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絕對是開國少將中後期成就最高的人之一,他不僅擔任過總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司令、瀋陽軍區司令等重要職務,還做到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和政治局常委,是實打實的正國級幹部。

然而即使李德生的地位這麼高,他對子女的要求卻尤爲嚴苛。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能說明問題,他的長子李和平在上小學的時候,每個月的零花錢只有一毛錢。雖然那個年代的購買力比現在要強很多,但是一毛錢總歸還是買不了什麼。李和平如果想給自己買點什麼東西,就要攢好幾個月的錢。

李和平的姥姥心疼外孫,就偷偷往李和平書包裏又塞了四毛錢,但是五毛錢也不算多,因爲別的小朋友零花錢是用來買零食和玩具的,但是李和平的零花錢還要用來買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

多年之後,李和平回憶起自己的小學生活,不僅沒有怨言,反而非常感激。正是當時那種沒法亂花錢的生活方式,讓他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後來的李和平生活中也一直精打細算,從不浪費一分錢。

李德生對子女們的工作管的更嚴。在高考制度恢復之後,用軍人的身份去考大學會相對容易一些,當時李和平就是一個軍人,他的很多戰友都選擇了考大學,所以李和平也萌生了上大學的想法,但是他還是拿不定主意,也害怕李德生反對,於是就去詢問父親的意見。

李德生直接給李和平所在部隊的領導打了個電話,問了問領導的態度,領導看在李德生的面子上,自然回覆支持,但是李德生卻說李和平還沒有在基層鍛鍊好,沒資格考大學。李和平和他的領導都不理解,李德生又補充說,部隊裏上大學的名額是有限的,如果李和平考上了,就意味着有一個人會因爲沒有關係而被刷下來,所以他禁止自己的兒子去考大學。

李和平雖然有怨氣,但是最終還是沒有忤逆父親的意思,安心留在了部隊裏,繼續磨練自己的身體和意志。時間過得久了,李和平漸漸也就能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他記憶中父親所說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幹部子女即使受點委屈,也絕不能搞特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