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已经不用过多强调,不过因为特斯拉在2、3、4月的销量一直在节节攀升,所以小编还以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市场并没有太大损失,但了解到比亚迪4月的销量之后,似乎小编的想法还是太想当然了。

小编从比亚迪官方公布的销量资讯获悉,今年1-4月份,比亚迪燃油车、新能源车双双下滑。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33784辆,同比下滑64.05%,其中,插电式混动车型同比大幅下降82.36%,降幅最大,这也意味着唐DM、宋Pro DM、秦Pro DM、宋MAX DM悉数下滑。纯电动车则同比降低54.42%。4月份,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12262辆,去年同期22735辆,同比下滑46%。

比亚迪“王朝系列”收获的成功,我们一直都是有目共睹,秦系列的家用紧凑级轿车、宋系列的舒适性MPV、唐系列的中型SUV,这些还仅仅是王朝系列的开端,随着“汉”系列的推出,比亚迪的王朝系列才算是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产品矩阵布局,而第二个阶段?自然是比亚迪“汉”所搭载的“刀片电池”。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电池组的综合性能

说到新能源汽车,那避免不了要提到的就是特斯拉,特斯拉自国产下线之后就一直负面连连,但从销量上却一直都能获得突破,原因是什么?自然是因为特斯拉最为倚重的电池组。

在特斯拉还是进口销售的时候,我们国内就已经很多人对其报以关注,除了因为是“外来和尚”这个身份之外,也因为其续航里程的真实性。对大多数用户而言,电动车的主要性能无非就是续航以及安全性,而特斯拉除了自燃频率较高之外,在续航上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水分,而“虚电”,也是我们自主品牌的电动车为什么会落后特斯拉的原因。

那比亚迪作为自主品牌之中电动车的“扛把子”,在这方面会作出怎样的突破呢?最直观的手段无疑是在电池研发上入手。

要知道,比亚迪本身就是一家做电池技术起家的公司,在2001 年就抢占了全球近 40% 的市场份额,自转战汽车市场以来,从燃油车开辟市场,再到新能源车型得到消费者市场的认可,比亚迪的电池技术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从去年2019年5月5日注册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开始,到与丰田联合,合作研发纯电动车型以及动力电池;最后到重新整合比亚迪微电子的业务,着重发力电池和芯片。

比亚迪的一连串动作,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电池。比亚迪似乎想通过重新整合业务,着重发力电池,通过一项业务的成功,以点带面带动公司整体的发展,重新回到行业头部地位。这样的专注和投入,比亚迪自然取得了成果。“刀片电池”的推出,是比亚迪重回电池赛道的第一记重拳。

刀片电池能否成为安全与性能的代表

比亚迪总裁兼董事长王传福在“刀片电池”的线上发布会上表示:“刀片电池体现了比亚迪彻底终结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的决心,转化能力将引领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重回正道,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从王传福的言语中,我们能体会到其身为董事长对这项技术的自信,那这个所谓的刀片电池,到底能否让比亚迪把特斯拉“摁在地上摩擦”呢?

其实比亚迪力推的刀片电池本质上就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电池。一般而言,在相同能耗、电池包体积或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电池能量密度越高,相应地汽车续航里程就越高。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不如三元锂电池,加之补贴政策对电池系统高能量密度的倾斜,导致了在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背景下,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材料逐渐成为动力电池发展的主流,磷酸铁锂电池受到冷落。

而磷酸铁锂电池既然能被比亚迪力推,那自然在其他方面有着过人之处。王传福指出:“过去几年,因为电池行业不同企业的技术及品控水平的参差不齐,再加上三元材料本身的特点,电动车的自燃甚至爆燃事件明显增多,将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的安全问题暴露无疑。”安全,正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杀手锏”。比亚迪发布会现场播放的测试视频显示,当进行针刺实验时,三元锂电池发生爆炸和剧烈燃烧;普通磷酸铁锂块状电池产生大量烟雾;而刀片电池既没有燃烧也没有浓烟,表面温度低于60度。

针刺实验是对目前所有电池最苛刻的考核,这项实验是用直径3mm的钢针刺穿电池包,以测试电池不起火、不爆炸为标准,而比亚迪刀片电池在针刺实验的完美表现,也是王传福放话把“自燃”从电动车领域抹去的底气。

那除了保障安全性之外,前文就说到的续航里程和能量密度,也是电动车型是否会被消费者接受的重中之重。据比亚迪的官方说法:通过结构创新,在组装成电池包时,跳过了电池模组,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从传统的40%提升到60%以上。这意味着,在同样的空间内,刀片电池可以安装更多的电池,从而提高电池包能量密度,实现在续航里程上媲美三元锂电池。

最后

“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关于刀片电池技术合作的方案。”比亚迪副总裁兼弗迪电池董事长何龙在发布会上称。确实,从比亚迪目前的情况来看,何龙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毕竟能和丰田合资成立公司,互相共享技术,放眼新能源汽车市场,哪一家汽车品牌不愿意和丰田“携手同行”呢?

至于特斯拉,国产下线之后的芯片门、长续航版本隐瞒消费者、屡屡降价等事件,把销售合同变成和消费者的“对赌协议”,没有买特斯拉的人或许是看个热闹,其中的“韭菜味”,恐怕很多车主都能体会到吧。

----

在此特殊时期,汽车网评顺应大势,号召大家远程办公,并启动汽车资讯兼职、报料人招募计划。

如果你对汽车车型有独特了解,或是新颖观点,或是对汽车行业有独到见解,可直接联系我们,成为我们的兼职编辑。我们将提供专门的独立发布平台。

如果你有汽车的行业内幕、企业内幕、车型内幕、经销商内幕也可向我们报料。

不管是兼职编辑或是报料人,一经采用,均可获得丰厚报酬。

有意向者请直接通过私信或是总编信箱发信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