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作者心目中的金庸小說中的四大名城:大理、揚州、洛陽、襄陽。《倚天屠龍記》承接《神鵰俠侶》,書中的引子是“襄陽人”郭襄獨闖少林寺,引出一段有趣的故事。

金庸小說是武俠小說。武俠小說主要講門派。門派的分佈主要在山上。因此也可以寫一篇“金庸小說與N大名山”。

但這裏不討論“山”,只討論“城”,且只討論給人們印象最深刻的那幾座城。

“最深刻”?很主觀。因人而異。因此這裏討論的“名城”,主要是本作者印象深刻的,或因情節,或因人物,愛“人”及“城”,因而對這城市印象深刻的。

本作者心目中的金庸小說中的四大名城:大理、揚州、洛陽、襄陽。(一)神祕大理

大理崇聖寺

《天龍八部》是金庸小說中公認爲寫得最成功的一部武俠小說,應該說也是影響最大的小說之一。洋洋百萬字,起伏跌宕,看得一個個讀者蕩氣迴腸。

但並非每個讀者都是一下子就接受了“天龍八部”。而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作者在書的開篇放置的那個讓許多人看了頭疼的“釋名”。

“天龍八部”這名詞出於佛經。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衆生。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爲“天衆”及“龍衆”最爲重要,所以稱爲“天龍八部”。八部者,一天衆,二龍衆、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

這些幾人看得懂啊!因此,我想不起來,是不是一開始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就把這書放下了。

這個事情只怕很有點像《紅樓夢》,劈頭一篇不大好讀的長引子(當然那也許是因爲版本有誤的問題),把很多讀者都趕跑了。當然熟悉了以後會發現,這些書的共同點,都是慢上勁的。

也因此,我讀的金庸系列的第一部好像是《神鵰》,而自己買的第一部則是《倚天》。讀《神鵰》是瞌睡遇到枕頭——有閒且無聊且遇到別人的這套書。《倚天》是承神鵰而來,先買這個也是很自然的了。然後就是到書市把這套書給買齊了。

《天龍八部》裏面出現了很多門派,很多名山,很多名城。但給人印象最特別的,卻是大理。

這倒不是因爲作者在“釋名”裏的那句話——這部小說以“天龍八部”爲名,寫的是北宋時雲南大理國的故事。已有很多評論家說過,其實書中“大理國”佔的篇幅並沒有那麼多。

是不是因爲金庸許諾了讓“大理”單獨主演而事實上也算不上因此有點過意不去,於是這大理在《天龍八部》的後續作品中仍然出現(金迷莫較真,說哪本哪本寫在先……我們只按內容排),在《射鵰英雄傳》中,出現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說法。這南帝,就是大理國的段皇爺段智興。當然也就是再後來《神鵰俠侶》中的南僧。

大理的出場,是由作爲書中三大男角之一的段譽帶出來的。

在大理,還發生了很多的故事:周伯通出場,與瑛姑發生故事,段皇爺救郭靖……這些都是《天龍八部》及之後幾部書中重要的構成和情節發展。(二)世俗揚州

揚州運河

《鹿鼎記》,在本作者心目中這是當代寫得最好的華文小說。有人將其比《紅樓夢》,竊以爲這絕不算是將天比地。也就是說,很有一比。但這裏不多說。

金庸小說十五部,當然包括《鹿鼎記》。但有人不將其視爲武俠小說。因此評價說“這是不是武俠小說的武俠小說”(,也就因爲這個緣故,《天龍八部》纔在“貨真價實”的武俠小說中排第一了)。這話聽起來很費勁,其主要理由是其主角韋小寶基本上不會什麼武功。學了半天,後來還是隻會“美人三招”什麼的。再加上一個削鐵如泥的鋒利匕首。因此你可以暫時不將其視爲武俠小說。於是這部作品被評價爲“古今天下第一好小說”。

這“古今天下第一好小說”介紹揚州還是很鄭重的:揚州城自古爲繁華勝地,唐時杜牧有詩云:“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古人云人生樂事,莫過於“腰纏十萬貫,跨鶴上揚州”。自隋煬帝開鑿運河,後人鑿至杭州,揚州地居運河之中,爲蘇浙漕運必經之地,也即是朝廷命脈的所在。明清之季,又爲鹽商大賈所聚居,殷富甲於天下。

