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外資獨資控股的公募基金呼之欲出!自2020年4月1日起,我國正式取消了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使得外資獨資控股的公募基金成爲可能。

  日前,上海信託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上投摩根基金公司49%股權。《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根據上投摩根基金此前的股權運作,摩根資管或將拿下這49%的股權,繼而成爲上投摩根基金的唯一直接股東,上投摩根基金也有望成爲首家“洋公募”。

  除此之外,在公募行業153家基金管理公司中,中外合資公司共有53家,其中外資機構持股比例爲49%的共有20家,距離外資控股也僅“差兩點”。

  首家“洋公募”將誕生

  上海信託對上投摩根基金股權的轉讓已不是第一次,在2019年5月8日,上海信託便曾轉讓上投摩根基金2%股權,同年8月6日,摩根大通宣佈,旗下的摩根資管已成功競拍上投摩根基金2%股權。

  在2019年5月8日之前,上海信託是上投摩根基金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51%),摩根資管是上投摩根基金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49%),摩根資管拿到上投摩根基金2%股權後,將直接成爲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絕對控股股東,上投摩根基金將成爲基金業首家被外資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不過該交易仍需我國相關監管部門的審批。

  根據上海信託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披露的信息,目前上海信託仍持有上投摩根基金公司51%的股權,這意味着,一年前上海信託向摩根資管轉讓2%的股權交易仍未完成。此次上海信託再次轉讓上投摩根基金49%的股權,有望直接促成公募行業首家外資獨資控股的“洋公募”。

  早在今年年初,市場上便有消息稱摩根資管有意取得上投摩根基金100%股權。直到今年4月2日,摩根大通正式“官宣”:旗下資管公司摩根資產管理(即摩根資管)與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即上海信託)初步達成商業共識,擬收購取得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即上投摩根基金)股權至100%。

  外資巨頭動作頻頻

  隨着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按下“快進鍵”,外資巨頭對我國資本市場的佈局也在逐步加快。在公募基金業,不僅有摩根資管有意獨資控股,外資巨頭貝萊德和路博邁也有意加入我國公募基金。兩大巨頭在今年4月份提交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申請材料”已被證監會接收。

  作爲全球管理規模排名第一的資管巨頭,貝萊德在我國公募基金行業早有動作。《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成立於2004年8月份的中銀基金,正是由中國銀行貝萊德聯合發起組建,長期以來,貝萊德持有中銀基金16.5%的股權;2019年7月份,貝萊德任命湯曉東(前華夏基金總經理)爲中國區主管,負責管理發展和執行貝萊德在中國的長期業務戰略。

  路博邁同樣實力強悍,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在去年年底的股票資產管理規模有1061億美元、固收資產管理規模有1604億美元、另類資產管理規模有892億美元。除此之外,先鋒領航集團(全球最大公募)、富達國際也曾公開表示,正在積極申請公募牌照,有意成立獨資控股的中國公募基金公司。

  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現有53家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直接取消了QFII額度的上限,QFII對A股市場的配置比例有望繼續走高。《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今年一季度末,QFII對A股的合計持股市值達到1128.43億元,較之去年年底的994.73億元增加了13.44%。

  外資私募正在持續跑步進場。今年4月24日,威廉歐奈爾投資順利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登記,成爲我國第26家外商獨資性質的證券類私募,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統計,目前26家外資私募中有22家均已發行了私募產品,77只私募產品合計規模近90億元。

  對於操作更加規範、透明的公募基金行業,外資進行佈局的行動更早、更廣泛。截至5月11日,在公募行業153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包括未發產品的基金公司),中外合資的公司共有53家,佔比超三分之一。其中,有20家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均達到49%,距離外資控股僅有2%股權的距離。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