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值得一看!通州这家博物馆将于九月免费向公众开放!

联系我们>>>

本地资讯爆料、吃喝玩乐推荐

个人微信:tzxb523

据了解,从9月起,张家湾博物馆将免费向公众开放啦!

每周四(节假日除外)上午9:00-11:00、下午2:00-4:00,为张家湾博物馆对外开放时间。

无需团体预约,个人参观者也能来馆免费参观了。

此外,其他时间,团体可以预约。

开馆期间,讲解员会根据参观人数和参观需求在整点提供讲解服务,时长约30分钟。

位于通州的张家湾博物馆自2014年9月设计,2015年8月正式建成开馆,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是全国第一个镇级博物馆。

据了解,张家湾博物馆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分为两层展室空间。

一层为:序厅、梦回古镇、运河史话、运河明珠、史海风云、红楼追梦六个区域。

二层为:起航、蓄势、瞭望、文创产业产品展室、书律画韵、道德讲堂六个区域。

张家湾藏红楼梦密码

在这里馆藏着曾引起红学界轰动的曹雪芹墓葬刻石

在这里展出着村民捐献的清代木船

在这里陈列着出土的明代青花瓷碗及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

位于通州的张家湾博物馆2015年正式建成开馆,是全国第一个镇级博物馆。在展览内容不断推陈出新,馆内藏品不断升级扩容的情况下,张家湾博物馆未来有望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让参观者身临“红楼梦”中的场景。

▲曾在红学界引起轰动的曹雪芹墓石在通州展出。新华社资料图

整个博物馆共分为上下两层,一楼包括包括“梦回古镇”展厅和主展厅,二楼则由文创作品、运河文化展示以及道德讲堂组成。“现在博物馆暂时还没有对单独个人参观者开放,而是接受团体预约免费开放。”博物馆讲解员谢若卿说。

镇馆之宝是曹雪芹墓葬刻石

走进张家湾博物馆展厅的大门,一座古香古色的石桥将观众引入展厅。原来,这是一座仿照原物,按比例缩小打造的通运桥,两岸还在播放古时候运河两岸的场景复原动画。进了古城门,右边是代表运河文化的“运河史话”展厅,左边是蕴含红学文化的“红楼追梦”展厅。

▲观众可通过展品和多媒体演示了解张家湾的历史,品读漕运文化。

“张家湾博物馆内的镇馆之宝,就是在通州张家湾发现的曹雪芹墓葬刻石。”谢若卿介绍说,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描写的十里街、花枝巷的原型即出自张家湾,镇内出土的曹雪芹墓葬刻石曾经引发了红学界关于一代文豪著书并长眠于此的激烈辩论。

原来,1968年秋,张家湾大队平整土地,安排第四生产队平曹家坟及附近耕地。一日下午,几名社员于一米深处,发现一块平放着的条石,都很奇怪。指导员让人将石抬上地面,去了土,见正中现出“曹公讳霑墓”5个大字,左下角刻“壬午”2个小字,便告诉大家:这石是曹雪芹墓碑。众人因不易遇上有钱人坟,无不惊喜,即在埋石处四周乱掘,寻找棺木。只是在石旁挖出一具男性朽骨,便七嘴八舌猜测口内必含宝珠。遂有人双手捧住头骨在小车把上猛磕,除从口腔中掉些黑色土屑外,别无他物。失望之余,便将碎骨随土装入小车簸箕,推到萧太后河边倒弃。当晚收工,指导员唤来堂兄将曹石抬上小车,推回自家,冲刷干净,依次用八开办公纸铺于5大字2小字上,用铅笔在纸上划涂,得到6张拓片,至今在家珍藏。次年春盖房将曹石用作后檐台基。“1992年,曹雪芹墓葬刻石才被收回,得以重见天日。”

