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晚《極限挑戰6》正式開播,作爲一檔曾經風靡全國的戶外真人秀,即便從第五季開始走下坡路,依然能保持超高熱度,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極限男人幫打下的良好基礎。

《極限挑戰》前四季均保持超高水準,在總導演嚴敏的“精密佈防”下,不論嘉賓怎樣不按套路出牌,總能有應對之策。《極限挑戰》打動人之處在於沒有劇本,一切結果無法預料。

但在第五季換了導演後,《極限挑戰》就徹底變了味,不僅是換了嘉賓,節目規則也變化巨大,一切變得有跡可循。嘉賓的表現仍很激烈,但更像是照着劇本演。

比起之前毫無章法的自由發揮,新一季《極限挑戰》就像被關在籠中已久的鳥,沒有了自由。第六季更是如此,嘉賓也被條條框框約束,大家更是開始講規則,甚至還出現“犯規”的字眼。

拋開對前四季《極限挑戰》的情懷不講,第五季和第六季最大問題出在遊戲環節沒新意,基本都能在其他節目找到原型,節目組隨機應變能力太差,被嘉賓牽着鼻子走,這在前四季完全沒出現過。

第六季首期節目看過後,只有一個感覺“無聊”,節目形式更像是一檔訪談節目,屬於綜藝的娛樂、競技性太少,如果能邀請到魯豫,真感覺是在看《魯豫有約》。

並不是說新加入的嘉賓表現不好,相反每個人都在賣力表現,力求還原觀衆心中最想看到的《極限挑戰》,結果事與願違。嘉賓需要帶動節目氣氛,但觀衆想看的並非事先預設好的,而是最真實反應。

觀衆評論中,差評數遠遠多過好評,水平與第五季持平,即便有王迅、張藝興“帶隊”,也於事無補。若不是分手事件影響太大,羅志祥也會加盟最新一季,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第六季最成功的一點莫過於邀請鄧倫加入。一方面,鄧倫正當紅,能帶動節目熱度及話題度;另一方面,鄧倫是真人秀常客,自帶綜藝感、適應能力強,各種場面能輕鬆駕馭。

首次加盟的鄧倫,第一期就被老成員特殊“關照”,捉弄的不輕,比如用酸奶瓶拔罐、怕泥鰍還要被迫面對。還有三人組成的奧利給兄弟的“塑料”兄弟情,嘴上講着兄弟情深,卻一直做背叛兄弟的事。

講真,“兄弟反目”這種事在節目中出現一次就好,次數過多真的無感,反而很敗好感。一切都爲節目不假,但三人生活中本無太多交集,一次次反轉下來,最終只剩下尷尬、無聊。

總的來說,第六季第一期給人中畫虎不成反類犬之感,想get前幾季的精髓,最終卻只學到皮毛。設計的遊戲環節少而累贅、經不住時間考驗,嘉賓玩的難受,觀衆看得也不舒服。

一檔優秀的競技類真人秀,不僅要讓嘉賓有極強的參與感,各環節間還要有聯繫性,前面挖的坑、埋的梗兒在後面能填上、能被提及,不能東拼西湊,致使整期節目看起來像無數個小片段組成。

這一點和電影拍攝一樣,可以兩條線索共同發展,但最後要產生交集,且交集能碰撞出激烈火花,起到引爆作用。若嘉賓間或嘉賓和流程間無法產生化學效應,節目一定不會好看。

觀衆不滿的是掛羊肉賣狗肉、大打情懷牌,明明去前四季“劃清界限”、風格迥異,仍叫同一個名字。第五季偶爾還會提到極限男人幫,黃磊等人偶爾也會露個面,到了第六季,極限男人幫徹底成過去式。

若第五季和第六季換個名字,口碑可能還不會這麼差。就像《愛情公寓》大電影和《王牌對王牌》一樣。情懷不是穩贏牌,打得好事半功倍,打得不好就是事倍功半、自砸招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