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個中國文化一個非常核心的是生命力,‌‌所以孝經上面教導中國人,什麼是孝道,孝道的第1條是生命的教育。中國人講孝道爲天道,天地之大德曰生,這個民族極爲重視“生”的力量,所以中國人稱之爲生生不息。

今天的朋友圈最熱應該是

關於媽媽,關於母愛,我們知道好多好多的美文名句,而在今天這個日子裏,我們也在朋友圈中看到母愛的花式美文。

我想,近幾年最觸動人心的,還是《請回答,1988》中的那句臺詞。“上帝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中華民族有自己對母愛的理解,所以我們的詩人寫出了《遊子吟》,“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兩行絕句足以讓大家讀到母親面對遊子時的不忍,不捨,卻又帶着期待。

《城南舊事》還說,”我歪着頭,皺起鼻子,向媽媽眯眯地笑了笑。她看見我這樣笑, 會什麼都原諒我。“當我們犯錯的時候,哪次不是就這麼“萌”混過關。而媽媽真的那麼好糊弄嗎?纔不是,只不過,她的心裏,你就是什麼都能原諒的那一個。

當然,今天我不僅僅是要說這些歌頌媽媽的話,而是想借這個節點,來說一說我們中國的”孝道“。許多人讀到這裏就覺得,又說“孝道”,這麼老掉牙的東西,聽起來都迂腐,有啥好說的。

孝是德之本,亦是教之本

我們來看看中國的這個教育的教字怎麼寫?孝加文就是教‌‌。所以在中國談教育,中國人學習的第一關,‌‌學的就是孝道觀,之後纔是文化觀。

如果說文化是學校主要負責,家長只是打輔助。那麼孝道教育,就是中華民族每個家庭必備的教育。因爲,並非人人都可以成爲高級知識分子,都可以考上北大清華,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爲科學家、教育家。但是,人人都可行孝,日日都可行孝。這就是孝道的根本性。

孝字的寫法

首先來看孝怎麼寫。孝的上面和老字上半部分相同。老字下面是個匕。匕就是人,老就是半入土的人。中國有個詞叫如喪考妣,考是父,妣是母。考是代表根莖,根莖焦黃的狀態,所以考就就代表着一個植物的根脈,已然失去了生命力,‌‌代表的生命力開始減退了,所以就老了。我們看到了在這個字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解‌‌是一個生命力的形態,‌‌是一個生命的象徵。

那“孝”底下加上一個什麼呢?‌‌加上一個子。子的形態像臍帶,加上一刀,如果活下來了就是子,如果沒活,就了了。所以這個孝字,上面是個老,下面是個子‌‌,就包含了生老病死,‌‌包含着什麼生命的延續和傳遞。

孝教給我們的第一條,生命教育:學會自愛,是孝道的開始。

‌‌

中國人講孝道爲天道,天地之大德曰生,這個民族極爲重視“生”的力量,所以中國人稱之爲生生不息。整個中國文化一個非常核心的是生命力,‌‌所以孝經上面教導中國人,什麼是孝道,孝道的第1條是生命的教育。孝道第一條說,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可輕損。是關於生的文化,‌‌是關於生命的‌‌思考,關於生的踐行。對生命的一種高度的重視,是把它放到孝道當中教育的第1個環節。‌‌讓你學會‌‌珍愛生命。

這是一個根本,如果沒有這個根本性的教育,我們會發現許多孩子失去了對“生與死的敬畏”。所以我們看到了許多不可挽回的家庭慘劇,無論是因爲口角孩子跳樓,還是殺父弒母,我們不去評判對錯,我們只是痛惜,這樣的家庭,也許缺失的是最根本的生命教育。

仁德教育

‌‌儒家的聖人,把“人”從天地間拿出來,‌‌所以這個人從天地中站立起來,‌‌以天地之道來立人。這就是儒家之“仁”。中國人說“杏仁”、“桃仁”,這個仁是種子的意思。所以講“仁者愛人”,講“仁學”,就是把文化當成種子。‌‌當一個文化開始養育開始種植,這個文化就能深深,‌‌生生不息,就能生根發芽,‌‌這就是謂之爲“仁”。‌‌所以“仁”就具有巨大的‌‌生髮力量,無論是仁者愛人,求仁得仁,‌‌克己復仁,天下歸仁,談到的都是歸於生髮。

‌‌仁者愛人,孝親之愛,我們發現它具有一個非常大的教化之功,就能一談到父母雙親,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的,他的心就是柔軟的。柔軟,是生的力量,當一個人把心一橫,把心一狠,就離死不遠了。因爲人生則也柔,死則也剛。‌‌所以草木有生機的時候一定是柔軟的,但是花要謝了,枯萎了,它就變得更加的剛硬。

所以,‌‌孩子的時候爲什麼還這麼容易受傷啊?因爲他柔軟。‌‌人一老第1個特徵就是身體變硬‌‌,所以我們常講一把骨頭都變硬了。所以,不斷的變柔軟,‌‌我們就能夠延年,就能長壽,所以一個”仁“就是天道就是長久之道,‌‌所以古人講滴水穿石,水利萬物而不爭,水是柔軟的,‌‌‌‌他具有一種仁德教化的力量。這是我們看到在孝道的背後,我們的先聖先賢給整個民族給他的後代安上的一顆柔軟生機勃勃的心。這個孝的力量非常強大。

今天是母親節,我也是“無恥”地蹭了這個節點,只是想告訴大家,中華民族原本不太需要這個節日,因爲孝是我們的天性,行孝是不需要定什麼父親節還是母親節的,因爲,這是“常道”。當然,現在流行有儀式感,不可否認儀式感的美好。但是,希望這樣的美好,也是我們所有人日常的美好。與君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