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防疫、海外排华严重的不利局面下,最近著名经济学家何帆教授的《疫情过后,留学的黄金时代也要结束了》一文,刷爆了国际教育工作者、准留学生们的朋友圈。结合当下被无数留学生称之为“留学Hard模式”的2020年,似乎一个“黄金时代”,已经走到了尾声。

真的如此吗?

这里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于:到底什么才是“留学的黄金时代”?

我的观点是:黄金时代的留学,是有价值的。而真正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上一次的“黄金时代”

上一个留学的黄金时代在近代和改革开放的初期,那时候只有极少数人能享有国家公费出国的留学机会,第一批中国留学生走出去是伴随着中国“开眼看世界”的需求的。他们“为了中国的崛起而读书”,出去“师夷长技以自强”。而当他们学成归国之后,中国就发生了海啸一样的变化。钱钟书,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这些人和无数不知名的前辈们就是留学“黄金时代”的代表。

改革开放初期,留学基本上是走“精英化”的路线,那个时候的海归是“高水平”和“高薪酬”的代名词。没有让人失望的是,也就是这些人,成为了改革开放的顶梁柱。

那个时代大多数人出国留学的目的是为了在国外实现自我的增值,获得更大的成就。他们出国后刻苦努力、认真学习和科研,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归国后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中国国民收入逐步提高,出国留学已不再是多数人的奢望,留学已经是一种“大众化”的趋势。出国留学已不再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一种文化教育,而是成为了一种较为高端的常规选择。

就是在这之后,留学慢慢从”黄金时代”逐步进入”镀金时代”,海归光环化成为了趋势。

留学的“镀金时代”

镀金——最初是指在器物的表面镀上一层薄薄的金子。后来,亦用来比喻人到某种环境中去深造或锻炼只是为了取得虚名。留学的“镀金时代”同样如此,一个混乱和遍布虚名的时代。

在过去的十几年,出国留学变成了一件简单却廉价的事情——大量的出国培训产业刺激着大家的欲望,似乎出去留学就是“更好的选择”,大家只在乎留学,不在乎个人的价值。

当初只要是个留学生,就算在国外野鸡大学混个几年在国内也能找个体面的工作,很多人跟本就不是为了学习,只是在国外玩了几年然后拿着海归的光环回来了。

但现在,大家越来越提起一个问题:这些留学生到底为我们的国家带来了什么呢?这些留学生自己能从留学中获得什么价值呢?

何帆,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他明确的说到:“留学的溢价已经基本没有了”,“这是一个大趋势,而且已经成为一种现实。”

事实上,近些年以来,“海归”变“海带”,留学生不受待见的事例数不胜数。

孩子出国“裸归”,然后留学回国“就能拿比国内更高的工资”,这种事情已经不可能发生了。当然,出国留学,可以掌握两种语言、两种文化,拥有“两套操作系统”,有过留学经历的优秀学生,确实更容易脱颖而出。但有一个根本前提是,他必须具有真才实学,而不是花钱买个学位证回国。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留学的“镀金时代”已经结束。时代现在正在改变。

“黄金时代”的回归

如果“随便混混也能拿高薪”的时代算“黄金时代”,那么这个时代确实要结束了。

但是,如果说,“去留学这件事能带来价值”的时代才是“黄金时代”,那么,这个时代才正要开始。

一方面,大家都认为,中国大学的发展也越来越好,所以留学生的价值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市场也越来越了解留学生,知道那些海外大学的水平,市场盲目选择人才的情况越来越少。现在市场已经理性多了,不是随便一个洋名就能忽悠的。但是,那些唱衰留学的人都忽略了一点。现在的社会,国内市场对留学人才的需求是过去几十年的十几倍。

中国经济的跃升、危机四伏的国际关系,各国对中国的猜疑、误解、敌意... 跟当时比,中国富了、强了,但是,这丝毫不意味着中国的危机变小了——毕竟,于国际舞台之中,一个国家再强也无法左右潮水的方向。现在和当初第一批中国留学生走出去的时候几乎相同。不过,那次我们是求快速发展,这次我们是多看看世界。

