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大橙橙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1918年7月16日,葉卡捷琳堡發生了一起慘絕人寰的滅門案。俄國曆史上最後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11人,全部被處死。
在進入沙皇一家的住所後,闖入者頭目尤洛夫斯基告訴沙皇:“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你們必須儘快收拾行裝,在半個小時之內開始轉移。”對於這個要求,已經退位的尼古拉二世,並沒有去懷疑。
事實上,自1917年二月革命退位之後,尼古拉二世就開始慢慢變得習慣性地主動配合。在退位之初,俄國的克倫斯基臨時政府曾派人對沙皇一家進行了保護。儘管此時的他還相對安全,但俄國卻顯然已經不能再呆。
爲了活命,尼古拉二世曾申請前往英國,去投靠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尼古拉二世之所以願意橫渡歐羅巴大陸,主要有兩點原因:其一,尼古拉二世的妻子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女,而喬治五世也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子。兩人在這裏沾了一點親。其二,尼古拉二世母親的姐姐嫁給了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而喬治五世正是他們所生的孩子。也就是說,尼古拉二世不僅和喬治五世是親戚,並且還算是表兄弟。
一開始,喬治五世對於這位落魄老表也表示接納,並且連英國議會也批准了。但當時的英國工會,是同情布爾什維克的。喬治五世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害怕引發政治危機甚至革命,他最終他拒絕了尼古拉二世的庇護請求。
從那時開始,尼古拉二世就有些灰心了。這件事之後,尼古拉二世全家被轉移到西伯利亞的託博爾斯克。
十月革命爆發後,蘇維埃政府接管了俄國的一切事務,尼古拉二世又被轉移到了葉卡捷琳堡。
一次次的轉移,尼古拉二世都有些麻木了。因此,在聽說自己即將又一次被轉移之時,尼古拉二世並沒有多麼驚訝。他立即招呼家人收拾東西,希望能以積極的配合,來避免觸怒闖入者。
但可惜的是,他的願望落空了。
當尼古拉二世一家收拾妥當,集合在門口時。闖入者頭目卻將他們帶進了地下室。闖入者頭目尤洛夫斯基告訴沙皇:“由於你們的親屬正在對蘇維埃政府發動進攻,因此烏拉爾執行委員會決定將你們槍決。”話音剛落,便響起了一陣密集的槍聲。尼古拉二世一家11人全部慘死槍下,這其中包括了沙皇夫婦、他們的4女1子、1個家庭醫生和3名僕人。
在滅門之後,闖入者將他們的屍體運到了郊外,並進行了焚燒,毀屍滅跡。
那麼,這羣闖入者究竟是誰派來的?
關於幕後真兇,當時流傳出了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槍殺尼古拉二世一家的,是葉卡捷琳堡地方政權自作主張進行的。第二種說法,負責進行這次行動的,是“契卡”的成員。而滅門的命令,則是由蘇維埃中央機構下達的。
事發兩天後,蘇維埃中央機構確認下達了這一命令。但他們卻補充說: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認爲“這一決定是無條件正確的”。
那麼,爲什麼蘇維埃政權要將沙皇一家滅門?
有人說,殺死沙皇一家的命令,其實是列寧下達的。並且這種說法在後來得到蘇維埃政府高層官員托洛茨基的證實。該說法稱,列寧的哥哥因參與暗殺尼古拉二世的計劃而死,而列寧本人也曾被尼古拉二世逮捕並流放,列寧懷恨在心才釀成了慘劇。
不過,由於托洛茨基是反對派,因此,他的說法似乎站不住腳。
更爲靠譜的一種解釋是,俄國在十月革命後陷入了混亂。此時剛退位的尼古拉二世,是很容易被其他勢力利用的。當時的俄國國內,到處都是打着保皇旗號的軍隊,其中最強大的就是白軍。而在滅門事件發生僅僅幾天之後,白軍就攻佔了葉卡捷琳堡。由此來看,這明顯是一種政治行爲。
殺掉尼古拉二世一個人,顯然不能打擊到保皇黨。只有斬草除根,將他的後代一起殺死,蘇維埃的統治,纔會相對地更加穩固安全。
蘇聯解體之後,尼古拉二世和妻子的遺骸經過DNA檢測後,被確認找到。1998年,葉利欽宣佈將他們隆重安葬到聖彼得堡的彼得-保羅要塞教堂中。隨後十年中,沙皇子女的遺骸也相繼被發現。
一直到2008年10月1日,俄羅斯最高法院正式宣佈,尼古拉二世一家是蘇聯鎮壓下的受害者,滅門事件終於被平反。
(參考資料:《俄國革命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