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茶葉市場,與其說疫情倒逼企業轉型,不如說是它們在加速適應市場。

  文/ 戴熙春

  茶葉是每年第一批農產品,對於大部分茶葉企業來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茶收入是全年茶葉收入的主力。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襲,正趕上春茶上市的關鍵節點,茶廠、茶商不得不推遲開工,各地封路運輸受阻,產業鏈上游茶農採摘難、茶商收購難、下游茶企銷售難等問題一個個撲面而來。

  儘管如此,但疫情彷彿告訴人們,剩者爲王。

  4月24日,八馬茶業鐵觀音攜手羅永浩直播“喝杯好茶,交個朋友”,產品上線3分鐘,就賣出8萬盒的天量;浙江新昌縣長在“縣長請你來喝茶”的直播專場中,吆喝45分鐘就賣出“府燕爾”牌大佛龍井11360單……

  放眼茶葉市場,與其說疫情倒逼企業轉型,不如說是它們在加速適應市場。

  不負農時,保衛春茶

  明前茶是茶葉中的佼佼者。2020年的春茶市場,從生產、流通、零售以及線下實體消費場景,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諸如竹葉青等龍頭茶企卻在逆勢中作出“不壓價、不欠款、保春茶”的承諾,並且還在疫情期間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馳援一線防疫工作。

  一場春茶保衛戰悄然打響。

  據瞭解,很多茶葉品牌都採用“茶農+企業+合作社”模式,竹葉青也不例外。由合作社組織茶農形成聯合體,爲茶農提供生產資料、技術服務。竹葉青茶園通過與合作社簽訂穩定的供銷合同,採取最低收購價、利潤返還等方式,保證茶農的穩定收益,同時確保原料穩定供應。

  值得一提的是,茶芽是活物,茶樹發芽時間短,採茶更是一刻也耽誤不得。

  隨着疫情逐漸得到有效控制,中央和各地紛紛出臺政策恢復經濟秩序。2月20日,竹葉青全面復工復產,積極投入到恢復春茶採摘和生產的環節。竹葉青今年首批春茶已於3月3日上市。

  《商界》記者瞭解到,爲了進一步保障茶芽的安全與健康,今年的竹葉青春茶採用專門定製設計的選形機和分選機進行精選,茶芽將不會與人手產生直接接觸。

  另一代表企業八馬茶葉,其茶葉原料來自於全國各大名茶產區,各地茶農和供應商不間斷地向八馬茶業提供正宗安全的茶原料。

  湖北省作爲我國優質產茶省之一,出產許多名優茶,如恩施玉露、利川紅、青磚茶等。爲幫助湖北渡過難關,八馬茶業將大幅度提高湖北名茶的採購數量,通過企業龐大的銷售渠道和品牌影響力銷售湖北名茶。

  不得不說,要想被大衆熟知並接受,茶葉企業的品牌化之路非常重要。疫情給茶企帶來考驗,以往茶葉市場散兵遊勇、作坊式的粗放茶葉生產模式將逐步淘汰。

  要麼轉型,要麼等死

  茶企本來指望春節黃金週大賣一場,結果大部分從業者遭遇了當頭一棒。上游加大收購,下游加強營銷……在疫情期間,全國茶企各出奇招,應對突如其來的“黑天鵝”。

  八馬茶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36年,王士讓發現了鐵觀音。如今八馬董事長王文禮已經是其第13代傳人,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龍茶製作記憶的傳承人。

  最初靠經營產品、經營店鋪打天下的八馬茶業,隨着零售模式發生改變,也逐漸轉向經營客戶感受,爲客戶提供有溫度的服務和獨特的體驗。

  顯然,疫情對零售連鎖行業帶來沉重打擊,但是它也在加速這個行業數字化轉型。一方面,原本連鎖行業中對數字化轉型還抱有疑慮的企業,因爲疫情認識到了數字化技術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已經進行數字化升級的企業,在疫情的倒逼下,加大了對數字化技術的投入力度。

  八馬茶業整合了上游資源,把所有供應商納入自己體系。同時,通過整合下游加盟商,順利地將所有門店員工和導購納入數字化體系中,由總部賦能,各個供應商上線,在線爲導購進行專業知識的講解,鞏固品牌賣點。