当下的中国,迫切地需要融入世界,因而迫切地需要了解世界、懂得与世界沟通的人。无论是投资、工程还是贸易,企业的舞台必然是全球的。中国企业需要的不是拿着文凭当饭吃的“镀金”选手,而是更多了解他国商业规则、在国外有着自己的人脉、懂得因地制宜提供意见的才俊,否则等待我们的将会是原油宝,瑞幸咖啡这种“企业出海受挫”;国家也不需要“镀金”选手,那些有他国留学经验的公务员,学会冷门专业回国发展的研究生,独立自强生存力高的国企基层,这些才是国家需要的。

时代变了,青年的时代任务也改变了:如果说一百年前是“为了中国之崛起而留学”,今天的时代需要我们“为了中国认清世界而留学”,如今,正是一个新的留学“黄金时代”。

留学是双向的

看一看这些成功者怎么说的:

原腾讯副总裁吴军博士:出国留学,能更好地成为现代人。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石:应该尽快送孩子出国读书。

李开复:留学让我成功。

据中国教育部统计,如今每年有60多万中国学生在国外上大学。这种学术交流带来双赢的局面,中国政府看到留学生的技能提高了;留学生得到了在中国无法获得的知识和机会;西方大学获得了丰厚的收入来源。于是就有了这些事的产生:

英国内政部宣布了一项签证政策,大大简化了中国学生的签证程序。

澳大利亚留学签证将被简化,类别从8个减为2个,用以支持澳大利亚教育服务行业。

俄罗斯留学无需高考,无需考研。

国内:留学生回国落户政策、购买免税车政策、回国创业优惠政策、进入科研、事业单位不受编制、职称指标的限制等特殊政策....

一个留学的新市场——俄罗斯留学

有人说留学学历不值钱了,我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呢,对于美国常春藤,日本帝大,俄罗斯前十,英国G5,对于这些大学,他们还能这样说话吗?对名校来说根本没有含金量降低这回事。同样的,这些学校的留学生数量增长也抵不过中国对高端人才增长的需求。

这么多国家,我们为什么单独说俄罗斯?

1.政策支持:据悉,俄罗斯政府将为外国留学生提供简化永久居留证的办理手续、提高国际留学生奖学金额度以及提供更多吸引留学生留俄就业的工作岗位等一系列措施。

2.机会多:近几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与发展,我国与俄罗斯在政治、经贸、高新科技等众多领域都有较深的合作。且除了政府和中俄各个企业需要,‘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俄语通用国家各个领域也都需要一大批不同程度的、有过国际化教育背景的、专业文化素质达标的复合型人才。合作意味着人才需求加大。

3. 费用低:没什么可说的,俄罗斯高校为中国留学生设置了较为低廉的留学费用标准,俄罗斯联邦教育部直属十所高校,平均一年所有费用4—10万人民币。每年学费大致相当于欧、美同等级高校费用的1/5-1/7。中国普通家庭亦可接受。

4.教育资源优秀:在教育方面,俄罗斯与西欧国家并驾齐驱,在某些领域甚至更为优秀;在高精尖科技方面,如航空航天、军事、计算机、现代生物技术等领域均属世界一流;在通用技术方面,如建筑、能源、化工等领域具有专业特色和优势;在文学、美术、音乐等方面占据全球重要地位。拥有许多国际著名大学,如:世界顶尖的音乐学府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世界四大美术学院之一的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等。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大学对外国留学生开放所有专业,一些国内稀少的专业可以随意选择。

5. 留学申请简易:无论是应届或往届高中、职高、中专毕业生;还是待业青年、在职职工;凡持有国内高中、职业高中、中专、成人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年龄在16周岁以上;均可申请俄罗斯留学。部分院校也认可国内专科学历,同样可通获取全日制硕士文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