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曾國祥導演,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奪得8項大獎成爲大贏家。

這一屆金像獎的頒獎,其實爭議還是蠻大的。

最佳電影,最佳編劇,最佳導演的《少年的你》。

這部電影自從上映,到現在獲獎網絡上鋪天蓋地都是“抄襲融梗”的爭議。

背後事實如何,這裏便不再討論了。

周冬雨的最佳女主角,與9度提名影后的鄭秀文相比,仍然讓很多網友爲鄭秀文叫屈。

最佳男主角的太保倒是爭議較少,畢竟是綠葉熬出頭。

相比之下,《葉問4》的最佳動作設計等三個獎項,真的沒有任何的爭議。

原因是這三個技術類獎項,確實與《葉問4》非常的搭配。

《葉問4》很有可能是香港功夫的的輓歌。01香港功夫片的背景

葉偉信導演,甄子丹、吳樾、吳建豪、斯科特·阿金斯等主演的《葉問4》

這部電影背後確實也折現出香港電影,尤其是香港功夫片一個歷史文化脈絡。

如果要說香港的功夫片,必須得說到香港電影的發展。

更早的民國時間不提了,50年代的香港電影,一直呈現出兩個重要現象。

一是擺脫不了民國“大上海”的洋派風氣,中間夾雜大量舊派中國傳統戲曲的的延伸。

1988年,洪金寶主演了部電影叫《七小福》。

電影深刻的詮釋了“七小福”的師父京戲名伶于占元,從北京移民香港,再到後來帶着徒弟進入香港電影界的故事。

二是兩岸三地暗地裏的鬥爭,投射到香港影視文化上。

這裏說說幾家香港電影公司,長城、鳳凰、新聯三家公司合稱的“長鳳新”。與“港九電影從業人員自由總會”。

本貼便不展開了,因爲有點忌諱。

1958年,後世著名的邵氏電影公司成立,再因爲背後大環境的變化,香港電影不再淪爲暗中爭鬥的產物。

香港的邵氏從成立到逐漸發展壯大,基本可以映射香港電影早期的發展。

這個背後,自然也包括香港功夫片和動作片。02香港功夫片的風格

香港動作片的源頭有很多,但最初的兩大源頭就是戲曲的武生套路,與武館武師傳統武術套路繼承而來。

最早期香港電影,服化道和場景佈置,有很重傳統戲劇的影子。

這些電影的動作設計自然也是戲曲武生,與武館武術套路的設計方式。

但是隨着香港電影產業不斷發展,最終便分了幾類。

1、武俠仙俠的飄逸類

早期香港電影中神話志怪類,武俠仙俠類的電影有很多。

在動作設計上打破了戲曲武生,與武館武師模式的香港大導演是胡金銓。

60年代和李翰祥執導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動作設計都非常的傳統。

1966年導演的《大醉俠》,便已經有後來飄逸武俠片動作設計的影子了。

更不用提,後來胡金銓享譽國際的《俠女》和《空山靈雨》。

注:胡金銓導演的武俠片,其東方美學,美術和取景也是一絕,非常純正的東方傳統美學。

後世徐克大量的飄逸武俠仙俠,動作設計就是繼承了胡金銓,再進行技術升級和進步。

2、硬橋硬馬的功夫片

這個是以劉家良,劉家輝等劉家班等電影人貢獻最大。

70年代的劉家良,聯合劉家輝的《少林三十六房》,80年的《少林搭棚大師》等等。

這類功夫片非常興盛,可以說是當時動作片的主流。

這類功夫片最鮮明的特色,大概就是動作設計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硬橋硬馬的見招拆招了。

