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作为老师,该怎样做到尊重学生隐私和教育兼顾呢。因此老师须把握好学生隐私的"度"。

学生与老师之间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近日,湖南隆回县一名学生在网上发帖称,老师侵犯了学生的隐私,这引来了网友们褒贬不一的回应。

老师翻完抽屉又查房

据媒体5月21日报道,近日,湖南隆回县一名学生在网上发帖称,学校老师让学生站在走廊上,直接翻学生抽屉搜违禁品,还趁学生上晚自习期间进学生宿舍,翻柜翻被。该学生怒斥:老师经常翻完抽屉又查房的行为,侵犯了学生隐私,是在以身试法。

对此,学校教务处主任对这件事做出了回应,称当时是学校组织了一次针对教室地下电线是否裸露,学生是否携带管制刀具,手机等,做了一次全面的排查。

他表示,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孩子的管理难度都比较大。作为老师,不管学生,对不起家长和自己的良心;管的话,个别学生逆反心理很强,确实非常为难。

针对此事,教育局方面以短文形式对该学生的帖子做了回复,会提高老师们的教育水平,作为学生也要专心学习,理解老师的苦心。

笔者认为,于"情"的层面上来说,老师的行为可以被理解。同学之间起矛盾,拿起刀具误将对方捅伤;学生带手机进校,每天白天打瞌睡,晚上玩手游;在宿舍偷偷用电器烧水烧菜点蜡烛,结果着火了。这些现象我们或曾经历过,或曾有所耳闻。

试想一下,如果老师不采取这种方式排查,学生会把管制刀具、手机等主动上交吗?一旦出了什么事,或者学生成绩下降了,大家是否又要责怪学校老师管得不够严?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能够平安健康地成长,是每一个老师的愿望。就从这一点来说,老师的做法可以被理解。

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逐步走向成熟,他们往往具有心理活跃,变化无常、敏感、多疑等心理特征。加上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保护隐私,所以对于这个学生在网上发帖维权的行为也不难理解。

学生不易,老师更不易,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就好。

两种声音褒贬不同

一些人表示能理解和认同老师的做法,觉得老师这样做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谴责该学生不懂事。他们认为,未满18周岁非高校学生,学校具有监护权限,有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义务。教师作为学校的教职人员,学生在校期间,出于保护未成年学生的权益为前提进行检查并没有错。

但是也有些家长不认同老师的做法,支持这个学生能够大胆地站出来维权的行为。

他们认为,手机是属于学生的私有财产,学生对该财产具有完全的所有权、使用权,且他人不得侵犯。学校虽规定不能带手机,并没有赋予老师没收、扣押学生财物的权利,老师没收扣押手机的做法,严格来说属于违法。

他们还认为,老师随意搜查学生抽屉和书包属于违法。学生虽未成年,但仍有主张基本权的能力。搜书包严重侵害学生的隐私权,已逾越教师管教的范围。

尊重隐私和教育学生要兼顾

笔者认为,如果把学生的隐私权扩大化,学生把一切以"隐私"以蔽之,那么老师教育的权就不能有效地行使。而作为老师,该怎样做到尊重学生隐私和教育兼顾呢?

首先,作为老师,要懂得维护好学生的隐私权,在行使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时,可以通过规范的教育方法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同时,老师要尽可能的多掌握学生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其次,教师的责任心与教育方式方法是关键。中小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育阶段,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极其有限。没有家长和老师的及时引导,他们将有可能付出沉重的成长代价。正确处理好教育责任和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与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否得当。

最后,把握好学生隐私的"度",不得公开或传播。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他们对隐私的支配权非常局限。因此老师须把握好学生隐私的"度"。出于教育工作及维护学生自身利益需要,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部分隐私,但不得公开或传播。

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爱默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身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违反相应法规,也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

愿每一位老师能用智慧去教学,愿每一位学生能积极配合老师,师生之间都能互相理解,彼此尊重,每天能在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愉快相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