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齊既平,宇文邕還有個敵人,那就是突厥。宇文邕看準了突厥的可汗的心機,遂邀請聯姻,共同滅齊。

在中國古代史中,國家之間的和親,特別常見。以聯姻來表達兩國交好,遇到戰事一起出擊,沒有戰事則相安無事,來往經濟。同時,先和親,而後又鬧翻的,也絕對不是個例。究其原因,所謂和親與聯姻,都不是爲了愛情,而是政治選擇,此一時彼一時,當情況變了,和平自然就不再。
在南北朝時期,北周的皇帝宇文邕就有過一段和親的經歷。
宇文邕是北周最有作爲的皇帝,沒有之一。北周第一任皇帝宇文覺,第二任皇帝宇文毓,手裏都沒有實權,當時的朝政被太師宇文護把持。宇文覺在位僅僅一個月,被宇文護所廢;而宇文毓在位四年,因爲企圖殺掉宇文護,後來計劃失敗,被毒殺。這纔有了第三任皇帝,宇文邕。
宇文邕沒有安心做一個傀儡,更沒有像兩個兄弟一般急於求成,他忍耐多年,終於幹掉宇文護,是北周歷史上最有雄才大略的人。
彼時,北周有一個強勁的敵人,那就是北齊。在宇文邕平定了國家內亂後,便將目光投到國外,以圖統一北方。
北齊是北魏反臣高歡之子高洋建立的國家,以鄴城(今天的河南南陽)爲首都,雄居於大周之東。因爲國土面積大,又有悍將鎮守,因此並不好拿下。
公元565年,北齊後主高緯繼位,驕奢淫逸,聽信讒言,斬殺高長恭,使國家陷入動盪與低迷。宇文邕看到機會,想要一舉滅齊。
那個時候,在中國的北方還有一個強大的民族:突厥。它的領土囊括了現在的內蒙,外蒙,新疆等地區,實力不容小覷。南北朝時期,突厥也在迅速擴張,勢力也在逐漸南下。宇文邕看準了突厥的可汗的心機,遂邀請聯姻,共同滅齊。
這段婚姻還有一層目的:突厥南部同時與北周,北齊毗鄰,若是北周攻打北齊,那麼突厥可以趁機南下強佔北周,宇文邕後方空虛,必然腹背受敵。爲了提前消滅這個威脅,必須先與突厥交好。
這突厥可汗,其實早就對聯姻感興趣。宇文泰還活着的時候,可汗曾想將女兒嫁給他,原因是宇文泰雖然不是皇帝,但卻可以做皇帝的主。不料不久後又反悔,親事沒談成,這纔給後來的宇文邕創造了機會。
568年,宇文邕迎娶了突厥公主,冊封爲皇后,這就是阿史娜皇后。
577年,北齊滅亡,國君高緯連同幼主皆被殺,女相陸貞自殺。
北齊既平,宇文邕還有個敵人,那就是突厥。雖然本爲姻親關係,但那不過是爲了統一北方不得不採取的一個策略。一方面,聯姻並未給突厥帶來實際上的利益,北方統一,均是北周領土,突厥可汗南下的心又一次蠢蠢欲動。另一方面,宇文邕也深深忌憚着突厥族,他知道他們的胃口很大。
公元578年,宇文邕開始北伐,以圖消滅這個最大的威脅。在他與突厥公主結婚後的第十年,兩個國家終於準備刀兵相見。
再看一次地圖,就會發現,突厥的國土面積遼闊,是其他國家不能比擬。顯然,宇文邕做了充足的準備,他分兵五路,分別進軍,各個擊破,以消除對方在面積和兵力上的優勢。
但是,這場氣勢洶洶的北伐,在一場意外中結束了。還未真正交戰,宇文邕就病逝,年僅三十五。
根據歷史記載,宇文邕從小體質偏弱,經常生病,幾乎每日都會進藥。回憶他的軍事決策,滅了北齊後短短一年,就急於北伐,會不會是瞭解到自己的身體,想要在還活着的時候親手解決突厥這個心腹大患呢?
宇文邕死後,北周沒過幾年就被楊堅的隋朝取代了。楊堅南滅陳國,繼承北方,一時之間,竟然做到可以與突厥國土匹敵。要看就要有一場“大國”之間的惡戰,可這個時候,突厥自己不爭氣,出現了內亂,曾經的大汗國,分裂成東西兩支,自然國力也大大衰退。
唐朝,玄宗時期,突厥汗國正式滅亡,打敗它的是後來崛起的另一北方國家,回紇。阿史娜家族的光輝不復存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