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小說中有這樣一塊牌子,當這塊牌子掛出來之後,原本正打的激烈的雙反,立馬都不打了。守城的一方,瞬間吊起吊橋,把城門關的死死的,生怕一隻蚊子飛進來。而進攻的一方,回到營中,將軍統領全都坐在一起討論這塊牌子,有的將軍還會罵敵軍“縮頭烏龜”。也許大家已經猜到了,沒錯,這塊牌子就是免戰牌。

一塊免戰牌就像是一堵高約九千尺的牆,豎在兩軍之間,不可逾越。進攻方只有到陣前高聲大罵,激怒對方將領,對方將領二話不說,挑起長槍,躍上戰馬,盔甲都不用帶,急忙忙出城去和進攻方單挑,英雄氣息十足,觀衆大呼過癮。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麼?如果真的是這樣的,郭靖就白守了這麼多年的襄陽,襄陽也不可能被攻破;呂布的下邳也會固若金湯,呂布也不會被生擒;長平之戰中,只要趙國堅守不出,又怎麼會被打敗。因此,關於免戰牌的傳說不是真的。

那麼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在古代戰場上,能用到免戰牌的時間是很少的。如果在野外戰場上,免戰牌是不會出現的。

所謂野戰,就是雙方拉開,排兵佈陣之後,雙反互衝陣地,打到哪一方沒有人了,或者哪一方要逃跑了,這場戰鬥纔會暫時結束。場面亂糟糟的,誰會在意那塊牌子呢。

在攻城戰上,有可能會用到免戰牌。但是隻要是有點見識的將軍都不會掛起它。試想一下,這個將軍掛起了免戰牌,就等於告訴士兵自己方的實力要比對方差,打不過敵方,認慫了。這勢必會降低士氣,同時也會降低自己的警惕性。

若是進攻方看到免戰牌,估計睡覺也會笑醒吧。呵呵,我們是來揍你的,你以爲掛起免戰牌就不揍你了麼,當打仗是過家家啊。然後該偷襲就去偷襲,計劃中強行攻城一樣會去執行,這些安排也不會因爲免戰牌而改變。

當然,免戰牌也不是一點用處都沒有。一件東西在高手手裏和在廢物手裏所能發揮的作用簡直是天囊之別。戰爭高手們掛起免戰牌,以此來向敵人示弱,麻痹敵人。另一方面,就着手偷襲敵人的糧草,攻心爲上嘛。只要糧草被毀,敵人必亂,然後乘勢圍殲。

文學作品中的免戰牌,完全是爲了營造緊張的場面而設置的,這樣能調動讀者的情緒,利於故事鋪展。看了以上這些,你以前有沒有被免戰牌騙到呢?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