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且以此时秦国的实力,吞并巴蜀远比吞并韩、周容易的多。秦惠文王吞并巴蜀,收回河西之地,就像两支利箭,牢牢瞄准了东方诸国,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坚实基础。

面对韩国的挑衅,秦惠文王为什么却选择先打巴蜀?背后原因很深刻!

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既涉及到“合纵连横”的时代大背景,也涉及到张仪伐韩、司马错伐蜀两个方案的优劣对比。最终,秦惠文王在对比了两个方案,并衡量了秦国本身的实力后,最终做出了英明的决策。合纵连横的时代大背景

秦灭巴蜀,是在“合纵连横”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春秋争霸为主,战国兼并为主,因为各国经过变法之后,多多少少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而在战国七雄的队伍中,尤以西方的秦国、东方的齐国为最强大者。

齐秦两国为了取得显著的兼并效果,积极展开了联盟策略,从而孤立敌对国。其余实力相对弱小的国家,为了阻止大国的兼并,也频繁进行了一系列的联盟活动。在这种背景下,合纵、连横两种针锋相对的联盟策略便诞生了。
以相对弱小的三晋(赵魏韩)为中心,南连楚,北连燕,这样就是一条纵向的联合战线。向西则可以削弱秦国,向东则可以对付齐国。而连横,则是东西联合,由强国拉拢一些相对弱小的国家,去兼并其他弱小的国家,比如当时的宋、卫、中山等中小国家,都是诸侯垂涎的对象。
等到后期齐国衰落下去,合纵才变成了专门对付秦国。魏国在被秦国占领了河西之地,河东、上郡的大部分土地后,深切感受到了秦国的威胁。因此魏惠王积极拉拢韩、赵、燕等对付秦国。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秦国去攻打韩国,自然会引发魏、赵等国的连锁反应。张仪伐韩的方案

公元前316年,位于秦国西南的苴国与巴国交好,这引起了蜀国的不满,因此蜀国伐苴国,而苴国、蜀国都派人向秦国求援。在这个节骨眼上,原本处于弱势的韩国竟然敢进攻秦国。于是,在先伐蜀还是先伐韩上,秦国内部产生了分歧。

张仪过多地看重了连横的作用,他主张和楚、魏交好,让楚国从南面攻打韩国,魏国北面攻打韩国,秦国从西面攻打韩国。如此三面环攻,则韩国自然被灭,秦国直接杀到周天子那里,吞并周天子的土地,逼迫周天子交出象征无上权力的九鼎。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
因为韩、周所处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之地。秦国占领了这两地,便相当于扼住了天下的咽喉,以高屋建瓴之势逐渐吞并天下诸侯。但这样做的风险也是极大,有些急功近利了。
张仪过分依赖于外交,这个方案实现必须靠楚、魏的密切配合才能灭掉韩国,这里面变数太多。再者,虽然周天子已经不堪一击,但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如果秦国敢挟持周天子,必将失去道义上的支持。而且九鼎是各个诸侯国都觊觎的东西,一个处理不好,秦国将会成为众矢之的。而司马错伐蜀的方案,则非常稳妥。司马错伐蜀的方案

司马错的想法和张仪不同,他客观地认识到,如果其他诸侯国联合起来攻秦,那么秦国必将陷入危险的局面。此时的秦国,还没有狂虐诸侯联军的实力。但是伐蜀则不然,可以富民、广地、博德。秦国不仅没有道义上的指责,而且还会受到称赞(禁暴止乱),可以名利双收。

吞并巴蜀,可以扩大秦国的地盘,增加财富税收,扩充兵员。而且以此时秦国的实力,吞并巴蜀远比吞并韩、周容易的多。显然,司马错的方案更优,避免了齐楚燕赵等国援助韩、周,从而群殴秦国局面的出现。
秦惠文王采取了司马错的意见,派他带领军队伐蜀。蜀国被吞并后,秦国又趁机吞并巴国、苴国。从此,四川盆地区域都归属秦国。秦国得到巴蜀之后,有了稳定的粮仓和大后方,从此更加富强,逐渐拉开了和其他诸侯国的差距。但秦国吞并巴蜀的意义,显然不止于此。秦占巴蜀的重要意义
秦国吞并巴蜀,并不仅仅增加了国土,增强了实力那么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为秦国逐步吞并其他诸侯国,提供了更多的战略选择。

秦国想要东出,面临着赵、魏、韩、楚的阻挡,魏国在战国初期长期占据霸主的地位,楚国更是大国,赵、韩两国也各自有自己风光的时候。面对这么多强劲的对手,秦国想要东出的困难可想而知。尤其是楚国,位于秦国东南,威胁着秦国的侧翼。

在没有吞并巴蜀之前,秦国对付楚国,只能从武关(今河南商南县东南)出发,沿丹水南下。路线单调且容易被对手提前得知,补给也困难。除此之外,还要防备侧背的魏、韩,以防他们背后插刀子。如今秦国吞并巴蜀,则楚国的西面直接暴露在秦国的眼皮子底下。秦国沿长江顺流而下,可直接威胁楚国国都郢都。再和武关的攻击相配合,就像两只手臂,牢牢钳制住楚国。

所以,司马错才有得巴蜀则得楚的论断。这种策略是以迂为直,得巴蜀以弱楚,伐楚以迂回中原。这样层层推进,最终一统天下。这样,秦国除了东进攻打三晋之外,还可以选择攻打楚国,从而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达到疲弱诸侯的目的。后来,迫于秦国的咄咄逼人,齐、楚不得不组成联盟,联合韩赵魏俩共同对抗秦国。

综上所述,秦惠文王之所以选择先打巴蜀,而不是先打韩国,是因为两种选择的优劣对比明显,且受当时合纵连横大环境的影响。先打巴蜀,可以使秦国名利双收,且大大增强秦国实力。等到秦国在西南吞并巴蜀成功之后,反过头来就攻打韩国,最终逼迫韩国太子仓入秦为质,双方才暂时休战。
秦惠文王吞并巴蜀,收回河西之地,就像两支利箭,牢牢瞄准了东方诸国,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坚实基础。想必只要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当初都会做出和秦惠文王一样的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