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裏的校長先生總是對巴學園的學生家長們說:“請讓孩子們穿上最差的衣服到學校來吧。”當其他學校裏的小學生們每天穿着平整的制服上學,只有巴學園裏的孩子們穿着最平常的衣服盡情地遊戲着。

家長們都由衷佩服校長先生的提議,他是真正理解孩子的大人啊。

孩子們會擔心弄髒了衣服會捱罵,或者弄破了衣服,耽誤了和大家一塊玩耍,所以乾脆就穿“最差”的衣服,這樣就能沒有負擔地度過愉快的一天!

大膽感受世界,做身體的主人

如今越來越少的孩子能夠體驗到這種變髒的樂趣,因爲父母害怕孩子接觸細菌,同時也認爲清理孩子的髒衣服真的太煩人了。但是研究發現,家長想要讓孩子保持健康和安全的謹慎態度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很多幼兒園和小學的老師普遍發現,有些孩子只要碰到點髒東西就有過度的身體和情緒反應,或者說有我們所稱的“潔癖”的習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今天的孩子不被允許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在戶外玩耍。

以自然爲基礎的遊戲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日益的城市化讓孩子進入自然環境更加困難,所以也有了“自然缺失症”的說法。而且,適時的弄髒自己,接觸自然界裏的微生物,更有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

孩子們喜歡弄髒自己,大人只是忘記了曾經也熱衷於這種快樂。如果父母允許,孩子們會變得很髒。

他們會故意去踩水坑,讓水飛濺在身上,然後在乾燥的泥土裏滾來滾去。撿起腐爛的樹葉,在岩石底下尋找蠕蟲。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成爲身體的真正主人,他們的想象力在告訴飛轉着,他們動用了所有的感官,包括觸覺和嗅覺,與大自然建立了最親密的聯繫。

雖然衣服變髒了,但孩子得到了成長,相比之下,這個回報是值得的。

開心玩耍纔是正經事

如果提到小“髒”孩,讀者一定會想起一部繪本佳作《好髒的哈利》。

這本書出版於1956年,被譽爲世界圖畫書史上的經典之作。故事裏那隻俏皮可愛的小“髒”狗跨越60載,俘獲了不同時代的孩子和大人們的心。

哈利是一隻有黑點的小白狗。他什麼都愛,就是不愛洗澡。有一天,哈利把洗澡用的刷子藏了起來,自己溜到街上玩。

他到修路的地方去玩,把身上弄髒了。他又到鐵路那裏去玩,把身上弄得更髒。

這還沒完,哈利又和其他小狗玩起了捉迷藏。然後又像滑滑梯那樣,從運煤車的傳送帶上滑下來,弄得身上簡直是髒得不能再髒了。

累了,肚子餓了,於是哈利趕緊往家跑。可是啊,髒兮兮的哈利已經變成了一隻有白點的黑狗!

爲了要讓主人認出他來,哈利使出渾身解數。最後他衝進浴室,跳進浴缸,請家人幫他洗澡。最後哈利才變回了大家都認識的帶黑點的小白狗。

在外面玩得一身髒,餓了纔想到回家的哈利,不就是孩子們的真實寫照嗎?這也解釋了爲什麼所有小讀者都會喜歡上哈利,因爲把自己弄得髒兮兮就是一件趣味非凡的事。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就曾評價《好髒的哈利》是能讓孩子們有“啊,我的世界”這種親切感的書。

同樣地,它也給了小讀者真實的心靈慰藉。

盡情地玩吧!即使髒得變成了白點黑狗,哈利的家人還是接納了它。即使孩子們把自己弄得很髒,讓爸爸媽媽生氣,但最後他們還是最愛自己的人。這本書裏流淌的家人之間的溫情與濃濃的愛會打動每一位讀者。

《關注孩子的目光》中也有提到,幼兒期後期,孩子會忽然變得特別活躍。踩水坑、滑樓梯,跑堤壩諸如此類的事情都是他們的體驗學習。

孩子探索周圍的對象,感受、思考、體驗生命的豐富,這種習慣不是孩子長大之後可以一下子培養出來的。所有成人豐富的感受性、想象力、創造性都來源於幼年的生活方式。

所以,就像哈利和巴學園裏的孩子們,髒一點也沒有關係,開開心心地玩耍纔是最重要的事!

《好髒的哈利》作者吉恩·蔡恩和插畫家瑪格麗特·布羅伊·格雷厄姆是有名的繪本夫妻檔。他們共同創作了膾炙人口的哈利系列繪本,以童趣、平易近人的品質,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除了不愛洗澡惹出的麻煩,在其他故事裏,哈利也將繼續上演小小少年的稚趣與煩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