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明是“仇人”,但是吳稼琪並沒有完全帶着情緒處理王柏林的事情,也沒有將對王柏林的仇恨帶給其他王柏林身邊的人,反而還配合王柏林在他女兒面前演戲,給王柏林女兒過生日,幫王柏林勸女兒回來,王柏林對這樣一個姑娘必然是好奇也有些欣賞的。當然,因爲當時並沒有明確楊建羣的選擇,這個眼神也讓人多少有點“陰謀”感。

《獵狐》已經收官,不過相信,入戲了的觀衆有不少還沉浸其中,爲楊建羣的十年牢獄感到惋惜,爲王柏林這個反派卻並未處以極刑竟覺得鬆了一口氣。

明明不是正面人物,宣傳海報裏都分處於兩個灰暗的角落,卻能牽動觀衆的心,很大程度上,是因爲這兩個角色“人性”的完整,讓觀衆看到他們身上並不只有“惡”。

一個是好得不夠純粹,畢竟生活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斷題;一個是壞中也有溫情,他對別人可以冷血殘酷,但是面對自己的家人還是十分有愛的。不過“壞蛋”必須受到懲罰,正義或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最終他們都得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

除了人物設定上對這兩個角色的編排有血有肉,演員的表演更是靈魂所在。

胡軍飾演的楊建羣從前期的剛正不阿,到因爲妹妹而掙扎,再到後面爲掩護自己的罪行而主動採取一些行動,後來無處可藏,讓夏遠最後相信自己一次,以自己爲誘餌讓趙海青招供。人物的層次豐富,轉變自然,能清晰地讓觀衆感受到曾經一往無前的“鐵憨憨”逐漸變得複雜,痛苦,然後又得以解脫的過程。

劉奕君飾演的王柏林雖然從一開始就明確了他大反派的立場,但是他卻僞裝得像一個好人。總拿“朋友”當墊背的,卻表現得好像很講義氣。一邊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得金錢利益,一邊滿口仁義道德。身邊養個殺手,卻教育出了一個天真善良的女兒。戲裏還是戲,叫人捉摸不透。

無疑這兩個角色都是複雜的,並不好演,但是在胡軍和劉奕君的演繹下,這兩個角色都活了。

哪怕沒有臺詞的時候,都能讓人有情緒上的觸動,比如下面這兩場戲,堪稱全劇的演技高光時刻。劇情沒明確角色的內心,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唯一共通的是,相信每個觀衆看到此處都心情複雜,能聯繫起角色的衆多過往推測角色當時的意圖。

楊建羣望向趙海青的眼神

原本孫銘被抓回來的時候,楊建羣還試圖以他兒子作爲要挾籌碼,讓孫銘不敢供出自己。但是趙海青的歸案,他已然無處可逃。而且,他也沒打算一錯再錯,在趙海青回來前,他就讓妹妹去自首了。但並沒有透漏自己的打算。

在趙海青被抓回來,經過楊建羣辦公室的時候,楊建羣看向趙海青的那個眼神,非常值得細品。

面部並沒有做出什麼表情紋絡,眼睛也並沒有特別的進行動態的表現,但是緊閉的嘴脣傳遞出一種緊張感,隨着鏡頭推進,眼神逐漸清晰。

有彈幕說“嚇人”,這是最直觀的感受,帶着一種威懾感,但又不是那麼凜然正氣。是一種暗處的較量,只有楊建羣和趙海青自己知道的內心對決。

對楊建羣來說,看到這個人,他有“憤恨”,因爲是他一步步讓楊建秋被“腐蝕”,拖他下水,前途、信念和家庭都被摧毀了。

有正義的審判,雖然楊建羣爲了幫助妹妹,掩飾自己的罪行,一步步做了些錯事,但是他骨子裏仍有希望壞人能被嚴懲的職業信念。這一次的了結,對楊建羣來說也將會是一種解脫。

當然,因爲當時並沒有明確楊建羣的選擇,這個眼神也讓人多少有點“陰謀”感。複雜的情緒通過一個眼神透過玻璃穿過屏幕看向你,你是不是也心頭一怔呢?

王柏林對吳稼琪地打量

劉奕君老師飾演的王柏林雖然是個反派,但是演技卻十分圈粉,尤其是最後兩集,貢獻了不少讓人感動的場面。

原本一心想逃的他,轉變是從女兒的失蹤開始的。前一秒還拒不配合,但聽說女兒失蹤後一下慌了神的他,在夏遠和吳稼琪面前也露出了慈愛老父親的一面。他開始求助。

最後被帶回國的時候,王柏林看向家鄉的那場哭戲上了熱搜。但是,更觸動我的卻不是這一片段。而是此前,他對吳稼琪的一番打量。

一開始,回過頭來是有些好奇的神情,吳稼琪盯了他這麼多年,或許他從來都沒認真的看過這個倔強的姑娘。

明明是“仇人”,但是吳稼琪並沒有完全帶着情緒處理王柏林的事情,也沒有將對王柏林的仇恨帶給其他王柏林身邊的人,反而還配合王柏林在他女兒面前演戲,給王柏林女兒過生日,幫王柏林勸女兒回來,王柏林對這樣一個姑娘必然是好奇也有些欣賞的。

眼神裏全然沒有對吳稼琪不顧一切要將自己繩之以法的怨憤,反而是一種由陌生到熟悉的層層轉變。囁嚅着似有話說,或許是想道歉,只是眼神又有些閃躲,應該是歉疚使得。

雖然最後王柏林終究還是什麼話都沒說,但是從吳稼琪的反應來看,她讀懂了王柏林的這個眼神。這是她追尋了二十年,終於等到的一個無聲但真誠的“認錯”。

王柏林在被押回國的這一段其實拆開了看每個細節都值得細品,都能看出一個戲骨的功力。

一部好的作品不僅需要能打動人的故事,也需要有這樣細膩、能觸動人心的表演。

這部劇中還有哪些打動你的細節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