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败家的国家乌克兰,曾经的世界第三大强国,最终却落得生活不能自理,靠卖家产过活,不得不说,也是够惨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并瓜分家产。其中俄罗斯乃是最大赢家,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家产以及国际地位,并靠着这份儿家底,和西方国家硬抗到了现在。如今依然还是世界排名前三的强国。

而除开俄罗斯,乌克兰继承的家产也是异常丰厚。

作为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中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强国,在苏联时代,乌克兰一直都是苏联军事工业的重要基地,汇集了一大批苏联军工领域的王牌企业。比如飞机研发巨头安东诺夫设计局,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军用运输机安-225就是他们的手笔。

安-225飞机是一种起飞重量接近600吨的超大型军用运输机,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飞机。

乌克兰还拥有前苏联洲际导弹领域的两大巨头,位于巴甫洛夫斯克州的“南方机械制造厂”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巴甫洛格勒机械制造厂”。著名的SS-19和SS-24型弹道导弹以及国之重器S-18洲际导弹,都是乌克兰的工厂里开出来的。

此外乌克兰的船舶制造能力也很强,在黑海沿岸,汇集了苏联一半的大型造船厂,其中就包括能够唯一制造航母的黑海造船厂,瓦良格号、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这些至今还驰骋在大洋之上的国之重器,都是从这里开出来的。

乌克兰还是苏联主要的坦克装甲车辆研制与生产基地之一,著名的T-64 坦克,就出自乌克兰的莫洛佐夫设计局。

得益于强大的工业基础,以及有着欧洲粮仓美誉的农业基础,乌克兰一直都是前苏联的防御中心,其在这里布置了大量的军队和武器。其中还包括图-160这样的战略级武器。

由于苏联解体太过突然,各国分家也是简单粗暴,在谁的国土上的就是谁的。所以,乌克兰成了分家中的第二大受益者。

据统计,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在分家中,继承了前苏联时代大约35%的军工产能,多达3594 家的军工企业。安东诺夫设计局、南方机械制造厂、黑海造船厂这些一个都没有落下。而前苏联部署在在乌克兰国土上的军事力量也被继承下来。

包括78万现役部队,6500余辆主战坦克,7000多辆装甲车,7000余门大口径火炮。在空军方面,得益于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存在,这里拥有着超大规模的军用运输机队伍,伊尔76超过100架,安124战略运输机25架以及世界上唯一一架安-225梦幻运输机。

此外,乌克兰还拥有连美国都眼馋的图160白天鹅远程战略轰炸机19架,图95战略轰炸机27架。而在黑海造船厂,还停着一艘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

此外,乌克兰还拥有一千枚以上的核弹头,和170个核弹发射井,当然这个数据只是保守估计,据2002年乌克兰军方公布,其核弹头数量,至少在4000枚以上。所以乌克兰绝对是当时世界除美国俄罗斯以外第三大拥核国家。

毫不夸张的讲,分家后的乌克兰,妥妥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军事力量之强大,连美俄都得忌惮三分。

但这仅仅只是表面辉煌,其中的苦,只有乌克兰人自己知道。

乌克兰虽然继承了数千家前苏联时代的军工企业,但这些军工企业的存在大都是依托于前苏联乃至华约集团这个庞大的军事消耗群体。前苏联一解体,这个军事体系自然消散,大量过剩的军工产能都来不及消耗,更不要说给这企业发订单了。没订单就得停产,停产就得下岗,数百万的职工何去何从,才是乌克兰政府所头疼的。

当然,就算是硬着头皮强撑也撑不下去,因为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这些军工企业其实大部分都已经瘫痪了,形成不了体系。有的空有设计,没有生产能力,而有生产能力的,又搞不过俄罗斯。

瓦良格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想将这个大家伙完工,但是他们做不到,用当时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的话说:

“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

所以这些继承下来的军工企业不仅赚不到钱,连生存都成问题。

至于继承下来军事力量更是头疼,分家时的乌克兰本来经济状况就不行,民生问题一再恶化。根本没有太多的军费来支撑军队的日常运转,所以我们看到乌克兰军人纷纷化身军火贩子,在黑市上狂卖武器,一度帮助世界各地武装分子的武器大换代。

不夸张的讲,九十年代的世界乱局,有乌克兰军火的一份功劳。

当然,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军火泛滥的背后乃是国际安全危机。比如车臣武装分子或者本拉登这样的一些恐怖分子拿到乌克兰的核弹,那就麻烦了。所以当时的乌克兰就是一个定时炸弹,让美俄都觉得十分危险。于是他们开始联起手来,软硬兼施,将乌克兰的军事力量一步步化解。

他们威逼利诱,让乌克兰主动销毁了核弹头与一部分战略武器,比如十一架白天鹅。剩下的也被俄罗斯给买走了。

最终我们看到了,乌克兰的强大军事力量不复存在,成了没牙的老虎,被人家欺负。所以从长远的国家安全角度来看,乌克兰此举无疑是及其短视的,算是自毁长城。

不过话说回来,从当时现实背景考虑,乌克兰真的是无奈之举。毕竟当时乌克兰拿着这一堆铁疙瘩,完全就是自找麻烦,不仅要遭受美俄两国的制裁威胁,还得承受巨大的维护开销。以当时乌克兰的国力,根本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乌克兰选择比较稳妥的一种办法,用这种鸡肋的东西,去换取急需的财富。虽然不利于长远发展,但至少解决了燃眉之急。而且乌克兰技术底子还在,只有有钱了,武器没了咱们可以造。但是,谁也没想到,乌克兰这几届政府都不给力,国家陷入寡头政治,一度混乱不堪,靠着自毁长城换来的启动资金也被败得差不多了,大批的美元和贷款打了水漂。

最终落得这副模样,也怪不了别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