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的曾國藩,不但是剿滅太平天國運動的主力軍,還是洋務運動的領頭羊。照說,曾國藩一生見慣大場面,應該是不會懼怕任何人了。可是,有這麼一個人,一連去找曾國藩七次,曾國藩都不見他。

人們問原因,曾國藩回答:“此等人如鬼神,敬而遠之可也。”

這位連曾國藩都敬而遠之、不敢接見的人,叫金安清。

曾國藩是朝廷重臣 見慣大場面 爲什麼不敢見他一面

金安清,字眉生, 浙江嘉善人,生於1817年,從年齡上來說,比曾國藩小了6歲,差不多也算同時代的人。當然,金安清就沒有曾國藩混得好了。這是因爲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沒辦法像曾國藩那樣走科舉考試之路,而是走了左宗棠的路子,在江蘇、安徽一帶給人當幕僚,混一口飯喫。

要說,金安清還真是一位頗有才氣的人。1842年,他在奔赴河南治水時,遇到了林則徐。這不是他們第一次見面。當年金安清隨父親移居福建時,就見過林則徐。林則徐還誇過金安清。這次故人重逢,林則徐覺得可以助他一臂之力,便寫信給吏部,推薦金安清。

在林則徐的推薦下,金安清得以正式步入仕途,歷任江蘇泰州府同知、海安府通判,官至道員。道員的官級爲正四品,不算低了。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金安清進入勝保大營,協助進剿太平軍。他開始在營務處搞後勤工作,後來升遷兩淮鹽運使。兩淮鹽運使專管淮鹽的生產與銷售,是一個肥缺。金安清賺得盆滿鉢滿。1860年,金安清任職江蘇按察使,負責辦理江北大營的糧臺。金安清不愧是一個理財高手,他將一團亂麻的糧臺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保障了江北大營的後勤,讓人刮目相看。

曾國藩是朝廷重臣 見慣大場面 爲什麼不敢見他一面

小試牛刀的成果,讓金安清對自己的能力有了過高的估計,對自己的前程有了不合實際的想法。他想“飛得更高”,便走了一條“捷徑”。

什麼捷徑呢?1861年,金安清帶着歷年所得的金銀財寶,來到了京城。他以金銀財寶開路,到處送錢。在貝勒奕劻的牽線搭橋下,買通了除文祥以外的所有軍機大臣。

後來,咸豐皇帝在與大臣們商議國事時,提到了金安清。收過金安清錢財的軍機大臣都說他的好話,稱讚他是一個人才。只有文祥說了一句:“有點才具,但心術不正!”

咸豐皇帝“哦”了一聲,不再說話。金安清的前程就此終結。

1863年,欽差大臣勝保在督辦陝西軍務時屢戰屢敗,被人以擁兵養寇、糜費軍餉無數爲由進行彈劾。慈禧太后密令多隆阿率部前往陝西,將其押送回京。金安清以前在勝保軍中做過事,也受到牽連,被人告發在任期間貪污腐敗、營私舞弊,遭到革職抄家。

曾國藩是朝廷重臣 見慣大場面 爲什麼不敢見他一面

金安清得到革職抄家的消息後,將家產進行轉移。查抄的官員沒有查到什麼財產,據實上報。朝廷隨即下旨,將他革去職務,永不敘用,遞解回籍,交地方官嚴加管束。

走到這一步,金安清的政治生命就永久性地結束了。

金安清回到老家後,真的挑了一肩行李,徑直來到嘉興縣衙,聲言從此就住在衙門裏住下了。嘉興縣令哭笑不得,又攆他不走,只得送他幾百兩銀子了事。

接下來怎麼辦呢?金安清想到了曾國藩。那時候,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成爲進剿太平軍的主力,深得朝廷倚重。如果能夠在曾國藩部下做點事情,沒準能東山再起。金安清說幹就幹,真的前去求見曾國藩。

曾國藩是朝廷重臣 見慣大場面 爲什麼不敢見他一面

曾國藩早就聽說金安清的大名,他知道這人自己惹不起,乾脆不見。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開頭的一幕。

【參考資料:《清史稿》《金安清》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