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6年春,中國工農紅軍到達陝北後,陳誠奉蔣介石之命,任晉綏陝寧四省邊區“剿匪”總指揮,率大批國民黨中央軍到山西堵擊紅軍。這就是陳誠的本事:能體察蔣介石的心意,並甘願替老蔣背黑鍋。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陳誠多少也算得上是個“能臣”,按他的水平,加上王牌18軍的實力,絕對不至於連紅軍的影子都找不着。那麼,他究竟在幹什麼呢?
實際上,陳誠並沒閒着。首先,他派第52師去跟紅軍主力交手(可見他知道紅軍的行蹤),爲什麼自己不去打,卻派52師去呢?因爲52師是雜牌軍,不是蔣介石的嫡系,因此蔣介石早就想除掉它。陳誠作爲老蔣的最佳代言人,自然心知肚明,順利讓52師遇上了紅軍的主力,噼裏啪啦被打散了架。然後,陳誠出面,收編了這個師,用自己的一個旅爲班底,將52師收歸自己帳下。
陳誠之所以這麼做,自然都是老蔣的意思。因此,當何應欽和熊式輝向陳誠發難的時候,老蔣並沒有理會,反而還暗中升了陳誠的官。
這就是陳誠的本事:能體察蔣介石的心意,並甘願替老蔣背黑鍋。畢竟對老蔣來說,有些事他是不能出面的,誰能替他出面,而且做得天衣無縫,誰就是他的心腹。
1928年初,蔣介石復出。4月,蔣任命陳誠爲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司令。陳誠就任警衛司令後,大力擴充實力,共組建三個警衛團,節制兩個炮兵團, 指揮兩個憲兵團,其實力超過雜牌軍的一個軍。1929年春,蔣任命陳誠爲十一師師長,中原大戰後再升爲十八軍軍長。由此,陳誠在蔣軍中的地位正式確立。
1936年春,中國工農紅軍到達陝北後,陳誠奉蔣介石之命,任晉綏陝寧四省邊區“剿匪”總指揮,率大批國民黨中央軍到山西堵擊紅軍。六月,奉命赴粵設立“廣州行營”,解決陳濟棠、李宗仁聯合反蔣的“兩廣事件”。十二月在“西安事變”中,與蔣介石一起被張學良扣留,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又參與東北軍和西北軍。
抗戰期間,陳誠先後還兼珞珈山軍訓團教育長、航空委員會、中央訓I練委員會主任委員、軍委會戰時工作幹部訓練第一團副團長、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和中央訓練團教育長。在抗日作戰中,所部取得上高戰役、湖北戰役的勝利。
1943年,陳誠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同年五月,離滇返鄂,指揮對日作戰,取得鄂西大捷。1944年11月,任軍政部部長。1945年1月,兼任後勤部總司令。民國三1946年6月,任國防部參謀總長兼海軍總司令。
1947年8月,蔣介石又委任他爲東北行轅主任,派往危機四伏的東北戰場,指揮國民黨軍先後向山東、東北解放區進攻,均被擊潰。
衆所周知,蔣介石很喜歡越級指揮,經常不告知軍長,就祕密地把一個師調走了,等軍長要用這個師的時候,只能乾瞪眼,經常讓戰局因此而崩潰。在東北戰場就是這樣,但老蔣是不出面的,替他出面的還是陳誠,因此杜聿明這些高級將領們,即使明明知道是老蔣在背後搞的鬼,也只能把火撒到陳誠身上。
說到底,陳誠就是一個老實人,一生認定了蔣介石這個主子,讓他去背多少黑鍋都願意。也正是因爲陳誠的這個“本事”,才讓他在衆多的黨國元勳中脫穎而出,成爲蔣介石最崇信的心腹。
陳誠去世後,蔣介石爲他舉行隆重的葬禮,並親自到靈前獻花圈,並指令張羣、何應欽等元老和“五大院院長”諸位大員組成治喪委員會,按國民黨最高級的級別發喪。按他生前的意願,以家鄉傳統的儀式,安葬在臺北縣泰山鄉同榮村。
陳誠在大陸情勢逆轉的關鍵時刻,整編來臺部隊、改革幣制、穩定金融、推行土地改革、規劃地方自治;是蔣中正以外的第二號人物,對臺灣社會與經濟具有深遠的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