此外,展厅里还陈列着各种知名的红学著述、红楼画册、红楼故事字画,与之相伴的是运河里打捞上来的巨大铁锚、精美瓷片以及先进的声光电设施。

博物馆紧扣运河文化红学文化

博物馆的发起人之一曹志义表示:“建这个博物馆由我始,馆内素材基本都是我提供的。”起初,这里要建张湾村史馆,后来政府认为张湾镇的文化不应止于张家湾,于是张湾村村史馆演变成了张家湾博物馆,素材的收集都由区里和镇里组织,大大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内容。

▲清代张家湾运河及码头全图

曹志义介绍,桥、城墙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古代运河文化、红学文化、古城文化,来源于历史资料和知名人士的帮助;而红楼梦的一些书籍、实物则是从通州区博物馆借调而来;铁锚、瓷片、城砖等藏品是从运河博物馆等相关部门调过来后收藏于馆;还有少部分藏品来源于百姓捐赠,例如博物馆入口处的一艘清代的货船就是苍头村的村民捐赠。

▲曾经繁忙无比的漕运之地

自开馆以来,展览展示内容推陈出新,展品也在不断增加丰富。“比如,一进大门口画轴上的显示大屏,上面的内容就已经更换了五六个不同版本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显示屏上播出的内容进行调整,比如,最初大屏幕上播出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漕运古镇张家湾的信息,后来增加了整体通州运河的内容。随着博物馆成为现场示范教学基地,展览展示内容再次更新,增加了运河文化教学的内容。”谢若卿表示,展品的数量也在逐年不断增加。

▲绘于清乾隆年间的《潞河督运图》,展现了当年漕运的兴盛

二楼最近就新增了展品“军粮密符扇”。古时各地漕粮运抵通州后,官府会委派经纪人员加以验收,为防止勒索舞弊,官方为每一名经纪派发密符扇。经纪在自己验收、转运的漕粮袋上,用上好“福炭”把自己的符形画在明显位置。监察官员随时抽查,遇有不合格漕粮,则对照符形,惩处相关经纪人。“有种认扇不认人的意思。”

▲从运河底打捞上来的瓷片静静陈列在博物馆里,诉说着张家湾过去辉煌的漕运历史

乡情村史陈列室传承文化

除了镇级博物馆外,通州还拥有不少乡情村史陈列室。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仇庄村乡情村史陈列室内,无论是《家道三字经》,还是《家风故事集》,或是193户“家风家训家规”,无不展示着仇庄村的一路变迁。

▲旧时老物件

仇庄村位于通州区东南部,曾经是贫困落后村。而现如今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乡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2013年8月,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仇庄村村史陈列室开始筹建,2014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枯木逢春”是村史陈列室的主题,馆内分三个篇章,以“感恩昨天、珍惜今天、敬畏明天”为主线,讲述了昔日贫穷落后的仇庄在村民的团结努力下,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的过程,展现了仇庄村“立德修身、立德齐家、立德兴村”的发展之路。

▲村史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沙盘绘画等方式对仇庄村进行一个全面、细致的描绘

要论仇庄村乡情村史陈列室的起源,还要从1999年说起。那一年,仇庄将每年的腊月二十定为“老人节”,组织村干部为60岁以上老人送去祝福和慰问金,从那时候开始就奠定了“孝文化”发展的根基。2014年,仇庄村将“孝”与“家风”相结合,村里启动了“追寻家训家规,呼唤良好家风”主题教育活动,首创了仇庄《家道三字经》,编纂《家风故事集》,还为全村193户家庭提炼制作了家风、家训、家规。193户“家风家训家规”根据每户家庭的不同情况分别做了总结,每一封都特别制作成两份,一份挂在村里自己家里,一份放在村史馆留存。

2016年,仇庄再次丰富陈列室内涵,在原有陈列室的基础上建成500平方米孝道馆,展示传承仇庄的“孝文化”。

乡情村史馆里流淌的运河

具有百年历史的清代漕运货船、按照1:4比例复刻的古通运桥、明代漕运码头旁的敕建福德庙碑、延续至今的中元节放河灯习俗……通州区张家湾镇乡情村史陈列室、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史馆,上千件藏品“诉说”着千年运河的前世今生。

