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法網,在特松加、孟菲爾斯、科內特和梅拉德諾維奇的比賽中,法國球迷自然是要不斷地用“Allez”爲他們加油助威。在穆古魯扎的比賽中,進行到盤末階段球迷們除了“Vamos”和“Animo”之外,他們也會在西班牙姑娘準備拿下賽點時整齊地高喊着“Ahora”,它的意思是:“就是現在。

在職業網球比賽的現場,來自全世界的球員爲了自己的夢想拼殺;在看臺上,球迷們也在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爲偶像助威。

最簡單的,就是喊一句他們熟悉的“家鄉話”,幫助他們在落後的時候振奮起來,在領先的時候乘勝追擊。同時,它還可以用來甄別身邊其他小夥伴的身份——交個朋友吧,在現場,在看臺。

雖然目前大範圍的國際賽事還不會恢復,但小範圍的、地區性的比賽以及訓練賽和表演賽很多都在籌劃以及實施當中。

總有一天,你喜歡的期待的乃至渴望的網球比賽都會回來。到時候,你是會喊“Allez”、“Vamos”、“Ajde”、“Come on”還是“加油加油”?

法國球迷

#Allez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屬於法網時刻。那裏有耀眼的太陽和淅淅瀝瀝的雨,有復古感十足的菲利普·夏蒂埃球場,以及球場裏接踵摩肩的人,和誘人的甜品提拉米蘇和拿破崙。

當然,很多人第一時間還會想起法國觀衆此起彼伏的噓聲。這種噓聲可能會來自於某位球員不滿裁判的判罰,也可能就是覺得你打得不夠好不夠專注。這是羅蘭加洛斯的特色,被“禮遇”過的包括小威、羅迪克、辛吉斯甚至納達爾。

不過,在面對本土球員的時候,他們一定會用加油聲換掉噓聲。

“Allez”就是法國球迷加油的標誌性用語,他們會用不同的音調來調動現場氣氛:有的時候尾音上揚,有的時候尾音下降。但不管哪一種,他們都在努力地向場上的球員傳遞更多的信心。

在1998年法國世界盃瑞奇·馬丁那首膾炙人口的《生命之杯》裏,法語和英語的“加油”就出現過無縫對接的場面:“Go go go,Alle alle alle!”而那一年法國隊的隊歌更是直接叫做《Allez la France》(加油法國),“Allez les gars,Le stade vous tend les bras!(前進夥計們,綠茵場向你們展開雙臂)”

在法網,在特松加、孟菲爾斯、科內特和梅拉德諾維奇的比賽中,法國球迷自然是要不斷地用“Allez”爲他們加油助威。出生在瑞士能夠說法語、德語和英語的費德勒,也會在羅蘭加洛斯受到同樣的禮遇。

2011年法網,費德勒再次在巴黎殺入決賽,去挑戰納達爾在這裏的“霸權”。比賽的過程一波三折,最終西班牙人在雙方第25次交手中以7比5、7比6、5比7和6比1獲勝,職業生涯第6次捧起火槍手杯。賽後,他的淚水和費德勒的遺憾都被人們所銘記。

和球場內外那些戲劇性的場面比起來,比賽過程中的一個小細節更讓人動容。

一名身穿綠色上衣、藍色短褲的小球童屈膝蹲在場邊,準備隨時衝出去撿球。他的綠色護腕上已經沾滿了紅土,這證明他已經來回奔波了很多次。可是身體上的辛苦並沒有磨滅他對費德勒的支持,在後者處於落後時,他在面前的地上用手指寫下:“Allez Roger(加油羅傑)!”

