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高铁轨道上用到的螺母,在未能研发出相应的特殊螺母时,中国只能向日本下订单。永不松动螺母推向市场后,由于其优秀性能,使得其占据了全球42%的高铁市场,因为这一技术而十分骄傲的日本,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就算是公开这款螺母的设计原理和图纸,也没有国家能够仿制成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决定了一国发展,这一点早在二战时期便有所体现。昔日德国便是靠着先进技术造出了大量先进武器,在欧洲战场上所向披靡。就连美国专家都坦言,如果V-2导弹早两年面世,恐怕二战结局将被改写。
提起工业制造这方面的东西就离不开日本,日本虽然地势狭长,国内资源匮乏,但是在制造业方面,日本一直处于全球前列。
二战之后,日本作为战争首恶之一,在战败后被美国限制了军工技术的发展。但在其他领域却没有被美国限制,反而在日本除军事外的各领域投建了大批工厂。使得日本不仅快速恢复了战争所造成的损失,而且还借此机会学习了不少美国的先进技术。
美国为了钳制苏联和中国的发展,对日本展开了不遗余力的帮扶,使得日本的科研水平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在此期间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产品。
其中永不松动螺母就是令全球都大为惊叹的产品。而这一技术,曾与我国大力发展的高铁技术有关。高铁虽然被日本发明,但是却被中国发扬光大。
时速高达几百千米每小时的高铁在高速运行的时候会和铁轨之间产生巨大的摩擦力,长期运行会导致固定铁轨的螺丝松动,影响高铁运行安全。因此,在我国高铁发展的初期,一直在向日本订购一种特殊螺母,号称永不松动的哈德洛克螺母。
中国的高铁,虽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但是却也有很大一部分依赖国外所产的零件。比如高铁轨道上用到的螺母,在未能研发出相应的特殊螺母时,中国只能向日本下订单。全球很多科技发达的国家都需要向日本的哈德洛克公司订购。中国是其中的大主顾。
那么这种号称"永不松动"的螺母到底有什么神通广大之处呢?按照设计师的说法,这款螺母就算使用三五百年都不会出问题。曾有实验室对永不松动螺母进行过测试,该螺母在经过高达3万多次的震动过后竟然没有丝毫的松动,可谓是名副其实。
此款螺母的发明灵感来源于木匠用的楔子,和普通的螺母大不相同,该螺母分为上下两个螺母,其中上面的螺母依靠偏心力来锁紧下面的螺母,以达到防松的目的。
设计方面采用了凹凸不平的接触面,可以在使用的时候嵌入。这样也可以使机械的结合更加紧密。同时也减少了其中的磨损度,使其更加的固定,从而增强了这种螺母的寿命。
永不松动螺母推向市场后,由于其优秀性能,使得其占据了全球42%的高铁市场,因为这一技术而十分骄傲的日本,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就算是公开这款螺母的设计原理和图纸,也没有国家能够仿制成功。
而这个公司的设计师也毫不遮掩的在公司官网上公开这款"永不松动"螺母的设计图,并详细讲解了其原理和整个制造过程,可过去很久也没有一家公司宣布研制成功了这款螺母。
将近20年的时间,螺母的发明者一直在对这款螺母进行研究测试。而且在永不松动螺母问世至今的20多年里,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摸索出了不同的偏心量对应的尺寸和材质,而这也正是研发永不松动螺母难以被模仿的独特技术和诀窍的关键。
的确,不少国家都曾研发这种螺母试图抢占市场,但都没能成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款螺母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国其实早就掌握了这一技术。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3.5万千米,居世界榜首,当然不能被一个小小的螺母所钳制。虽然国外很多高科技公司试图仿制都失败了,但是中国成功打破了永不松动螺母无法被别人研发的神话,制作出了更加优秀、超越日本的国产自锁螺母。
所谓"永不松动"就跟永动机一样是无稽之谈,只不过这种螺母的性能优越,被夸大成了"永不松动"。在螺母安装之后,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不必担心螺母会松动问题,而非永久不松动,还是需要定期检查。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早就有了自己的"永不松动"的螺母。
我国这款螺母被称为自锁螺母,可以利用运动产生的摩擦力自己加固。也就是说,用的时间越长,摩擦力积累的越大,螺母锁的就越紧。
高铁在高速运行的时候会和铁轨之间产生巨大的摩擦力,长期运行会导致固定铁轨的螺丝松动,影响高铁运行安全。而中国自主研发的自锁螺母正是借用了火车和铁轨之间看似无用的摩擦力,不仅能满足抗震标准,还具有放松功能。
高铁现在已经是我国的一张重要名片,我国怎么可能将很多重要的部件放在别人的手中。中国高铁已经可以自给自足了,据了解,现在的中国高铁轨道用的紧固螺母,其供货商是上海的底特坚固件公司。反观日本,已经失去了制造业强国的桂冠。
三年前,日本神钢造假的事件闹得举世皆知,波及到的产业达数百家;同年12月日本引以为豪的新干线火车车体出现裂缝,险些出现重大事故,所以要对中国的制造业以及紧固件行业抱有信心。
如今,我国自产的这种自锁螺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际建造当中。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螺母大战"背后,是中国暗藏的巨大制造潜能。俨然已经是世界工厂的中国,绝对不会满足于现状。
我国已经开始进行从制造强国到创造强国的转变。一个自锁螺母,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创造的发展前进,正是靠无数科研工作者的一小步走出来的。
文/映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