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許多體內外因素,如機械性地搔抓、氣溫變化、強酸、醋酸、甲酸、弱鹼、甲基溴化物、芥子氣、昆蟲的毒液、某些植物(如漆樹、貓眼草、蕁麻)以及機體細胞受損後所產生的一些物質(如組胺、活性蛋白酶及多肽類物質)等,皆可引起癢感。另外,機體內臟器官病變也可以引起皮膚瘙癢,如慢性感染、糖尿病、甲亢、肝病、腎病、妊娠、腫瘤等,而精神情志因素,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憂鬱、焦慮等也都可以不同程度引起或加重瘙癢。

什麼是“癢”?人們很難用語言來表達清楚“癢”到底是一種什麼樣感覺,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因爲癢覺本身就是一種複雜的感覺,與觸、壓痛、溫、冷等基本感覺均有關係。

例如用棉花輕輕刺激口脣,可引起面頦部廣泛的瘙癢感;蚊蟲叮咬後,開始是刺痛感,很快就出現局部皮膚的瘙癢感;對腋窩機械性刺激,也可以引起軀幹廣泛的瘙癢感和欣快感。

迄今爲止,從組織學上尚未發現特殊的癢覺感受器,一般認爲癢覺與痛覺關係密切,可能是通過遊離神經末梢或毛囊周圍末梢神經網傳導的。也有學者認爲,癢覺主要是由表皮真皮交界處的感覺器官和淺層皮膚叢所感受傳導的。

癢覺發生的機制是很複雜的,大多數皮膚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感。許多體內外因素,如機械性地搔抓、氣溫變化、強酸、醋酸、甲酸、弱鹼、甲基溴化物、芥子氣、昆蟲的毒液、某些植物(如漆樹、貓眼草、蕁麻)以及機體細胞受損後所產生的一些物質(如組胺、活性蛋白酶及多肽類物質)等,皆可引起癢感。

有學者曾做實驗證明,皮膚內注射組胺後,20~30內在注射局部皮膚會發生癢感,數分鐘後其周圍出現“癢皮膚”狀態,癢感加劇,並持續較長時間。它和正常的癢不同,前者用力搔抓也不解癢,後者輕輕摩擦或搔抓就可以止癢。另外,機體內臟器官病變也可以引起皮膚瘙癢,如慢性感染、糖尿病、甲亢、肝病、腎病、妊娠、腫瘤等,而精神情志因素,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憂鬱、焦慮等也都可以不同程度引起或加重瘙癢。總之,瘙癢的機制較爲複雜,有待進一步研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