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回,小唐終於明白了,兒子需要的不是錢,而是父母的陪伴。所以,綜上所述,父母在18歲之前,必須經常陪在孩子身邊,至少需要有一個人陪伴着孩子,孩子纔會感受到家的溫暖。

隨着現在生活壓力的不斷提高,許多年輕的父母每天都特別忙碌。特別是對於那些身負“房貸”、“車貸”的年輕父母,身上的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於是,許多年輕父母在生完孩子後,都把他們交給了自己的父母帶,然後自己就和伴侶一起出門打工了。

對於整個家庭經濟而言,這樣做是正確的,但是對於孩子而言,又是殘忍的。現在留守兒童實在是太多了,雖然有爺爺奶奶等人的照顧,但是親生父母不在身邊,也會讓這些孩子的童年蒙上陰影。

小唐是一位90後寶媽,她和丈夫是大學同學,兩人感情深厚,而且是裸婚。兩人一起奮鬥了幾年,終於湊齊了首付,在一線城市買了一套房。但是買房之後,壓力一下就來了。每月高額的房貸,壓得兩人是喘不過氣來。爲了維持基本的開支,兩人只好雙雙出去打工。結果就留下一個兩歲的兒子軍軍在家,由軍軍的70歲爺爺帶。

小唐和丈夫天天在外忙碌,很少回家。剛開始,她每週還和兒子打個電話聊聊天,可是時間久了,她發現兒子也不願意和媽媽聊天了,每次打電話兒子都是愛理不理的。當時小唐也沒在意,等到過年小唐回來的時候,卻發現兒子全變了。以前活潑可愛的兒子,變得沉默寡言了,什麼事都開心不起來。不過看到媽媽爸爸回來了,孩子還是願意跟着他們一起玩。轉眼就到了復工之日,等到軍軍聽到爸爸媽媽要走,一下忍不住大哭了起來,無論小唐怎麼安慰都沒用。

等小唐和丈夫要走的時候,5歲的兒子跪在門前,死死地抱住母親的腿,說媽媽不要走!小唐也是很揪心,安慰了兒子一句:“等媽媽掙錢了,給你買好喫的。”沒想到軍軍只是激動地回了小唐一句:“媽!是我重要,還是錢重要?”這回,小唐終於明白了,兒子需要的不是錢,而是父母的陪伴。於是,她含淚跟丈夫商量了一下,終於決定自己留在家裏,多陪陪自己可憐的兒子。

掙錢和陪伴孩子哪個重要?很多家庭對於這個問題都是疑惑不解的。今天筆者就來和大家討論一下:

首先3歲之前,是寶寶最需要家人陪伴的時候。這個時期的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對於一切事物都很陌生。家長必須陪伴在寶寶的身邊,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才能讓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3歲之前,誰帶寶寶,寶寶就跟誰更親一些。

然後就是12歲之前的童年了,這個時期,父母的陪伴與教育同樣重要。這個時期是寶寶立規矩,明是非的黃金期。若是父母不能陪在寶寶身邊,讓爺爺奶奶去教導孩子的話,可能會把孩子帶上歧途的。畢竟老一輩的觀念與我們現在不一樣。

到了,12-18歲,孩子也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因爲這個時期的孩子思想不夠成熟,如果沒有父母積極的引導,孩子很容易產生錯誤的觀念,走上歧途的。

到了18歲以上,父母就可以不用太管了,因爲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人際交往圈子,也有了自己的主見與想法,即使父母想管,孩子也不一定會聽你的了。

所以,綜上所述,父母在18歲之前,必須經常陪在孩子身邊,至少需要有一個人陪伴着孩子,孩子纔會感受到家的溫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