然後隨着情節的需要——清朝康熙初年,揚州瘦西湖畔的鳴玉坊乃青樓名妓匯聚之所。這日正是暮春天氣,華燈初上,鳴玉坊各家院子中傳出一片絲竹和歡笑之聲,中間又夾着猜枚行令、唱曲鬧酒,笙歌處處,一片昇平景象。

然而,十七八名大漢來找天地會的“賈老六”,有人嫌吵,便罵這些大漢。因罵的俏皮,引得一名中年女子“格格”笑出聲,卻因此被一大漢打,這時就驀地鑽出一個十二三歲的男孩,大聲罵那大漢:“你敢打我媽!你這死烏龜、爛王八,你出門便給天打雷劈,你手背手掌上馬上便生爛疔瘡,爛穿你手,爛穿舌頭,膿血吞下肚去,爛斷你肚腸。”

韋少爺正式出場。

韋少爺其實很仗義的,那來歷也很自然。揚州市上茶館中頗多說書之人,講述《三國志》、《水滸傳》、《大明英烈傳》等英雄故事。這小孩日夜在妓院、賭場、茶館、酒樓中鑽進鑽出……他聽書聽得多了,對故事中英雄好漢甚爲心醉……

《鹿鼎記》全書大處奔放恣肆,波瀾壯闊,小處繁花似錦,風光綺麗。書的主角韋小寶雖是小混混出身,後來卻也立下了不少的功勞。書中後來寫到了北疆,大理,釣魚島,甚至寫到了莫斯科。但故事真正的開頭,卻是揚州,——主角是在揚州出場的嘛。故事的結尾,又是揚州。

開頭很平民化,很樸實,很生活。結尾亦然。當然就像一位大金學家說的,我們現代人不會贊成韋小寶娶七個老婆。(三)旖旎洛陽

《笑傲江湖之曲》

金庸武俠小說,穿插着動人的愛情故事。動人不動人,當然主要看主人公講不講道理,更看寫的好不好。任盈盈的故事是一例。

這是《笑傲江湖》的女主角。任盈盈與男主令狐沖的相遇,成爲金庸小說中最爲勾人的情節之一。那初相遇,發生在洛陽。

正要轉身再入竹叢,忽聽得綠竹翁叫道:“姑姑,怎麼你出來了?”……衆人心想:“一個八十老翁居然還有姑姑,這位老婆婆怕沒一百多歲?”

只聽得一個女子低低應了一聲。綠竹翁道:“姑姑請看,這部琴譜可有些古怪。”那女子又嗯了一聲,琴音響起,調了調絃,停了一會,似是在將斷了的琴絃換去,又調了調絃,便奏了起來。初時所奏和綠竹翁相同,到後來越轉越高,那琴韻竟然履險如夷,舉重若輕,毫不費力的便轉了上去。令狐沖又驚又喜……

那婆婆是誰?不會真有人這樣問吧。

後面依然是精彩的發展。

令孤衝點出了那是《笑傲江湖之曲》,還口無遮攔地大吹特吹“弟子當日所聞,卻比今日更爲精彩”,“比這位婆婆更加高明,倒不見得。只不過弟子聽到的是兩個人琴簫合奏,一人撫琴,一人吹簫,奏的便是這《笑傲江湖之曲》……”

於是——他這句話未說完,綠竹叢中傳出錚錚錚三響琴音,那婆婆的語音極低極低,隱隱約約的似乎聽得她說:“琴簫合奏,世上哪裏去找這一個人去?”

其實金庸小說豈只是武俠小說,好多部,說是最好的言情小說也不爲過。現在一時想不起來更多的,至少《倚天屠龍記》和這本《笑傲江湖》,寫情感故事簡直是已臻化境,沒幾本書比得上,單憑這些段落讓人拿起來就難得再放下。

然後是令孤衝贈琴譜,婆婆爲其診脈,彈清心普善咒助其療傷,令狐沖在綠竹翁授意下要求學這譜子以便自行調理,因“從未學過,一竅不通”,以爲人家不同意,“弟子這便告辭”——那婆婆道:“閣下慢走。承你慨贈妙曲,愧無以報,閣下傷重難愈,亦令人思之不安。竹侄,你明日以奏琴之法傳授令狐沖君,倘若他有耐心,能在洛陽久耽,那麼……那麼我這一曲《清心普善咒》,便傳了給他,亦自不妨。”最後兩句話語聲細微,幾不可聞。

說的似乎極是勉強,其實心中是何等的情願。於是次日清晨,有福的令狐沖便來小巷竹舍“洛陽琴堂”中學琴,——從頭學起啊!

