大的拍攝地選景,精緻的服化道,都抵不過演技的尷尬,更不用說摳圖演戲這種不敬業的情況了。觀衆也不是傻子,演的好不好很容易判斷出來。

  古裝劇都發生在什麼朝代

  數讀菌根據劇集內容,整理了891部古裝劇的朝代分佈情況,並將每部劇集的題材進行了歸類。多地合拍的劇集,如蘇有朋和賈靜雯版的《倚天屠龍記》,既算作內地作品,也算作臺灣作品。

  整理後可以發現,“清宮戲”果然是中國影視從業者的最愛,明朝緊隨其後。近年來隨着網絡文學 IP 的興起,架空背景的奇幻小說改編劇也越來越多。

  “清宮戲”不僅數量多,爆款也多。今夏最火的《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都是清朝背景下的後宮戲。再往前數,湖南衛視每年暑假必播的《還珠格格》也是同樣的歷史背景。

  “清宮戲”還時常以系列的形式出現。《還珠格格》拍了三部還有翻拍(最近聽說還要翻拍),《鐵齒銅牙紀曉嵐》有四部,《康熙微服私訪記》有五部,二月河的“康雍乾”王朝系列,尤小剛的“祕史”系列,再加上自《金枝欲孽》始的宮鬥系列,基本都是熒屏上的爆款。

  更別說衍生出來的各種邊角料了,“清宮言情宇宙”可不是白叫的。康熙、雍正、乾隆爺孫三人的那點事兒,也不知道被編劇們翻來覆去嚼了多少遍。

  與清朝相比,其他朝代的古裝劇少了許多,故事也集中在主要的幾件事上。隋唐的“英雄”和“玄武門”,往後一點是“武則天”。春秋戰國和秦漢,在如今的電視上已經極爲罕見。

武媚娘和徐慧是古裝劇裏塑料姐妹花的代表,虛假的姐妹情誼說散就散。/《武媚娘傳奇》劇照

  拿歷史事件當背景,講來講去總是那麼幾件事。所以如今的古裝劇,開始把目光聚焦在網絡小說上。儘管劇集內容並沒有太多新意,有時候反而又臭又長,但並不妨礙看的人越來越多。

  古裝劇都是什麼題材

  有了時間背景,接下來自然就是劇集的題材了。數讀菌根據劇集內容,將891部古裝劇分入了“經典文學、神話奇幻、戲說、戲曲、歷史、武俠”這六個大類中,一部劇集可能會被納入多個分類中。

  經典文學,主要指《水滸傳》、《紅樓夢》等通俗明清小說改編的劇集;神話奇幻和武俠顧名思義;戲曲主要是由經典戲曲改編而來,且內有大量唱段的劇集。

  需要說明的是,“歷史”和“戲說”這兩個標籤應該怎麼劃分具有一定爭議。首先要明確,電視劇是一種面向大衆的文化消費品,所以在對歷史題材的處理上必然有藝術加工。

  因此,本文在區分的時候,對劇情中主要事件、人物都有歷史根據的劃分爲“歷史劇”,比如《康熙王朝》、《漢武大帝》;劇情中主要事件或主要人物經過編劇藝術加工較多的出來的,劃分爲“戲說故事劇”,比如國民劇《還珠格格》,或是今年熱播的《延禧攻略》。二者兼有的則會標上“歷史/戲說”。

  當然,對於第一種,可能你更熟悉的名字叫作“正劇”。

  相比港臺,內地的“正劇”數量非常多,評分也比較高,但大多集中在2010年之前,佔內地歷史劇的80%以上。武俠劇和經典文學劇也是2010年前居多。

  內地戲說劇的大量出現,開始於90年代中後期。這與1995年廣播電影電視部修訂電視劇許可證制度有關。

  在這次修訂中,刪除了“禁止私人制作電視劇”的條款,此舉意味着電視劇生產的“大門”開始向社會資金開放。

  同時,港臺地區的古裝劇製作風格也開始影響大陸。1998年第一部《康熙微服私訪記》播出,走的就是臺灣熱播劇《戲說乾隆》的路子,以歷史人物的傳聞逸事爲主題。

  而1999年的《還珠格格》則是由大陸和臺灣地區聯合拍攝。後來主演了尤小剛導演多部“祕史”劇的演員馬景濤,早在1992年就主演了臺灣的《戲說慈禧》。

  神話奇幻劇一直是中國電視重要的組成部分。八九十年代的神話奇幻劇主要是《西遊記》、《聊齋》這樣以經典文學改編劇;或者《濟公活佛》、《新白娘子傳奇》等民間傳說、戲曲而來的劇集。