這一幕入選了當年法網的“最感人瞬間”,球童們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網球和偶像的愛。

西班牙球迷

#Vamos

在職業網壇,能夠跟“Allez”一較高下的,應該非西班牙語的“Vamos”莫屬了。

第一個原因是西班牙優秀球員層出不窮,在目前ATP排名前100的名單中,除了19屆大滿貫冠軍得主納達爾,他們還有阿古特、布斯塔、阿爾伯特·拉莫斯-維諾拉斯、沃達斯科、安杜哈爾、菲·洛佩斯、弗基納、巴埃納。

在巡迴賽中,他們往往會以集團軍的形式出現;在大滿貫尤其是法網,他們更是會佔據最後16強或者8強中的多個席位。

另外一個原因是西班牙擁有世界上最活躍的網球教練,他們利用該國數量龐大的紅土球場以及網球技術和人脈上的優勢,將來自世界各國的年輕人們帶向更廣闊的職業網壇。

穆雷少年時就在西班牙進行過訓練,布魯格拉網球學院、桑切斯網球學院、費雷羅的Equelite網球學院以及納達爾的網球學院更是享譽世界。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納達爾的成績實在是太好,在法網拿到12個冠軍加起來有19座大滿貫冠軍的他幾乎是用一己之力把“Vamos”普及到了全巴黎甚至全世界。

“Vamos Rafa”是納達爾球迷的標準助威用語,其中“Vamos”來自於動詞“Ir(去)”,是第一人稱複數,直譯出來就是“我們走”。納達爾和他說西語的同胞們經常會在比賽中握拳慶祝,然後大喊“Vamos”。

除此之外,在現場你也可以聽見西班牙球迷高喊“Animo”。它來自於動詞“animar”,意思是“鼓起勁兒來”、“打起精神來”。

作爲拉丁語的一個分支,西班牙語有着非常豐富的表達方式,情緒飽滿。在穆古魯扎的比賽中,進行到盤末階段球迷們除了“Vamos”和“Animo”之外,他們也會在西班牙姑娘準備拿下賽點時整齊地高喊着“Ahora”,它的意思是:“就是現在!”

塞爾維亞球迷

#Ajde

說起“Ajde”,不管是不是德約科維奇的粉絲,我們總是會忍不住要在後面跟上一句“Nole”。這是他的球迷在不同國家不同賽事齊聲爲塞爾維亞人加油的結果,製造出的效應和影響力都非常明顯。

出生於1987年的德約科維奇擁有17座大滿貫冠軍獎盃,最近的一座來自於今年的澳網。那是今年到目前爲止唯一舉行的一項大滿貫賽事,因爲COVID-19疫情的關係原本應該正在進行的法網被暫時挪到了10月。

在墨爾本公園球場,塞爾維亞的移民、從塞爾維亞以及世界各地趕來的球迷們聚集到一起,他們揮舞着國旗,去看這位男子網壇現任No.1的比賽以及訓練。

德約科維奇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待,他一路擊敗斯特魯夫、伊藤龍馬、西岡良仁、施瓦茨曼、拉奧尼奇、費德勒以及蒂姆奪冠,那是他的第8座澳網冠軍獎盃,他也在墨爾本創造了8進決賽8次奪冠的神奇紀錄。

這是他在本賽季拿到的第二個冠軍,此前他還率領塞爾維亞國家隊在ATP杯上捧杯——他們在決賽裏擊敗了擁有納達爾的西班牙。此後的2月末,他在迪拜公開賽上獲勝,決賽擊敗的是新生代球員西西帕斯。

不管是“Ajde”和“Ajdemo”,不管是德約科維奇還是他的球迷,只要站上球場,塞爾維亞人的民族性和求勝心就會立刻彰顯出來,它和他互相影響,他和他們互相激勵:你要成爲英雄,你可以成爲英雄。

除了德約科維奇,另外一位會喊“Ajde”的球員是已經退役的伊萬諾維奇。

和揚科維奇並稱爲“塞爾維亞雙姝”的她在2007年奪得法網的女單冠軍,並且榮登過WTA世界第一的寶座。她標誌性的得分慶祝動作是握緊拳頭,手臂由前向後揮動,大喊一聲“Ajde”!

英國球迷

#Come on

毫無疑問,英語應該是網球運動的第一語言。不管是球員、裁判、ATP、WTA還是ITF的工作人員,大家都用英語溝通。

也正是因爲如此,很多母語爲英語的球員有些時候會處於“劣勢”——當他們進行自我激勵或者和團隊溝通的時候,網帶對面的人往往都會聽得懂。

2017年5月的羅馬大師賽上,穆雷在男單第二輪對陣弗格尼尼。蘇格蘭人一度對着自己的包廂大喊“我跑不動了跑不動了”,然後就在接下來的6分裏被對手成功放了3個小球。

來到羅蘭加洛斯,穆雷的身份是頭號種子。不過,雖然他是上年的賽會亞軍,但紅土並不是他擅長的場地。只有在局面被動的情況下,現場的本地“散粉”們纔會大喊幾聲:“Andy,Come on!”