杭州對二人來說,當然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但寫杭州,主要在於發展任我行與東方不敗的戰鬥那一條線索,重點在於表現令狐沖的機智和武藝高強,與任盈盈似乎沒多大關係了。(四)俠義襄陽

襄陽城

爲國爲民,俠之大者。武俠小說要立得住,書中必須有大俠。大俠的武藝要高強,而且在道德上要立得住,且還要有很多的很具體很實在的超人表現。《射鵰英雄傳》做到了,《神鵰俠侶》做到了。當然其前傳《天龍八部》中的喬峯也做到了。

兩部書中大俠表現的主戰場,在襄陽。

襄陽城西不遠處有一個養蜂的所在,名“小龍女蜜蜂園”。

小龍女是誰?那是神鵰俠侶的女主人公。

《射鵰英雄傳》中關於襄陽的內容不多,但在極關鍵的最後一回,讓主人公郭靖黃蓉於華山論劍後馳馬助守襄陽城。

《神鵰俠侶》則是射鵰三部曲(第三部是《倚天屠龍記》)中讓襄陽揚名的主力。自第二十回起,全書四分之一強的回目,背景在襄陽一帶。黃蓉生下二女兒,取名郭襄。第二十一回的回目是“襄陽鏖兵”,第三十九回則是“大戰襄陽”。

《倚天屠龍記》承接《神鵰俠侶》,書中的引子是“襄陽人”郭襄獨闖少林寺,引出一段有趣的故事。而張無忌甫一成爲主角,便是遇上週芷若“舟中餵飯之德”。“舟”在何處?便是在襄陽太平店一帶的漢江江面上。

細節其實不是很記得了。但寫這系列時一查,竟在《神鵰》中看到一段對襄陽的頗爲簡約的介紹和對俠義精神的很是集中的討論,尤其那討論,應是很有代表性的,也應是三部曲乃至全部金庸小說的核心思想所在——

(郭靖楊過)二人縱馬城西,見有一條小溪橫出山下。郭靖道:“這條溪水雖小,卻是大大有名,名叫檀溪。”“劉備當年所乘之馬,名叫的盧,相馬者說能妨主,那知這的盧竟躍過溪水,逃脫追兵,救了劉皇叔的性命。”說到此處,不禁想起了楊過之父楊康,喟然嘆道:“其實世人也均與這的盧馬一般,爲善即善,爲惡即惡,好人惡人又哪有一定的?分別只在心中一念之差而已。”

楊過心下一凜,斜目望郭靖時,見他神色間殊有傷感之意,顯然不是出言譏刺自己……

得說明一下。這個時候,楊過還總以爲是郭靖夫婦故意害了楊康,因此對郭靖的態度是很複雜。而郭靖對楊過,顯然是逮着機會就曉以大義。

然後兩人到得一座小山之上,先看漢水浩浩南流,四郊遍野都是難民,再從山上望見下面道旁的“唐工部郎杜甫故里”石碑——郭靖揚鞭吟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你想文士人人都會做詩,但千古只推杜甫第一,自是因爲憂國愛民之故。”楊過道:“你說‘爲國爲民,俠之大者’,那麼文武雖然不同,道理卻是一般的。”郭靖聽他體會到了這一節,很是歡喜,說道:“經書文章,我是一點也不懂,但想人生在世,便是做個販夫走卒,只要有爲國爲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漢,真豪傑了。”

“只要有爲國爲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漢,真豪傑。”這豈不就是俠義精神的核心。郭靖在這裏也是頗爲謙虛。能把杜甫的這詩背出來,且現場發揮教導楊過,那怎麼說也不能算是經書文章“一點也不懂”了。

既說過杜甫,就不能不說說另一位襄陽頂級名人。文字經楊過的一問而自然承轉。楊過問的是:“襄陽守得住嗎?”郭靖於是手指向西:“襄陽古往今來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當年耕田隱居的地方。”但郭靖知道,連諸葛亮也只是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此,“我與你郭伯母談論襄陽守得住、守不住,談到後來,也總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

慷慨中也流露着蒼涼無奈,讀着不覺讓人動情。

說到這個程度,至少從爲國爲民來說,郭靖也已是與杜工部和諸葛丞相一樣的境界了。

(作者西子林,本名劉清原,襄陽媒體人)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