閘門外,是船隻繁忙穿梭的甬江;閘門內,是悠悠流淌、訴說着歲月滄桑的江北大河。內要防洪、外要擋潮。始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孔浦大閘,早已牆面灰黃,刻滿歷史的痕跡。 水利興衰,事關城市未來。前不久,在施工人員的持續奮戰中,新建的孔浦大閘配電工程順利完工。這意味着新建大閘已具備全面發揮功效的能力。本月底,新閘有望正式投入使用,肩負起守護一方水土的重任。 作爲江北最後一個完成現代化改造的大型閘站,傳承老閘的高標準建設,新閘上的泵站也將成爲江北當下可用的最大規模強排泵站。 在悠悠江水的見證下,新老大閘即將迎來歷史的交接,這是江北水利工程現代化的歷史性節點,更是基層水利人的逐夢之路。

見證興衰,水利人堅守老閘四十載 潮起潮落,閘起閘落間,管理員應惠根已堅守大閘四十載。 “1978年,我28歲,在市水利機械廠上班,負責廠裏機械的維修和養護,所以常被派去孔浦大閘檢修設備,也因此和大閘結下了緣分。”應惠根回憶。 孔浦大閘曾是我市最早的大型閘門之一,對江北平原的排澇起着重要作用。隨着現代水利設施的發展,姚江大閘等大型水利設施相繼建成,孔浦大閘也逐步退出主戰場。儘管年歲已久,鑑於其位置的重要性,孔浦大閘仍然是江北區運行頻率最高、工作量最大的水利設施之一。 “當年,孔浦大閘是寧波市最先進的閘門之一。”說起孔浦大閘的歷史,應惠根如數家珍。 防洪、防潮、航運……當時年輕又先進的孔浦大閘用處很大,還配套建設了升船機。幾十年裏,在一波又一波的航船中,大閘見證了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着公路的新建和汽車運輸的興起,河道上船隻銳減,1998年,船閘正式停用。 2001年,市水利機械廠改制,當時正缺管理大閘的工作人員。應惠根便留了下來全職看護大閘。管理大閘,看似沒什麼技術含量,操作起來卻需要十足的耐心,以及精準的判斷。“守閘是十分枯燥的,夏季、秋季多臺風,冬天要防鹹潮,大閘離不開人。特別是颱風來的時候,要保證24小時有人值守,整晚不睡覺是再正常不過的。”應惠根說。 2008年,應惠根不幸被檢查出患有胃癌。做完手術後,他本應好好休息,可心頭仍放不下大閘。有時候剛做完化療,他就急急忙忙趕往崗位。應惠根的兒子一再勸說他辭去工作,在家享受天倫之樂。閒不住的應惠根卻拒絕了。“它就是我的老戰友、老夥計,它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它。”這是應惠根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亦如他始終在堅守自己的使命,樸實無華,默默付出。

大閘新生,江北進入“新閘站時代” 守閘人需要傳承,孔浦大閘也期待着有一副新身軀。 年歲已久的老閘,防潮能力已不足5年一遇。同時,因爲缺少強排泵站,大閘在內澇期間無法通過強排降低內河水位。 去年3月,孔浦閘站新建工程正式開工。“此次新建工程包括改建水閘1座,總淨寬拓寬至21米;新建泵站1座,設計規模40立方米/秒。工程設計防洪標準爲100年一遇,排澇標準爲20年一遇。”江北區農水局水利科科長彭來忠介紹,新建的強排泵站作爲江北當下可用的最大規模強排泵站,正式投用後,將成爲江北大河流域的堅強守護者。 “今年5月,大閘主體工程全面完工。颱風‘安比’來臨前,經過緊張奮戰,大閘正式通水。如今配電工程也已完成,意味着大閘已具備全面發揮功效的能力,待後續驗收完成後,可正式投入使用。”彭來忠說。 屆時,江北範圍內防洪(潮)工程體系唯一缺口將被補上,還能大幅度減緩甬江、莊橋乃至整個江北中心城區的排澇壓力。此外,新建的大閘能通過水位控制,引入姚江水域的優質水資源,改善江北大河水生態環境。 作爲江北最後一個完成改造的大型閘站,孔浦閘站更成了江北水利工程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節點。“自2008年開始,借力寧波市‘三江六岸’改造提升工程,我們共完成了18座水閘的現代化改造以及姚江堤防工程,孔浦閘站是最後一個。”彭來忠告訴筆者。 河水安瀾,是所有水利人的夢想。治水強基,方能保一方平安。穿越半個世紀,大閘和它的守望者們,見證無數風雨,一如既往守護這個城市的未來。

據寧波市人民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

責任編輯 蔣飛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