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非常優美的兒童詩。全詩共由4個小節組成,以孩童的視角,通過充滿天真和童趣的發問,猜想我們人類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裏質樸的生活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嚮往和熱愛。

這篇課文其實並不難,但是在課前不做這兩個預習,肯定會影響到同學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學習,尤其是課後習題,要求同學們照着課文2、3小節進行仿寫,肯定就寫不好,要掉隊了。真有這麼嚴重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搖籃:本來的意思是嬰兒的臥具,多由竹子等材料做成,供小小孩睡覺的小牀,形狀像一個籃子,可以來回或者左右搖動,所以被稱之爲搖籃。我想,我們的每一位同學對搖籃都不陌生,我們很多人都還能印象深刻的記得,慈愛的媽媽,一邊輕輕地搖着搖籃,一邊輕輕地給我們唱着這個世界上最動聽的搖籃曲。

但是,再後來,搖籃這個詞的定義更多的用來比喻某些事物的發源地。如本課,用的就是這個意思,是說,原始大森林是祖先的發源地。類似的比喻如我們經常說的: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所以同學們一定明白“搖籃”一詞在課文中的含義,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理解課文的主題。


我們這裏討論的視角不是物理學上的視角,而是看問題的角度。視角問題在這一課非常的重要。你看課文:

所有的這些事情,都是從孩童的角度來看的,

正因爲從孩童的視角來看來寫的,所以你再看:課文的第2、3小節一共使用了

所以在仿寫之前,一定要把這8個動詞基本意義和用法搞清楚。

採:採和摘意思相近,但又有不同,採有挑選的意思,如:採摘,就是選好的摘,如採花,採蜜等等,同學們一定要注意體會。


我想——

我們的祖先,

可曾在這些大樹上盪鞦韆,

可曾在那塊池塘裏,

和青蛙

看彩虹

那時候,

孩子們也在這裏,

也在這裏,

最後,同學們就可以用自己的視角(一定要用自己的視角),發揮你們豐富的想象來仿寫了,請你們記住,你們的天真和童趣就是最好的詩篇。

原創文章,請勿抄襲。歡迎收藏分享交流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