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在米芾書法《蜀素帖》後面寫了12行評語,飄逸瀟灑,網友:略勝一籌。

在別人書法作品後面寫評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題跋,是古代文人的一種雅玩,題跋一般可以分爲三種:作者的題跋,同時人的題跋,後人的題跋,我們現在看到的古代經典書法作品上的題跋一般都是後人的題跋,題跋這種形式說土一點,有人說大概類似於今天的“某某到此一遊”,但是要比這個高級很多,觀賞者需要在作品後面寫上自己對這幅作品的評語和觀感,對於題跋者的書法功底和文學功底都是一種考驗。


董其昌題跋鍾賈《山陰望平原村圖卷》

作品的題跋由開始的僅僅是對觀賞的一種記錄,到後來發展爲作品的一部分,其內容與形式及位置要與作品密切配合。書、畫,題跋、印章之間互相聯繫,互相增益,使之成爲統一的整體。這就對提拔者的書法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多題跋者甚至自身的水平不比被提拔者差,不少也是名家大腕,有一些甚至還成了名家名作。


董其昌題跋黃庭堅經卷

比如明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題跋米芾行書《蜀素帖》,就是一部名家名作,行書《蜀素帖》本身就是米芾的行書代筆作品,也是書法史上的行書傳世名作,“天下十大行書”排名第八位,董其昌在這幅作品後面的題跋也是董其昌的名作,二者相得益彰,董其昌的行書題跋成爲整幅《蜀素帖》長卷的一部分,使這幅作品的表現力更加豐富,甚至有網友評價說,題跋比原作還要略勝一籌,不比原作差。


董其昌題跋《萬歲通天帖》

董其昌題跋米芾的這幅行書作品寫於其49歲,此時董其昌的書法風格已經完全成熟,已經展現出了其書法的兩大特色,“淡”和“雅”,整體風格清新淡雅,用筆十分流暢,短短的12行評語,展現了董其昌書法的秀美飄逸之風,把書法藝術的秀美髮揮到了極致。


董其昌行書題跋米芾《蜀素帖》

同時也展示了董其昌對於傳統的理解,和米芾不一樣,他沒有去追求強烈的形式對比,書法顯得更加平正和安靜,更加符合“中庸”的審美觀念,同時董其昌也對米芾行書做了一些評價,其有有一句還成爲評價米芾書法的經典句子:



董其昌行書題跋米芾《蜀素帖》局部

作爲中國書法傳統“帖學”的代表,董其昌被稱爲“帖學”復古主義的殿軍,他的行書、草書瀟灑飄逸,秀美可人,也難怪有人會說這幅題跋比原作略勝一籌了。

你覺得董其昌書法相對於米芾書法如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