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十堰,派出所接到报警称,邻居半夜将孩子锁到门外不让进屋。民警立即赶往事发小区,隔着很远都能听到孩子歇斯底里的哭声。

随后,民警敲开这户人家的门,通过女主人的诉说了解到,原来是孩子白天不写作业,沉迷游戏,还欺骗母亲自己在学习,到凌晨左右才开始动笔,几乎每天都要熬到后半夜才能写完。

母亲为了看着孩子上网课,工作也受到影响,几乎没法去上班。她诉苦说:这样上网课,快把人搞死了。这时,孩子也哭着说,妈妈天天都打他。母亲的怒骂训斥声和孩子的哭喊声交织在一起,场面一时非常混乱。

最终,在民警长达半个小时的劝说下,两个人恢复了平静,孩子保证好好完成作业,不再说谎欺骗母亲。

现在的孩子,从出生起就在接触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其中,许多精彩刺激的游戏,让一些成年人尚且爱不释手,沉迷到无可自拔,更何况是处于厌学阶段的贪玩孩子。

面对孩子一在家就手机不离手的问题,很多家长都感到棘手。以前还可以没收孩子的手机,控制使用时间,可现在要上网课,孩子似乎有了堂而皇之玩手机的理由,毕竟家长不可能总是盯着孩子上网课,这就导致某些孩子阳奉阴违,表面学习、暗地里玩游戏。

有孩子的人应该大多能理解这位母亲的抓狂,孩子自律性差,外界诱惑又太多,致使孩子不听管教,不想学习。

父母往往会从亲身经历中领悟到好好学习的重要性,故而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好成绩,少走弯路。在家庭中,父母也背负着孩子或许无法理解的生活压力,当孩子犯错屡教不改,对孩子的期望落空时,失望、无力和焦躁等情绪叠加在一起,家长的情绪也会失控。

在这个局面下,就算想与孩子好好沟通,也冷静不下来,导致他们只能通过责骂、罚站等极端的方式来发泄情绪,这就变成孩子口中抱怨的经常挨打挨骂。

事实上,家长应该认识到,打骂会对孩子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其一,这种行为非常影响亲子关系,也会让本就处于叛逆阶段的孩子,产生更加强烈的反叛心理,以后不管家长说什么、做什么,孩子都对着干,这就是许多家长说的孩子不听话,难以管教的原因。

其二,家长以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听话,可能会一时有效,但终究是孩子迫于外界压力而完成某项任务,这会让孩子对任务产生反感和抵触心理,致使效率大打折扣。

其三,不利于孩子形成自律性,缺乏自我管理的孩子,在有人鞭策时或许会好好完成任务,但终有没人管教监督的时候,那时孩子可能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变得容易放纵、堕落。

其四,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使用激烈的手段解决问题,会影响孩子未来解决问题和育儿的方式,间接影响几代人。所以,打骂孩子并不可取。

那么,当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时该如何解决呢?

如今,很多家长都存在这样不当的做法:当自身情绪不佳,看到孩子犯一些小错时,就“上纲上线”,指责孩子各方面都有问题。

所以,首先,家长要注重提高情商,外界带来的情绪不要带回家里,更不能发泄在孩子身上,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传达一种爱与尊重的信号。

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当孩子在学习,而家长却在玩手机时,难免对孩子形成一种诱惑,此时若是家长与孩子一起看书工作,就会给孩子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和紧迫感,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效率。当孩子不完成作业时,家长可以理智地告诉孩子,这一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让他们自行选择。

第三,现在的手机大多配有亲子模式,家长不妨利用这一功能,监督孩子各项软件的使用时间,针对性地设置使用时限和限额等。

只有家长们采取了合理的教育方式,才能既不影响亲子感情,又能让孩子学到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