  《商界》 記者還了解到,直播賦能爲八馬的營銷帶來錦上添花的效果。不難看出,企業尋求出路的方法是跟上時代的腳步。

  此外,很多茶行業朋友觀察到,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以後,隨着春茶上市,原來不怎麼喝茶的人開始買茶並且喝茶了。同時,已經有喝茶習慣的人,在很多場景下哪怕麻煩一點,也會選擇泡茶喝。這表明,在健康的強大訴求之下,喝茶人數不僅在增加,飲茶量也在增加。

  疫情期間,竹葉青關閉了90%的店鋪,爲緩解一線店員憂慮同時爲解決線下銷售困境,竹葉青採取的措施是快速將線下銷售轉爲線上銷售。

  一方面,重點抓線上。竹葉青契合會員提升免疫力的需求,通過贈飲問候、分享防疫知識等方式去關愛的會員。

  另一方面,拿穩春茶預訂。整個2月,竹葉青通過設立激勵政策如預售獎金,鼓勵員工們將銷售節點提前。

  不過未來,竹葉青認爲線上與線下融合將是一個重要趨勢。因爲高端茶講究及時與體驗,線上銷售並不能完全替代線下體驗。

  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後,都會出現“消費反彈”,而這些市場需求的釋放正亟待做足準備的企業來承接。竹葉青董事長唐先洪告訴《商界》記者,“我們必須要在別人退的時候有進的勇氣,爲中國茶業打響頭陣。”

  不論是八馬還是竹葉青,在逆境中絕處逢生,不侷限於具體的一招一式。但再次證明:品牌化是傳統中國茶業走向現代中國茶業的必由之路。有品牌,企業才能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無品牌,不市場

  據統計,中國茶葉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000億,但年銷售額10億以上的企業卻屈指可數。碧螺春、信陽毛尖、西湖龍井、鐵觀音、黃山毛峯等十大名茶几乎人盡皆知,不過卻鮮有叫得上來的品牌。

  這其實就是因爲中國茶業的商業化程度不高,並沒有形成一支有力的品牌力量。

  由於缺乏品牌效應,進而導致中國茶在國際市場少了名分。業內人士將這一現狀稱之爲“有種類、有名茶、無名牌的‘有名無姓’產品”。

  可以說,疫情帶來的變局或許是茶行業一次洗牌的機會。大量的小微茶企、茶商退出市場,茶農在茶山上賣茶大幅萎縮,這給市場騰出空間,有品牌的茶企應該快速填補和佔領。

  顯然,有品牌、有品質才能決定你是否能留在場上。

  意識到這一點,入局者比如小罐茶,通過創新、創意塑造新的品牌機遇。短時間內成了聞名全國的茶品牌,以互聯網思維和現代化產業運作方式顛覆人們對傳統茶行業的認知。

  竹葉青的廣告植入人心,“在中國,更多人喝的高端綠茶是竹葉青。竹葉青,連續12年高端綠茶銷量領先”。唐先洪說,“企業的免疫力就是品牌力。”

  在這舉個例子,汽車品牌中,當說到奔馳,你可能會聯想到聲望;提到沃爾沃,你的直覺告訴你安全。放在茶葉品牌中,竹葉青所灌輸的也是這個道理,當說到高端綠茶,你的腦海裏會出現什麼?

  因此在品牌定位中,品牌應當力爭在消費者心智中佔據一個詞彙,在消費者心中埋下根,待時機成熟,便會發芽。

  茶葉企業來說,竹葉青品牌爲了進入消費者心智,將品牌的要素減少到只做高端綠茶這個細分品類,從而迅速佔領四川市場,並在全國範圍內收穫了一衆新顧客。

  不難發現,到目前爲止,絕大多數的成功品牌都是那些保持其狹窄業務焦點,然後擴展其產品的品類。

  “龍頭”茶企在產品保障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經營的茶品類、在局部市場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當人們出行不便,不願意集聚的特殊情況下,其實消費者更願意選擇品牌茶,更願意相信品牌企業的產品品質、配套服務和經營誠信。

  品牌是危機最好的護城河,品牌力強的企業必將佔領消費者心智引領市場,成爲行業主宰者。

  最後,市場上“有名無姓”的產品還有很多,但是最終的結果,不要問你的品牌在現有市場上能佔到多少份額,而應問這些品牌通過聚焦和在人們心智中佔據一個詞彙後,能創造多大的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