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風水擺佈第一人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韓信東征的原因是劉邦在彭城戰敗,逃到滎陽,魏王魏豹投向項羽,劉邦東部軍事壓力突然增大,於是不得不派出大將軍韓信東征,以期望減輕東部壓力和達到牽制項羽的作用。
很快韓信開始東征伐魏,他的第一個對手是魏國大將柏直,韓信以一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輕鬆擊敗魏國,俘虜魏王魏豹,押送到滎陽見劉邦。韓信打贏了這一仗,向劉邦獻計,要求增兵三萬,乘勢向北攻掠燕、趙,再由燕、趙往南攻齊,最終目標是切斷楚軍,由彭城至滎陽的糧道,給劉邦爭取時間。劉邦同意了這個計劃,於是任命韓信爲“漢軍東征總司令”。
韓信的下一個目標是:趙國。就在這一次的戰役中韓信遇到了他以後最爲倚重的智將,李左車。
趙國以前跟漢王劉邦一起結盟,合作攻楚,可是後來被陳餘發現,張耳並沒有死,他被劉邦給騙了,於是趙國與漢王分道揚彪。 所以,韓信攻下魏國之後,箭頭指向趙國,而且還帶着張耳一同。 韓信與張耳帶領數萬軍隊東進,預備穿過井陘攻趙。趙王歇與陳餘得到情報,乃聚集兵力在井陘口應戰,號稱有二十萬大軍。
陳餘手下將領李左車獻策:“ 井陘穿過太行山區,地形狹隘,車馬都無法交會的路段長達數百里。請撥給我三萬人馬,抄他後路,斷絕他的補給線。閣下只要深溝高壘不出戰,對方進退不得,十天之內,韓信、張耳的腦袋將可以放在我們的軍旗之下。陳餘是位儒將,經常掛在口上的就是“義兵不用詐謀奇計”。對李左車的建議,說: “《孫子兵法》上說:十倍軍力則包圍敵人, 兩倍軍力則對戰。如今韓信的兵力號稱數萬,其實不過數千,他千里而來,士卒已經累壞了。如果這種敵人都不正面迎擊,將來遇到更大的對手,怎麼作戰?如果因此而被諸侯認爲我們趙國怯戰,只怕會招致更多攻擊。”於是他拒絕了李左車的獻策
韓信擅長用計,豈會輕易涉險?他知道通過井陘行軍的風險,所以派出很多批探子偵察趙軍動向。當他確定陳餘不採納李左車的獻策,即刻下令大軍開入井陘,爭取在陳餘改變主意前通過數百里山隘險道,這一路很順利,未遭埋伏,一直到達距離井陘口三十里處,韓信下令停止。
半夜派出兩千輕騎兵,不帶重裝備,每個人隨身帶一支漢軍的紅色軍旗, 繞山中小路,藏在可以望見趙軍營壘的山中交付任務:“我軍將詐敗, 只要看見趙軍傾巢而出,你們要迅速馳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插上漢軍的紅旗。”
天亮了,韓信大軍出井陘口,高舉大將旗幟、部隊擊鼓前行。趙軍也開壘出兵攻擊,兩軍酣戰良久。韓信與張耳依照計劃詐敗,下令拋棄軍旗與戰鼓,往背水結陣的漢軍橋頭堡撤退。水岸陣地開壘讓大軍進入,然後整頓隊伍,回頭再戰。
壁壘內的趙軍果然傾巢而出,爭搶漢軍丟棄在戰場上的旗鼓,因爲奪得敵方旗鼓可以報功,而前方軍隊忙於追逐敵人,無暇揀拾旗鼓,營內軍隊乃急着搶功,而漢軍背水一戰,退無可退,個個拼命,趙軍一時無法取勝。
這時候,前晚派出的兩千騎兵迅速馳入趙軍營地,拔掉趙軍旗幟,插上漢軍紅旗。趙軍回頭看見,大驚,以爲營壘已經失陷。由於趙軍家屬都在營壘內,軍心亂,陣型跟着大亂,個個只想往回跑。殿後的趙軍將領斬殺逃兵,仍然擋不住兵敗如山倒。於是漢軍前後夾擊,大破趙軍,陳餘在亂軍中戰死,趙王歇被俘。
