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李鸿章传》中动情写到: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这句话当浮人生一大白,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应时运而生的英雄豪杰,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唯有才智高绝才能在史书上留下足迹。但正如梁启超所说的那样,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应时运而生的英雄豪杰,推动着历史的齿轮一步步向前,缔造了下一波孕育英雄豪杰的时运。而在这五千年的历史中,唯有秦末和汉末这样的大乱世,才能让英雄豪杰尽情演绎。

自秦始皇囊括四海,吞并八荒以后,中国就迈入了大一统的新纪元,秦朝灭亡后同样演绎了天下无主,群雄逐鹿的统一戏码。中国历史就在这分分合合中前进,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刘邦、刘秀经历了九死一生,将分裂的疆域重新归于一统,但是到了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刘备等人只能三分天下,在僵持了一甲子的时间才最终统一于司马晋朝,这是为何呢?

有人说汉末天下孕育的人才远超秦末和西汉末年,可以说是一个人才的井喷期,比如诸侯层次的人才有曹操、孙权、刘备、袁绍、袁术、董卓,武将层次的人才更是规模庞大,有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黄忠、许褚、太史慈、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张郃、徐晃、魏延、姜维、潘凤、刘三刀、邢道荣,文臣层次的人才有诸葛亮、司马懿、郭嘉、戏志才、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陈群、鲁肃、张昭、庞统、法正、周瑜、徐庶。

东汉末年有如此恐怖的人才储备,还要追溯到汉武帝开创的举孝廉,举孝廉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选拔方式,已经推出就为汉武帝吸纳了用之不尽的人才,更是催生出了世家大族。世家大族之间彼此联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网络,但世家大族真正崛起还要等到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刘秀通过与河北大族郭氏一族的联姻,赢得了所有河北世家大族的支持,开启了争霸天下,后世所熟知的云台二十八将,全都是世家大族出身。世家大族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了东汉末年已经垄断了人才输出,这在文臣上面最为明显。

世家大族为了能在汉末乱世存活下来,就将家族势力分为多份,分别投奔有潜力的诸侯,其中的代表家族有诸葛氏,比如诸葛亮效力于蜀国,诸葛瑾报效东吴,诸葛诞投奔魏国。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的分散,决定了这场天下统一的征程过于艰难。统一中原的曹操为何会折戟赤壁之战?主要的原因就是核心谋臣郭嘉的去世。刘备为何能占据巴蜀?全赖于法正的出谋划策。一个顶尖人才的出场和陨落,都事关一个国家的兴亡成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东汉末年思想的混乱。有一个词叫做“魏晋风度”,说的就是东汉末年国家统治思想儒学进一步衰弱,取而代之的是消极避世的老庄学说,到了三国时期催生出了无视世俗礼法约束的竹林七贤。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曾在《韩非子》一书中这样说: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这句话放在东汉末年是极为贴切的,稳固国家统一的儒家学说不提倡,反而提拔专研老庄学说的人才担任官职,这样一个思想极度混乱的时代终究还是难以归于统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