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德州火車站

1938年的德州火車站

津浦鐵路開通

近代影響德州經濟發展的一件最爲重要的事情是津浦鐵路的修建,津浦鐵路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六月,至1911年十一月竣工。第二年,黃河洛口大橋完工,始全線通車。津浦鐵路有119公里穿過德州。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英、德資本集團揹着中國,在倫敦舉行會議,擅自決定承辦津鎮鐵路(天津至鎮江)。清政府屈服於帝國主義的壓力,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簽訂了借款草合同,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簽訂了借款合同,並將津鎮鐵路改爲津浦鐵路。津浦鐵路北段自京奉鐵路天津總站以南兩路接軌處起,至山東韓莊,長626公里;南段自韓莊至浦口,長383公里。北起天津總站(今天津北站),南至江蘇浦口,全長1009公里,後因故延至天津東站,正線全長爲1013公里,設站85個,山東境內31個。

清宣統二年(1910年),德州火車站建成,爲德國式建築,德州站是當時的一等火車站。1913年2月改稱德縣站,1948年2月縣改市時,複稱德州站。由於遭戰爭破壞,至建國時,原站舍已不存在。今站爲建國後所建。津浦路通車後,1912年10月德州驛站全部裁撤,結束了在德州延續600多年的古驛站制度。同時建郵局,新開郵路三條,即德州至齊河(其間在平原、禹城設郵站)、德州至東光、德州至獻縣三條新郵路。德州郵局屬天津郵政總局管理。津浦鐵路的貫通,促進了德州發展和近代化步伐。

德石鐵路興建始末

德州車站,是德石鐵路的終端站。德石鐵路,西起河北省會石家莊,連接石太鐵路,在石家莊交叉連接縱貫北京、華北、華南的京廣幹線。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郵傳部爲彌補當時的石太鐵路收入不足,曾擬修建德石鐵路,以擴充運營範圍,並派工程師李大森及洋人汕克進行勘查,後因資金問題沒有動工。

1920年,北洋軍閥時期,也有過修建德石鐵路的計劃,並且由“交通部”發行八釐的實業公債,但因應捐者寥寥無幾,籌款無着而停止。

德州火車編組站

繁忙的鐵路交通樞紐——德州火車站

1936年2月10日至3月12日,侵華日軍東北軍軍部南滿鐵路建設局,派工程師趙七兆、趙寧會同當時的哈爾濱鐵道學院教員松山信輔對德州至石家莊路線進行祕密勘測。

1937年七七事變後,華北淪陷,日本爲掠奪中國山西的煤炭,軍事上溝通保定至濟南間日軍大本營,從而對冀中抗日根據地形成包圍圈,鞏固其戰略區,決定修建德石鐵路。

1940年7月1日,動用民工開工修建。1941年2月15日,日本軍方交付華北株式會社運營。1945年8月15日,侵華日軍投降,石家莊、德州爲國民黨軍隊佔領。爲破壞兩地國民黨交通,中國共產黨領導德石沿線軍民扒毀鐵道。1946年6月11日,德州解放,爲阻止天津、濟南、石家莊國民黨軍隊反撲,共產黨組織解放區軍民扒毀津浦、德石沿線鐵道及德州車站的鐵路設施。

1947年11月12日,石家莊解放,17日,成立晉察冀邊區鐵路局,劉建章任局長,併成立德州鐵路工委辦事處,郭魯任主任,組織修復德石鐵路。1948年2月15日,全線開通。

德石鐵路通車後,行車聯絡方法爲電話電報,以及電氣路籤(牌),1961年改爲半自動閉塞,1985年德石鐵路全線雙線開通,改爲現在的最先進的自動閉塞。至此,德石鐵路全線19個車站由人工扳動道岔改爲電氣集中操縱,既保證了安全又提高了效率。

德石鐵路雙線開通時,原單線的鐵道改售給德州地區燃料公司,成爲其卸煤專用線。雙線北移,由原德石線全長179公里加170米,延長爲現在的181公里加371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