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推進“山西人遊山西”活動,省文旅廳規劃設計了“黃河尋根覓祖遊、太行名山勝蹟遊、長城中華雄關遊、長城古堡古村遊、太行古建探祕遊、黃河糧油故道遊”6條三大品牌文化旅遊線路,號召山西自駕遊愛好者積極參與“百村百駕 玩轉山西”自駕遊活動,遊美麗鄉村,住“三個人家”。線路規劃:臨縣西灣古村—臨縣磧口古鎮—臨縣黃河水蝕浮雕—興縣黑茶山—保德釣魚臺—河曲娘娘灘—偏關老牛灣。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況的全面好轉,我省旅遊業已開始逐步復甦。近郊遊、鄉村遊是旅遊業全面啓動的起點,是旅遊業復甦的前奏,對提振抗疫信心、恢復正常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啓動鄉村旅遊也是帶動社會消費、增加農民收入、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爲推進“山西人遊山西”活動,省文旅廳規劃設計了“黃河尋根覓祖遊、太行名山勝蹟遊、長城中華雄關遊、長城古堡古村遊、太行古建探祕遊、黃河糧油故道遊”6條三大品牌文化旅遊線路,號召山西自駕遊愛好者積極參與“百村百駕 玩轉山西”自駕遊活動,遊美麗鄉村,住“三個人家”。

6條三大品牌文化旅遊線路

1、黃河尋根覓祖遊

晉南地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黃河沿線更是景觀奇特,文化底蘊深厚。石樓的中華第一灣和永和乾坤灣展示了黃河九曲十八彎的壯觀,壺口瀑布是中華母親河的象徵;鯉魚跳龍門是無數中華學子的夢想,后土廟是歷代帝王祭土之處,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展示了盛唐氣象。

線路規劃:石樓中華第一灣—永和乾坤灣—吉縣壺口瀑布—河津龍門—萬榮后土廟—永濟鸛雀樓

2、太行名山勝蹟遊

太行山自然風光雄奇壯美,同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藏山是春秋趙氏孤兒藏身之地;冠山風景優美,山上的冠山書院人才輩出;大寨虎頭山是當代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的象徵;左權百里畫廊一路風景如畫,融紅色遺蹟、民俗文化、太行風光於一體。

線路規劃:盂縣藏山—平定冠山—昔陽虎頭山—左權百里畫廊

3、長城中華雄關遊

偏頭、寧武、雁門是長城外三關,與平型關同爲內長城的重要關口。特別是雁門關被稱爲“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現在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平型關以抗戰的第一場大勝仗“平型關大捷”名揚天下。

線路規劃:偏關縣偏頭關—寧武縣寧化古城—代縣雁門關—靈丘平型關

4、長城古堡古村遊

長城的軍堡在失去軍事功能後,很多都轉化爲村落。右衛城是右玉舊縣城,現已開發爲文化旅遊區,與得勝堡、守口堡、李二口等舊軍堡一樣保存基本完好,周邊長城綿延、烽燧密佈,是欣賞長城景觀、體驗邊塞文化的好去處。

線路規劃:右玉右衛城—新榮得勝堡—陽高守口堡—天鎮李二口

5、太行古建探祕遊

晉東南地區元代以前的木構建築遺存佔了全國的一半,在這條線路上,可以見到2.5億年前的木化石,北朝的石窟,唐朝的古塔和木構建築,宋代的古寺和彩塑,保存完整的明清古村。

線路規劃:平順天台庵、大雲院、龍門寺—長子法興寺、崇慶寺、仙翁山木化石公園—高平開化寺、良戶古村、羊頭山

6、黃河糧油故道遊

明清時期,山西人紛紛“走西口”,到內蒙古河套一帶從事墾殖謀生,河套的糧油產品沿黃河順流而下,是晉商的重要交易物資。黃河呂梁、忻州段是晉蒙糧油故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沿途晉商遺蹟密佈,河運碼頭、水蝕浮雕、古村古鎮相映成趣。

線路規劃:臨縣西灣古村—臨縣磧口古鎮—臨縣黃河水蝕浮雕—興縣黑茶山—保德釣魚臺—河曲娘娘灘—偏關老牛灣

2條專題紅色旅遊線路

1、抗戰太行專題紅色旅遊線路

太行山是重要的抗日根據地,抗戰時期長期是八路軍總部、北方局、百團大戰指揮部等重要機關的駐紮地,武鄉、黎城、左權等地抗戰遺址星羅棋佈,是抗戰歷史教育的重要載體,目前已經形成一系列成熟的紅色旅遊產品。

線路規劃:武鄉八路軍文化園—武鄉王家峪八路軍總部舊址—武鄉磚壁百團大戰指揮部舊址—武鄉游擊戰體驗園—黎城冀南銀行舊址—左權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

2、英雄呂梁專題紅色旅遊線路

在中國現代史上,衆多英雄人物在呂梁山留下了足跡,劉志丹劉志丹東征中犧牲在呂東征中犧牲在呂梁山上,葉挺等革命前輩犧牲在黑茶山上,毛主席揮師東征、前往西柏坡的途中都來到過呂梁山。在抗戰中,呂梁山還是延安的屏障。英雄呂梁線路向大家講述呂梁英雄的歷史。

線路規劃:永和紅軍東征紀念館—柳林劉志丹殉難地—臨縣高家塔毛主席登岸地—臨縣雙塔村後委舊址—興縣黑茶山“四八”烈士紀念地—興縣蔡家崖晉綏邊區舊址

本報記者王少斐

(責編:溫文、劉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