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个中国文化一个非常核心的是生命力,‌‌所以孝经上面教导中国人,什么是孝道,孝道的第1条是生命的教育。中国人讲孝道为天道,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个民族极为重视“生”的力量,所以中国人称之为生生不息。

今天的朋友圈最热应该是

关于妈妈,关于母爱,我们知道好多好多的美文名句,而在今天这个日子里,我们也在朋友圈中看到母爱的花式美文。

我想,近几年最触动人心的,还是《请回答,1988》中的那句台词。“上帝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中华民族有自己对母爱的理解,所以我们的诗人写出了《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两行绝句足以让大家读到母亲面对游子时的不忍,不舍,却又带着期待。

《城南旧事》还说,”我歪着头,皱起鼻子,向妈妈眯眯地笑了笑。她看见我这样笑, 会什么都原谅我。“当我们犯错的时候,哪次不是就这么“萌”混过关。而妈妈真的那么好糊弄吗?才不是,只不过,她的心里,你就是什么都能原谅的那一个。

当然,今天我不仅仅是要说这些歌颂妈妈的话,而是想借这个节点,来说一说我们中国的”孝道“。许多人读到这里就觉得,又说“孝道”,这么老掉牙的东西,听起来都迂腐,有啥好说的。

孝是德之本,亦是教之本

我们来看看中国的这个教育的教字怎么写?孝加文就是教‌‌。所以在中国谈教育,中国人学习的第一关,‌‌学的就是孝道观,之后才是文化观。

如果说文化是学校主要负责,家长只是打辅助。那么孝道教育,就是中华民族每个家庭必备的教育。因为,并非人人都可以成为高级知识分子,都可以考上北大清华,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科学家、教育家。但是,人人都可行孝,日日都可行孝。这就是孝道的根本性。

孝字的写法

首先来看孝怎么写。孝的上面和老字上半部分相同。老字下面是个匕。匕就是人,老就是半入土的人。中国有个词叫如丧考妣,考是父,妣是母。考是代表根茎,根茎焦黄的状态,所以考就就代表着一个植物的根脉,已然失去了生命力,‌‌代表的生命力开始减退了,所以就老了。我们看到了在这个字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解‌‌是一个生命力的形态,‌‌是一个生命的象征。

那“孝”底下加上一个什么呢?‌‌加上一个子。子的形态像脐带,加上一刀,如果活下来了就是子,如果没活,就了了。所以这个孝字,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就包含了生老病死,‌‌包含着什么生命的延续和传递。

孝教给我们的第一条,生命教育:学会自爱,是孝道的开始。

‌‌

中国人讲孝道为天道,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个民族极为重视“生”的力量,所以中国人称之为生生不息。整个中国文化一个非常核心的是生命力,‌‌所以孝经上面教导中国人,什么是孝道,孝道的第1条是生命的教育。孝道第一条说,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可轻损。是关于生的文化,‌‌是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生的践行。对生命的一种高度的重视,是把它放到孝道当中教育的第1个环节。‌‌让你学会‌‌珍爱生命。

这是一个根本,如果没有这个根本性的教育,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失去了对“生与死的敬畏”。所以我们看到了许多不可挽回的家庭惨剧,无论是因为口角孩子跳楼,还是杀父弑母,我们不去评判对错,我们只是痛惜,这样的家庭,也许缺失的是最根本的生命教育。

仁德教育

‌‌儒家的圣人,把“人”从天地间拿出来,‌‌所以这个人从天地中站立起来,‌‌以天地之道来立人。这就是儒家之“仁”。中国人说“杏仁”、“桃仁”,这个仁是种子的意思。所以讲“仁者爱人”,讲“仁学”,就是把文化当成种子。‌‌当一个文化开始养育开始种植,这个文化就能深深,‌‌生生不息,就能生根发芽,‌‌这就是谓之为“仁”。‌‌所以“仁”就具有巨大的‌‌生发力量,无论是仁者爱人,求仁得仁,‌‌克己复仁,天下归仁,谈到的都是归于生发。

‌‌仁者爱人,孝亲之爱,我们发现它具有一个非常大的教化之功,就能一谈到父母双亲,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他的心就是柔软的。柔软,是生的力量,当一个人把心一横,把心一狠,就离死不远了。因为人生则也柔,死则也刚。‌‌所以草木有生机的时候一定是柔软的,但是花要谢了,枯萎了,它就变得更加的刚硬。

所以,‌‌孩子的时候为什么还这么容易受伤啊?因为他柔软。‌‌人一老第1个特征就是身体变硬‌‌,所以我们常讲一把骨头都变硬了。所以,不断的变柔软,‌‌我们就能够延年,就能长寿,所以一个”仁“就是天道就是长久之道,‌‌所以古人讲滴水穿石,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是柔软的,‌‌‌‌他具有一种仁德教化的力量。这是我们看到在孝道的背后,我们的先圣先贤给整个民族给他的后代安上的一颗柔软生机勃勃的心。这个孝的力量非常强大。

今天是母亲节,我也是“无耻”地蹭了这个节点,只是想告诉大家,中华民族原本不太需要这个节日,因为孝是我们的天性,行孝是不需要定什么父亲节还是母亲节的,因为,这是“常道”。当然,现在流行有仪式感,不可否认仪式感的美好。但是,希望这样的美好,也是我们所有人日常的美好。与君共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