说起运河,不能不提到船。“这是我们的镇馆之宝,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昨天,指着张家湾镇乡情村史陈列室序厅里的一艘古船,张家湾镇村民曹志义娓娓道来,“古船长6.4米,宽1.6米,杉木制成,船体共3个大仓,1个小仓,经专家鉴定,是一艘清代漕运驳船。”

驳船,主要用于小宗货物从河岸到河港大船之间的驳运。张家湾为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漕运码头,素有“运河第一码头”之称,古时候,南来的大型货船停泊在这里,之后再通过驳船把商品、货物运往京城各处。曹志义说,这艘清代驳船是从张家湾镇苍头村一户村民家中发现的,是村民祖上传下来的遗物。2015年,张家湾镇乡情村史陈列室兴建,村民就把古船捐了出来,供大家参观,“这是大运河漕运兴盛繁荣的最好见证。”

序厅向右,是张家湾镇乡情村史陈列室最具特色的“梦回古镇”展区。展区入口,一座按照1:4的比例复原的古通运桥栩栩如生,旁边还有一座敕建福德庙碑座,碑座正面刻着“双龙戏珠”纹饰。

展厅里,还能听见一阵阵高亢嘹亮的号子声。“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运河号子’!”兼职讲解员谢若卿告诉记者,在大运河上行船,从通州到天津顺风顺水,两天就到了,可从天津到通州,逆风逆水,就要拉纤,喊号子。研究运河史学家们曾说“北京是运河上漂来的城市”,几百年间,响亮的号子声在运河两岸绵延不绝,运来的木料、石料建起了京城的宫殿城墙、雕梁画栋。

大运河北京段全长82公里,横跨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六区。关于大运河的记忆,也散落、珍藏、传承于沿线的一个个乡情村史馆里。

张家湾镇向南10多公里的通州区漷县镇榆林庄村,历史上这里是运河的“钞关”(也就是现在的收费站),由大运河来往的船只经过这里都要在官府设立的“钞关”交税。

张家湾镇向北20公里,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虽然已远离漕运码头,但运河文脉依然流淌。

“要说咱半壁店的特产美食,还得是高蜜和漕帮月饼!”半壁店村史馆位于通惠河畔,67岁的方志新从小在这里长大,还参与了村史馆的设计建造。方志新告诉记者,半壁店高蜜,是北京的特产蜂蜜,清朝时还被列为皇宫御房贡品,“原来半壁店村边上有一大片郎家园枣林,受大运河影响,这里水土肥沃,枣花鲜美,半壁店村人放蜂采蜜,味道醇厚。”而这里的漕帮月饼不只有北方口味,还融合了江、浙、鲁等地的饮食习惯, “这是因为从每年春季开漕至初冬封河前停航,那些漕夫、兵丁、河役都要在河上漂个大半年,为了解决他们的饮食问题,半壁店村人才做出了样式繁多的‘漕帮月饼’。”

杉木古船、复原石桥、石碑拓片,乡情村史陈列室里上千件藏品让千年前的运河盛景仿佛近在咫尺。“原本来参观的人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熟悉这些老物件,多半是来找回忆的,现在来参观的,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渴望了解这段历史,了解大运河的过去,了解北京的过去。”

整理自:漕运古镇张家湾

最后!文创人才培训班还没报名的抓紧时间啦!

扫描二维码,报名文创讲堂(第二期)

↑长按识别二维码

差一点点就错过的重要信息:(快戳标题查看)

事发通州!频繁出入家中进行盗窃,看视频吓出一身冷汗……

代购食品没中文标签能否十倍索赔?通州这起案件你怎么看……

戳原文,下载通州小兵app领取福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