但是一旦來到一個多月以後的溫布爾登,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本土作戰的蘇格蘭人不但回到了他熟悉的場地,也會得到英國觀衆的集體支持。溫網、美網、奧運會金牌以及世界第一的榮耀早就讓英格蘭人不再介意他是蘇格蘭人,他們會唱着“Let’s go Andy Let’s go”,看着他一路晉級。

其實,法網賽場的英語加油聲不夠響亮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英語國家的球員在過去幾年有點式微的趨勢。

在穆雷因爲傷病而不斷考慮是否應該退役的轉折點之後,英國本土網球沒有誰能夠扛起大旗。在ATP男單前100的名單中,排名最高的伊萬斯位於第28位,隨後是44位的艾德蒙德和77位的諾里。在WTA女單前100的名單中,他們只有14位的孔塔和50位的沃特森。

美國方面,小威雖然還保有對大滿貫冠軍的衝擊力,但她和姐姐大威一樣,需要和時間賽跑。

澳大利亞方面,德米納爾還只是一直“小野兔”,克耶高斯的成績始終沒有和他的天賦相匹配。加拿大方面,布沙爾的航向到底什麼時候能夠調回賽場,拉奧尼奇雖然有機會但在人氣上始終差了一點,沙波瓦洛夫和阿里亞西姆都還欠缺了成爲“明星”的火候。

中國球迷

#加油加油

西班牙球迷會喊“Vamos”,法國球迷會喊“Allez”,意大利球迷會喊“Bravo”……但對中國球迷來說,最熟悉最親切的莫過於“加油”了。

在最近幾年的大滿貫比賽中,中國球員在女單正賽名單中也是集體出戰。就像以前的“俄羅斯紅粉”一樣,她們也會擁有一個集體的名字:中國金花。

上個賽季,張帥在澳網攜手斯托瑟奪得女雙冠軍,王雅繁和鄭賽賽都拿到了各自在WTA巡迴賽中的女單首冠,張帥和王薔都闖入了溫網女單八強,後者在隨後的美網再次晉級女單八強。

在目前的WTA積分榜上,王薔排名第29位,鄭賽賽和張帥分別排名第34和35位,朱琳排名第74位,王雅繁排名第78位。

在她們身後,是“00”後的球員王曦雨和王欣瑜,她們作爲中國女子網壇新生代的代表人物正在吸引着更多人的關注。

19歲的王曦雨在2018年拿到美網青少年組女單冠軍,去年全面轉入職業以後,經過歷練的她在本賽季初表現出色,澳網晉級資格賽決勝輪,泰國華欣WTA國際賽晉級八強,墨西哥阿卡普爾科WTA國際賽從資格賽一路殺入半決賽,3月2日將自己的世界排名從第140位提升至了職業生涯最高的第106位。

即將在今年9月迎來19歲生日的王欣瑜目前排名第140位,今年澳網她闖入資格賽決勝輪。隨後她在泰國暖武裏ITF25K比賽中晉級半決賽,在2月末日本京都的ITF60K的比賽中也躋身四強。3月初的印第安維爾斯WTA125K系列賽中,她在首輪擊敗持外卡出戰的2017年美網女單四強範德維格。

與此同時,中國的男子選手也開始慢慢從低級別賽事的歷練中嶄露頭角。張擇、吳迪、吳易昺、張之臻先後拿到了ATP挑戰賽的冠軍,他們的身影也不斷在巡迴賽和大滿貫資格賽中出現。

雖然暫時成績上現在的中國球員還無法向已經入選國際網球名人堂的李娜看齊,但無論是女網還是男網,無論老將還是新人,一旦他們出現在賽場,現場的中國球迷高喊的都是“中國加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