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親節。潛意識裏,彷彿有什麼事要做,早早的就醒了!

一個男人一生應當有兩個母親:一個生母,一個岳母。我的岳母和生母都是地地道道的普通農村婦女。生母於香港迴歸之年離我們而去,岳母於2013年因病仙逝。她倆很相似,都是很不容易的平凡而令人敬佩的母親。現在,也許是因爲閒暇,也許是我們也逐漸步入老年,每每看到身邊的老人,就會油然心生感慨,思念我的兩位母親。那個年代,她們沒有笑容,只有眼淚,但卻是慈愛的眼淚!

其實在這樣的節日,很多時候是想說些話、想碼點文字記錄一下對母親的感恩和懷念之情,無奈陰陽阻隔徒嗟喟,只好捉筆長書魂夢幽。每年如此,每年都沒成行,其實我非常清楚自己,依然不願面對失去兩位慈母的這樣一個現實。

人生短暫,歲月如梭。您們二老都是平凡的農村婦女,卻又是我們不平凡的母親。您們生前的點點滴滴時刻浮現在我腦海裏,也刻在我深深的記憶裏,使我的心情難以平靜,終生不能忘卻。

人類在母親的身上賦予了最爲崇高的愛,它將最爲脆弱的生命培育成最爲智慧的生靈。

母愛澆開了人性的光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況人乎?懂得感恩,懂得回報,是對母愛的敬意。雖然無論多麼珍貴的東西都無法報答母親的恩情,但母愛的精神卻在那一刻得到傳遞,不論是反饋,還是播撒,它讓人類的情感由此昇華。母親就是我們的山、我們的水。母親處處關愛着我們,呵護着我們,爲了讓我們幸福的長大,母親可以節省掉自己的一切。爲了我們,母親可以不管有多麼累,多麼幸苦,爲我們做飯、洗衣服。無論多麼累,母親都不會說出來,只是硬着挺着……挺着……她虛弱的身體怎能肩負起如此辛苦的工作!

1971年農曆臘月4日,我在四川成都雲合鎮一個貧農家庭出生了,父親王福興、母親鍾官鳳。那時,我嗷嗷待哺,日夜哭鬧在母親身邊。

父親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戰士,由於沒有文化,退伍後就回到農村當上了一名大隊幹部(農業主任),母親沒有工作,也沒有任何收入,所以我們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家裏沒有一件象樣的傢俱,我們一家八口擠在兩間破舊的茅草屋裏,兩口瓦缸竈子是燒飯做菜用的,燒鍋時,煙在滿屋繚繞,燻得睜不開眼睛。母親帶着我們姊妹6個在艱難困苦的歲月裏掙扎。我是老幺,哥哥姐姐基本沒有上過多少學,沒有任何親友的接濟,爲了維持生計,母親不得不每天拖着弱不禁風的身軀,跑到幾里路外的山上拾柴禾打豬草,每天拼着命的拾打,也只能打回一點點柴禾和豬草,僅供家裏燒鍋喂兩頭小豬。爲了添補糧食的不足,母親帶着我們在荒山上開荒種麥子,每天抬着糞桶到幾里路遠澆水,母親怕累了我們,總是把糞桶放在自己一頭。就這樣,母親一直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地照顧着兒女,用愛撐起了一個家。後來,大哥、二哥和我,分別參軍入伍喫上了“皇糧”,保家衛國,將父母孤獨地留在了農村,讓他們的老年生活更加艱難......等我們生活條件有些好轉時,一心想把他們接到城裏生活時,他們爲不給子女增添麻煩,總以住在農村習慣了和能幹就乾點爲藉口拒絕孩子們的勸說。期間,說到動情處,老的少的都流了淚,但最終還是像往常一樣誰也沒說服誰。這也成了我這一生對父母的最大愧疚!

我和愛人從小就在一個院子長大,對岳父岳母非常瞭解。在我心裏,岳母孫坤英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是卻善良能幹,和葛可親,賢惠溫情,友善左鄰,親和家人,心繫兒女,外表強硬但是內心卻無比柔軟,心裏裝的都是我們,卻唯獨沒有她自己。有了好喫的首先想到別人,寧願自己少喫或者不喫也要讓我們喫好。我常說如果做一個我岳母這樣的女人,那永遠都不要當女人,因爲這樣的女人只有付出,從不想着索取。

俗話說:“好人有好報”,可命運不公,岳母的一生坎坷,磨難重重......再苦再難岳母始終保持善良,清楚的記得,小時候誰家有難,岳母總會無私伸出援手,岳母有一手的好針線活也是深受村裏人的愛戴,與鄰里關係都十分的融洽。

如果說生母的愛是慈愛,那麼岳母的愛就是大愛,就如同一串串風鈴,陪着我們一家三口走過一個又一個的春夏秋冬。每當思念岳母的時候,就會在心中喚起無盡的哀思。岳母的形象就像是一幅經久耐看的浮雕,任憑風吹浪打,日曬雨淋都不曾磨滅。隨着時間的推移,會把岳母這幅畫展現得更加清晰,更加完整,更加美麗!

2004年,岳母考慮到我剛到政府特殊部門工作,長期處理突發事件,不能準點下班,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家庭和兒子,就主動來到成都,擔負起照顧年幼外孫的重擔,起早貪黑、任勞任怨。岳母對外孫視若掌上明珠,對他的疼愛更是無微不至。還在孩童時,每天晚飯後洗涮畢,岳母都要把外孫抱在懷裏,給他說話、講故事或是哄他睡覺、送他上下學。這一來,就忙活了近20年,有難自己擔,有苦自己受,就怕給我這個女婿添一點點麻煩,甚至是身患重病都默不作聲,含淚咬牙強作歡笑,直到2013年被查出直腸癌,爲我們這個家付出了很多並做出了極好的榜樣。

每當我們回想起岳母盼外孫放學回家,站在門口張望的情景,由衷的想念,似乎浮現岳母的身影,當外孫有所成就時,岳母臉上滿是笑容,“回首往事,真是歷歷在目”。 在岳母生病時,左鄰右舍前來一次次的看望,真正讓我們晚輩感受到了做人的意義,再次又上了一堂人生教育課,激勵我們真心向善,團結村人,和睦親朋,尊老愛幼。

她良好的精神品德,激勵着我們學習,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永遠是一座豐碑,啓發和鼓勵我們成才,讓我們一生受用她的品格。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節日裏,我眼含淚水,在生母和岳母的傷心事裏感恩回憶我的兩們母親,我想念您們——我親愛的母親!

願兩位母親九泉安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