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小生命到一個家庭之前,家長們其實需要進行很多的準備,經濟實力、誰帶孩子、教育優先權(你教還是爸媽教)......這些都得安排得明明白白。

而家居裝修,就是將這些想法和觀念落地的重要一步,那麼對於有孩子的家庭,在裝修設計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今天特邀設計師黃晶,來和我們聊一聊相關的話題。

黃晶

業之峯北峯翼設計中心

高級設計師

一,孩子到底能不能看電視?

孩子在家看不看電視,其實不只是孩子的教育問題,還包括一家人生活方式的融合。尤其在三代同堂的家庭,老人們喜歡看電視,小孩子很大概率就會跟着一起看。

有的家庭說我們家的客廳不需要電視,把孩子與電視完全隔絕,但其實在電子設備充斥的當代生活中,這樣也是不現實的。我們小的時候不也有美少女戰士、鐵臂阿童木等等美好回憶。和同齡人聊天都沒有共同話題?孩子不要面子的啊!

(暴露年齡的時刻)

其實美國兒科學會(AAP)早已經給過明確的建議:

18個月以下的孩子,應避免使用電子產品;18-24個月的孩子,應避免孩子自己使用電子產品,父母可以選擇高質量的節目,和孩子一起看,幫助他們理解看到的內容;2-5歲的孩子,每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

重點在於對看電視的時長和所看內容的把握,對於孩子的教育,絕不能簡單粗暴的“一刀切”。

設計師黃晶有一個可愛的3歲女兒。她說: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是家長。尤其是在幼兒園前的這段時間,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開始。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爲父母微妙的教育和行爲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所以讓孩子們有選擇地看電視,不僅可以保持孩子們的純真,還可以通過好的動畫片讓他們更好地瞭解世界。

有些家庭會選擇將電視放在老人房間,但仍有很多人對空間的功能性懷有定式感,例如臥室就是睡覺的地方。從設計師的專業角度,黃晶建議電視還是應該出現在客廳這樣的公共區域,不僅使用率將會大大提升,而且家庭的氛圍感也會非常好。

歸根結蒂,孩子看電視的相關問題,解決的重點不在於電視的位置,而在於家長的正確引導。而且根據調研發現:家長給予他們更多的陪伴,小孩子大多時候是想不起來要看電視的,如做手工、搭積木、畫畫等等。設計師也可以在設計的時候,安排好這樣的兒童玩樂區域,有利於小孩子從小培養出良好的習慣。

二,兒童活動區該如何設計呢?

1.位置

兒童的玩樂區域最好安排在客廳這樣的公共區域,避免孩子就賴在臥室裏不出來,而且家長在做家務或者做飯的時候,也可以更好的觀察到孩子的一舉一動。所以還要匹配大櫃子,可以將孩子的玩具或者圖書等物品收納在客廳,引導他們多出來轉轉,孩子的臥室只收納他們的衣服就足夠了。

2.安全性方面

除了避免有棱角和生硬質感材料的出現,色彩與光照也十分重要,孩子對設計的認知從黑白到三原色,然後纔是五彩斑斕的,活潑的顏色和明亮的陽光,會讓他們的童年更加美好。

3.對孩子的成長有預判性

家居空間裝修過後,大多家庭會使用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所以需要設計師對於這個時間段內孩子的成長及相關需求有所預判。例如在空間風格上不必過於童趣化,以簡潔大方明亮爲主。其次可以選擇易於調整或者移動的傢俱,這樣可以讓空間有更多變化的可能性。

4.兒童專用配置

這個問題主要出現在廚房或衛浴間,大多數家庭只有供成人使用的洗漱臺,爲了讓孩子夠到檯面和水槽,也許還需要給他們準備一張矮凳,在使用的時候必須有家長的陪同,不利於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所以兒童活動區裏最好有兒童的專用配置,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5.對新手媽媽的關愛

家居空間中對於家長尤其是媽媽的心理變化與感受,也是需要特別關注的,很多新手媽媽產後抑鬱的原因,是她們面對自己未知的領域,擔心自己沒有能力照顧好自己的孩子,這時候應該設計一個讓他們使用舒適,同時可以緩解心理壓力的地方,這個很重要。

6.調節好家人之間的關係

育兒本來就是結合科學,然後再進行個性化摸索的過程,誰也不能確保自己永遠是正確的。在你眼裏,老人守舊固執。在老人眼裏,你可能也被質疑紙上談兵。家中需要一個可以進行有效溝通的地方,比如說一個開放式的吧檯,現在導臺文化已經成爲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一起學習科學育兒方法吧!

特別感謝

本期主講人

黃晶 老師

爲大家帶來的專業分享

設計心語:我想,家不是設計師一手包辦的漂亮房子, 而是自己對於未來生活藍圖的細緻描繪。當設計師遇上有主見的業主, 才能在碰撞中用最美的方式成全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