兩個人的打鬥,往往要打好久。

3、競技搏擊類

這是李小龍一力所開創,影響非常深遠。

當時香港動作片動作設計只有三類,要麼武俠般飄逸,要麼戲曲武生的套路,要麼一板一眼的硬橋硬馬。

李小龍的橫空出世,直接將搏擊經濟加入功夫動作片當中。

李小龍的動作設計思路,甚至直接影響了現代搏擊的方方面面。

兩個人打鬥在對峙過程當中,試探和尋找對手的弱點。在過招中瞬間擊倒了對方,沒有多少多餘的花架子與見招過招的套路。

李小龍影響了直到今天全世界的動作片,但在當時的香港並不是絕對主流。

原因就是32歲的李小龍突然離世,全世界都找不到李小龍的接班人,自然就無法複製李小龍的動作風格了。

李小龍動作設計的思路風格,還是分別其他人所繼承發揚。03香港功夫片的巔峯

這個時間自然是80到90年代,這是香港電影的巔峯時代。

如果從香港動作設計的知名班底來講,現在所知的有四大班底之一。

劉家班:劉家良代表的硬橋硬馬功夫片,80年代中後期開始衰落。

袁家班:袁和平代表的動作設計模式,直到現在都有非常深刻的影響。

洪家班:成龍所代表的功夫班底,對於幾種動作設計風格都影響很大。

成家班:成龍所代表的功夫喜劇類,實際上受到洪金寶的提攜和影響。

如果再從香港動作指導大師,香港動作設計有“大小王”,接下來自然就是劉家良、洪金寶、成龍等人。

“大王”是八爺袁和平,有着天下第一武指之稱。

袁和平擅長的風格衆多,從《臥虎藏龍》類飄逸類武俠,再到《精武英雄》類動作功夫片。《黃飛鴻》更像是兩種動作風格的結合。

袁和平在競技搏擊類風格上,實際上略有些遜色。

“小王”是程小東,最擅長的是飄逸武俠類,功夫動作片是他的短板。

劉家良的父親劉湛是黃飛鴻的徒孫,擅長的自然就是傳統武術了,鼎盛時期是70年代後期與80年代早期。

80年代後期,袁和平和程小東在古裝片發光發熱。洪金寶、成龍的兩個班底,再和他們相關的元奎、林正英、董瑋等等人的崛起。

劉家良和成龍合作《醉拳2》後,便已經力不從心。

洪金寶80年代早期摸索的“功夫喜劇”,最後讓成龍發揚光大了。

洪金寶在80年代後期開創的“殭屍片”,最後又成全了林正英。

總而言之,無數動作指導大師,四大動作設計班底,再到大量動作巨星。

90年代前後,讓香港功夫動作片達到巔峯。

不但成爲華語地區和亞洲地區的第一,在世界範圍都是首屈一指的。

並且香港功夫動作片,對於全世界的動作電影都有深遠的影響。04香港動作片的衰落

香港動作片衰落的原因不作詳細展開。

原因也非常簡單,總結一句話就是:大勢所趨!

97年後,香港電影市場本來就很弱小,當時內地電影市場又沒有發展起來。同時美國又以《終結者2》《泰坦尼克號》等電影。

來了一場徹底的電影工業革命,佔據影視工業高地。

反正種種的原因,導致香港電影界發生一個重大的事件。

那便是香港功夫動作片的精英人才,集體出走尋求更好的發展。

1995年,成龍以《紅番區》打入了好萊塢,帶走成家班前往了好萊塢。

1998年,李連杰在袁和平的推薦下接了動作片《致命武器4》,隨後進入美國好萊塢發展。

同時,李連杰還一同帶走了動作指導元奎。後來李連杰主演的好萊塢電影,像《致命羅密歐》《龍之吻》和《宇宙追緝令》等,動作指導都是元奎。

元奎又結識郭達斯坦森,幫助他打造動作片《非常人販》系列。

這對於後來的好萊塢動作巨星郭達斯坦森,可以說有着非常巨大的幫助,當然這是後話了。

“大王”袁和平當然不用多提了,在《黑客帝國》後也進入了好萊塢。

“小王”程小東應張藝謀之邀拍了《英雄》,後來跟張藝謀綁定了北上拍片。

最後綜合一看,好像只剩下洪金寶和甄子丹。

趙文卓本來也有機會,但是因爲性格原因沒有把握住。

當時的吳京太青澀更沒優勢。雖然香港電影人也試圖捧過,但最後靠的還是2010後內地電影的崛起了。

甄子丹在成功功夫喜劇,再到李連杰的飄逸動作風格之間。

從李小龍那裏繼承的競技搏擊風格,再磨合摸索拍出了《殺破狼》《導火線》的MMA綜合格鬥電影手法,影響深遠。

90年代末期,洪金寶也遇到瓶頸,動作指導有種上不去又下不來的感覺。

直到2005年和甄子丹合作《殺破狼》,後來又擔任《葉問》前兩部的動作指導。

洪金寶原本硬橋硬馬的動作風格,再競技搏擊的動作風格結合,最後便成就《葉問》系列這個香港功夫片最後的輓歌。尾聲香港功夫片的未來

2010年後,全世界的動作片情況。

美國通過引進香港動作片精英人才,再結合發達的電影工業技術。

人家摸索研究過後,開始誕生出了《諜影重重》系列,再到《王牌特工》系列,和《極速追殺》等等動作片。

同時學習香港動作片的韓國動作片。

人家在警匪片,黑幫片和現實題材電影當中,同樣整合出自已的一條道路。

至於同樣學習香港動作片的泰國,還有印尼再到越南。因爲電影產業的不夠成熟,雖然有過亮眼的表現,但還是面臨着變革。

相反曾經世界動作片爲首的香港動作片,除了《葉問》系列和《殺破狼2》。

功夫片和動作片,衰落得非常的明顯。

2010年前後還誕生的功夫片。

有2010年甄子丹版《精武風雲.陳真》

2014年彭于晏版《黃飛鴻之英雄有夢》。

2018年,張晉主演的《張天志》。

這部電影還是因爲《葉問3》成功的衍生片,屬於近年華語功夫片當中的異類,但也不算成功。

而說到香港功夫片衰落的原因。

無非是功夫巨星青黃不接,動作指導年邁度過創作巔峯期。

這些因素導致功夫片難以超越過去的經典,於是功夫片在電影市場受到觀衆的冷落,最後開始惡性循環。

同時從動作指導,動作巨星和市場環境來看。

《葉問》系列可能真的是香港功夫片最後一支獨苗了。

《葉問4》上映已經接近半年,現在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權當是爲香港功夫片輓歌,畫上一個句號吧。

那麼香港動作片和華語武俠片的未來呢?

那就是下一個話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