  進入新世紀後,在原來的基礎上,神話奇幻劇的類型變得更加多樣。有《春光燦爛豬八戒》這樣的衍生喜劇,出現了穿越劇《穿越時空的愛戀》,還有《仙劍奇俠傳》這樣的經典遊戲改編,儘管播出時也曾被很多遊戲迷噴的狗血淋頭。

  雖然“IP”這個概念直到2015年左右纔出現,但2010年後的神話奇幻劇早早就趕上了網絡文學 IP 的列車。

  2010年後內地的256部古裝劇集中,神話奇幻劇多達81部。2018年內地26部古裝劇裏,更是一半都是神話奇幻劇,劇集多是架空背景,集數動輒六七十集,劇名也越來越帶有“非主流”的氣質。

  好片不少,爛片很多

  數讀菌還發現,9分以上的古裝劇共計25部,內地22部,香港2部,臺灣1部。臺灣的爲1992年的《新白娘子傳奇》,香港的爲1983版《射鵰英雄傳》和1995版《神鵰俠侶》。

  內地雖然坐擁22部9分古裝劇,大多數都集中在2010年以前。2015年後,僅有當年的現象級電視劇《琅琊榜》和2017年的《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兩部入選。

  《琅琊榜》也是古裝劇評分前十中,唯一一部根據網絡文學 IP 改編的“戲說”古裝劇。

  而評分最低的古裝劇,基本都集中在近幾年。4分及以下的古裝劇有44部,全部產出自2010年之後。不少作品正是所謂的“網絡文學 IP”改編而來。

  值得一提的是,王扶林和張黎兩位導演分別有兩部作品進入豆瓣國產古裝劇 top10。儘管《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口碑持久,被不少人視爲“神劇”,但是張黎導演今年卻失了手,新作《武動乾坤》僅得4.7分,大撲街。

  誰是爛劇之王?

  今年十月,李易峯和迪麗熱巴分獲觀衆最喜愛的男/女演員獎,讓本來也沒什麼含金量的金鷹獎惹上了非議。

  這兩位也是古裝劇中的常客。在數讀菌爬取的891部古裝劇中,選擇了前五名演員爲主演,並將其作品量和平均得分進行了統計。迪麗熱巴參演四部,均分僅爲5.7;李易峯也參演四部,也只得到5.9的均分。

  由於篇幅所限,數讀菌在此處僅選取了參演五部古裝劇以上的部分知名演員,像周迅這樣參演四部,均分7.4的知名演員只能捨棄。

  說到爛片,每個人腦海中可能都會浮現出一些名字。而在參演五部古裝劇以上的演員中,均分在6分以下的有不少熟臉,比如一些“流量小生/小花”,而古力娜扎以4.4分墊底。

  高分演員以老戲骨和港臺演員居多,在微博撕出一片天的袁立和總演皇帝的陳寶國的平均分最高,都是7.8分。虎撲女神高圓圓均分7.6,好朋友全都結婚了的胡歌產出也十分穩定,均分7.3.

  被網友戲謔爲“帝王專業戶”的陳寶國、陳道明、唐國強、張鐵林、張國立這幾位演員,都拍了很多古裝劇,其中我們熟悉的“皇阿瑪”張鐵林主演的古裝劇是最多的,高達24部。

  很多人關心的“大冪冪”楊冪並沒有想的那麼不堪,十分高產參演15部古裝劇的她,取得了均分6.8的成績,甩開不少人,和她的電影成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另一位大家十分關心的“天使寶貝”楊天寶女士(Angelababy),雖然3.2分十分精彩,但是她只參演了兩部,不幸未能上榜。

  參考文獻:

  尹鴻. 衝突與共謀--論中國電視劇的文化策略[J]. 文藝研究, 2001(6):20-27.

  王昕. 中國歷史題材電視劇的類型與美學精神[J]. 當代電影, 2005(02):116-120.

  白小易. 碰撞與整合——論全球化語境下中國大陸電視劇創作的本土化[D]. 2004.

  作者:易穎 巫雨松 趙鵬路 郭曉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