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安裝,隊員們順利將信號天線和太陽能電板架設完畢,並向鎮內指揮部報告成功登頂和各項瞭望塔觀望信息。隊員們一早出發,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11號瞭望塔的山腳下,司機檢查車輛後便開始向山頂進發。

“剷雪的時候注意點腳下,雪太深別崴了腳,夠寬車就能開上去了”、“兄弟們,累了的上車休息休息,車裏有面包,餓了的拿着喫點,再有一兩公里就到了”……

在“興安之巔”大興安嶺森林深處,一支特殊的隊伍打破了山林裏的沉靜,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只爲將防火瞭望員儘快護送到工作崗位,展開春季森林防火瞭望工作。

王平 攝影

4月27日清晨,呼中區防火辦瞭望大隊的程雪峯和他的隊員們努力的揮動鐵鍬,爲前進車輛清理路上的積雪。他們一行11人,接到一項特殊的任務,要將兩名瞭望塔值班人員和一個月所需給養送到飛虎山5號線內海拔1335米的11號瞭望塔。

目前,呼中區已經進入了緊張的春季森林防火期,所有森防哨卡和瞭望塔人員全部上崗,開始又一個春季森林防火期的通訊瞭望工作。

由於11號瞭望塔其地域特殊,兩名值班人員無法攜帶給養設備自行上山,爲保證林區防火通訊暢通和防火安全,便由防火辦瞭望大隊組成的9人突擊隊護送。

王平 攝影

四月的飛虎山,背陰面山坡上依然有着過膝的積雪,加之前一段時間下的一場大雪,讓原本山高坡陡的山路更加難行。

隊員們一早出發,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11號瞭望塔的山腳下,司機檢查車輛後便開始向山頂進發。

在車輛距山頂目的地還有3公里時,由於積雪較厚,加上山坡坡度較陡,車輛根本無法前行,隊員們只能下車清雪開路。

剛一下車,積雪就沒過了膝蓋,別說走路,就連站穩都很艱難,每前進一步都需要費很大力氣,但隊員們仍然堅持爲車輛清雪引路。幾米下來,隊員們已經是累的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

中午時分,在全體隊員的努力下終於到達了山頂。山頂的風更加凜冽,被風一吹,剛剛還滿頭大汗的隊員們不僅打起寒顫。

瞭望員王立文說:“今年的登頂還算順利,有一年上山時,遇到一條剛開化不久的小河,爲了讓瞭望人員安全上山,隊員們就揹着他們一步一步硬生生的趟過了河,等安全抵岸,隊員們的腿都凍紫了”。

王平 攝影

由於11號瞭望塔地勢高、通訊輻射面廣,這座24米高的防火瞭望塔作爲全區36座瞭望塔的主要瞭望塔,同時還是重要的中繼站,承擔着周邊森林防火通訊的中轉任務,所以隊員們還需架設中轉基站。

上塔的鐵梯狹窄且十分陡峭,只能採用人傳人的方法向上運送各種器材,瞭望塔上風力比塔下大很多,在大風的吹擊下,感覺整個塔都在左右搖晃,也加大了往塔上運送器材難度。負責技術的任海明和隊員們不懼危險,從車上卸下太陽能電板、信號中轉天線等設備,按照安裝順序組織隊員們登塔作業。

王平 攝影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安裝,隊員們順利將信號天線和太陽能電板架設完畢,並向鎮內指揮部報告成功登頂和各項瞭望塔觀望信息。

海拔1335米、全程94公里、行車徒步接近9小時……直至日落,這場特殊的“護送”任務才畫上圓滿的句號。當疲憊不堪的隊員們安全抵達呼中鎮內時,人們問起他們累不累時,他們疲憊的臉上浮起憨憨的笑容,隊員王乃祥說:“哎,這有啥呀,都是爺們這點兒苦不算啥,人家瞭望塔上的那兩個兄弟才辛苦呢,在那上面一待就是大半個月,跟與世隔絕了似的。”

王平 攝影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爲你負重前行!

林區的防火工作人員每年、每天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默默無聞的在這片森林中默默的堅守着,用他們的青春、汗水,以及那份心中的執着,護衛着呼中的這片綠水青山!

作者::郭蘇民

編輯:劉霞

來源:林草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