漢軍慶功宴會上,諸將問韓信: 兵法佈陣的原則是:右方與後方倚靠山陵,左方與前方有水澤。可是將軍卻背水結陣,還說今天就會大勝,我等當時不服氣,但事實卻正是如此。請問,這是什麼戰術?”韓信說:兵法裏其實都有,只是諸君沒想到而已。《孫子兵法》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我帶領諸君遠征,並沒有長期的合作默契,軍隊訓練不夠,只能置之死地,讓人人爲自己的生存拼命。以敵我的實力,如果放在“生地”,早就逃光了,還能打勝仗嗎?諸將這才服氣說:“太神奇了 ,不是我輩所能及。”
韓信爲什麼能百戰百勝?因爲他的思考裏永遠有失敗的空間。
戰勝趙國,讓諸將佩服得五體投地之餘,他沒有忘記那個差點讓他進不了井徑的李左車,於是他下令全軍:誰能找到活着的李左車,賞千金。很快的,有人送來了綁着的李左車。大將軍韓信親自爲李左車解開繩子,請李左車坐在西席,以對待老師之禮待之。韓信向李左車請教:“我的目標是北攻燕 、東伐齊,向您請教如何才能成功?”
李左車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 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我只是一個戰敗的俘虜,沒資格參與討論軍國大事。”
韓信說:“從前,百里奚在虞國擔任大夫,虞國滅亡了;可是他去秦國當大夫,秦國卻成爲春秋五霸之一。 並不是百里奚在虞國時很愚笨,而在秦國時很聰明,完全在於主君是否採納他的獻策、是否聽信他的建言。如果陳餘之前採用閣下提出的戰術,此刻應該換我韓信是俘虜吧。都是因爲他不用閣下之計,我纔有機會向您請教啊,所以,請不要推辭了。”李左車仍然低調謙虛: “人家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恐怕我的計策未必管用,但是我仍然願意問你效忠,提出我的淺見。”就這樣李左車成爲了韓信麾下的一名智將,爲韓信謀劃,彌補缺漏,這才讓韓信有了百戰百勝的底氣和實力。
李左車給韓信獻計說:“成安君陳餘有百戰百勝的計謀,可是一且敗戰, 身死名滅。將軍先前渡過西河,俘虜魏王豹,如今一個早上就擊敗趙國二十萬大軍,威震天下。可是師老兵疲,其實很難繼續。將軍想要以疲弊之兵,攻燕國的堅城,只怕久攻不下,氣勢衰竭,反而讓齊國增強抵抗意志。若燕、齊攻不下來,楚漢在滎陽的對峙僵局也就難以打開。我的建議是,將軍不要再依恃武力,而能善用政治作戰。 ”韓信說:具體該怎麼做呢?
李左車說:“最好的做法, 是按甲休兵,讓官兵得以休息,也讓趙國百姓得到安撫。你將會發現,百里之內的老百姓都會送來肉食與美酒勞軍。然後大軍北向,派出能言善道的使節,向燕國君臣曉以大義,燕國一定屈服。燕國順服之後,再將大軍東移,指向齊國,同時派出使節向齊國勸降,齊國也必定不敢抵抗。於是,天下就在你的掌握之中了。兵法有所謂‘先聲後實’,就是指這個作法。”
韓信依計行事,果然燕國望風披靡。東征就這樣順利完成了。從這些事件看出,李左車在東征起到的作用,可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他獻計,讓韓信一個一個的攻打的話,可能每個半年是不行的,到那時劉邦的處境,可能很困難。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