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大理、洱源的清美秀麗和劍川的低調樸素不同,鶴慶的白族服裝更簡潔,也更貼近生活。喜洲鎮位於雲南省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北部,全鎮共有明代、清代、民國以及當代各個時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築。

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轄1市8縣3自治縣。大理的白族,實際上並不是都佔全州各縣的主要人口民族成分的,從聚居程度來說,大理白族,主要分佈在大理市和其北部三縣,即洱源縣、劍川縣和鶴慶縣。

No.1洱源

洱源縣是雲南省大理州下轄的縣之一,它位於大理市北,洱海之源。國土面積2875平方公里,是漢、白、彝、回、傣、傈僳等24個民族雜居、以白族爲主的少數民族縣,1999年末總人口32.04萬人。洱源因自然資源豐富,被人們讚譽爲“魚米之鄉”、“梅子之鄉”、“乳牛之鄉”、“溫泉之鄉”、“蘭花之鄉”“高原水鄉”“嗩吶之鄉”。

洱源白族洱源縣的白族最接近大理,幾無多大區別。而洱源全縣亦是遍佈白族。實際上,世人皆知的“蒼洱風光第一鎮”——雙廊,如今雖是大理市下轄的一個鎮,但在2004年以前,它還是洱源的下轄鄉鎮。洱源從地理上與大理蒼山洱海相連,縣境內的茈碧湖、西湖、東湖和彌苴河等多條河流都是洱海的水源地,且山水風光與大理風光最爲接近,所以,洱源的白族與大理白族可謂是“一水相連”。

而從服裝穿着、飲食和生活習慣幾方面來講,兩地的白族也沒有過多區別。

但從物產上來說,白族的乳扇,最大的生產地還得算是洱源縣的鄧川鎮。洱源,水土物產豐茂,適合養殖奶牛,所以洱源也被稱作是“乳牛之鄉”,這裏還有老牌奶粉品牌——蝶泉,品質純正的牛奶品牌——鄧川牛奶;除此之外,洱源也是“梅子之鄉”,由梅子衍生出的一系列農副產品更是聲名遠播,雕梅、烏梅、燉梅、梅子醋、梅子飲料便是生產於此。而且,由於白族人喜食酸,洱源的梅子醋便成爲了當地白族人喫生皮最給力的蘸料,而也只有洱源人才能調製出那讓人回味的蘸水,因此,成爲了整個大理喫生皮最講究的地方。

No.2 喜洲

喜洲鎮位於雲南省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北部,全鎮共有明代、清代、民國以及當代各個時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築。遠遠望去,像一座古樸典雅的城池,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築博物館。那獨具特色的造型,那幾近完美的結構,都給人一種莊重雄渾而又不失輕巧靈透,古樸典雅而又不乏自由灑脫的質感和美感。

大理白族大理蒼山洱海間最正宗的白族當看喜洲。

關於與大理白族有關的所有特色與典故,都能在喜洲看到它們的身影:《五朵金花》、扎染、“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乳扇、八大碗,等等。

大理白族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藝品——扎染,便也是出於喜洲。喜洲有一個最大的白族聚居村落——周城,這裏出產的扎染布,遍佈大理所有的白族人家。而且,清新秀美的白族服裝,絕大多數也是從周城製作,所以,當地居民至今還保留着穿着白族服裝的習慣。

No.3鶴慶

鶴慶縣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處滇西橫斷山脈南端、雲嶺山脈以東,大理白族自治州北端,地理座標爲東經100°01′-100°29′、北緯25°57′-26°42′。東有金沙江與永勝縣分津,南與賓川縣接界,西與劍川縣、洱源縣接壤,北與麗江市毗連。

2018年9月29日,鶴慶縣經雲南省委、省政府研究,批准退出貧困縣。

2019年11月,鶴慶縣被命名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與以上三地相比,洱源之梅雕,劍川之木雕和石雕,鶴慶也有一雕,那就是“銀雕”。

鶴慶新華村的銀器可謂是遠近聞名,如今雲南省內的很多城市和旅遊景點,有賣銀器的地方,大多就是鶴慶銀器無疑了。鶴慶的銀器,並不單單只是首飾品那麼簡單,鶴慶的銀匠還會製作各種各樣的生活器具,由此可見,鶴慶人對待生活品質的用心之專。此外,說鶴慶新華村的白族人生活極講究品質,這也可以從村裏人家的院落佈置和裝飾上看得出來。白族人喜好種植花草,更是將之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來,在庭院的一小方天地裏總會種植有各色美麗的花草樹木。而這一點,鶴慶新華村人算得上是最講究的。

鶴慶不缺水,每家每戶都會引一股活水到院中來,或是就在院中下一眼泉井,最講究的人家還會在泉水之上建一座假山,爲自家院子做點綴。鶴慶的白族女人出門,最能夠一眼將之認出的,就是他們的服裝。與大理、洱源的清美秀麗和劍川的低調樸素不同,鶴慶的白族服裝更簡潔,也更貼近生活。由此,也不難看出鶴慶女人敢說敢幹和雷厲風行的性格特點了。

大理的北部,麗江的南邊,聚居着全國最多的白族人。在山水的薰陶和浸潤裏,白族人與生而來一種如山般的內斂和似水般的靈氣。生活賦予白族人的智慧,成就了一種令世人嚮往的慢而自得的生活。一方水土一方人,大理的白族,創造了這獨有的蒼洱白族文化,亦是將之傳承了千年,讓這山水更顯韻味,讓這片天地更爲純真。

No.4 劍川

劍川縣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大理州北部。縣境東西橫距58千米,南北縱長55千米,總面積2318平方千米,其中山區面積佔87.78%。總人口17.46萬人(2006年),有白、漢、彝、傈僳、回、納西等民族,是州內主要白族聚居縣。

劍川縣轄5個鎮、3個鄉。共有5個居委會、88個行政村。縣政府駐金華鎮。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主要山脈有老君山、石寶山、金華山、鹽路山、雪斑山等。礦藏有銅、鐵、鉛、鋅、煤、鹽巖。214國道、甸(南)六(庫)公路、平(坡)甸(南)公路縱橫縣境。名勝古蹟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石刻石鍾寺石崖,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金華山田沙門天王像、寶和寺,石寶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劍川白族劍川白族,當看茶馬古道遺鎮——沙溪。

與前二地的白族相較,劍川算是大理白族文化最精最純的一個地方。劍川最出名的便是石寶山和千獅山。

沙溪古鎮便是與石寶山相距甚近。電影《五朵金花》裏的阿鵬,便是劍川人,是一名鐵匠。劍川的木雕和石雕是最具代表性的,有“近代石雕文化藝術博物館”之稱的千獅山和“北有敦煌,南有劍川”盛譽的石鐘山石窟便是石雕藝術的名片;而木雕,更多的便是體現在當地的民居建築上了。

劍川多山,所以木料充沛,也就支撐了世代相傳的木雕技藝一直流傳下來。

而不同於大理與洱源壩區喜食牛奶製品,劍川因爲山地地形的緣故,更適宜養殖山羊,所以,當地便用羊奶製作了另一道奶制美食——羊乳餅。

滿族文化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