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古代,宦官可以說是帝王家的管家,根據史料記載,在古代所有帝王中,幾乎一大半的帝王都會喜歡重用宦官,因爲宦官沒有完全正式的納入朝臣隊列,所以往往太監是不受到大臣們的約束,而是直接聽命於皇帝。正是南宋和北宋時期的歷代帝王都對宦官沒有多少好感,導致宦官的權利得到了極大的限制,基本上沒有出現過專權的。

引言:

宦官,美其名曰,就是太監,宦官其實在古代也是一種官職,只不過它是所有官職中比較特殊的。宦官這一詞其實是太監的尊稱。

在古代君主時代,太監主要是侍奉帝王皇家成員,由被閹割之後的男子擔任,太監雖然也是一種宮廷官職,不過多數時候是沒有實權的,平時就是通過他們的一些小聰明撈油水,要是得到主人的賞識也會得到一些賞賜。

史書上對太監這一官職也有多種稱呼,有閹人、中官、內官、內監等。

雖然他們多數時候是沒有實際權利的,可是由於一些帝王過度對他們依賴導致出現宦官專權。宦官是我國曆史上參與宮廷鬥爭的一股勢力,也是中國古代官職中重要的一個。


1.宦官的起源

其實宦官不僅只是出現在我國古代,在世界各地區也是有出現的,在古代東洋地區,包括今天的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家,還有古代的羅馬、埃及、波斯等國家都是專門設有宦官的,只不過當時擔任宦官的人多數是黑人,白人也會有。

根據史書記載,我國古代最早出現宦官也就是太監的朝代是在周代,周是最早開始實行宦官制度的,奇怪的是在與周代相關的歷史資料上並沒有出現過太監的事蹟。

在周代,太監主要盛行於西部部落,當時西部地區的貴族們喜歡將受到過宮刑也就是閹割後的奴隸用來侍奉,當時的奴隸是沒有姓名的,所以當時所有的太監也就沒有人名,導致後期周代宮廷的宦官也就沒有名字,史書上基本上沒有出現過那一時期的宦官事蹟。而這也說明了周代到春秋戰國這一時期的宦官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戰國中期以及和末期,在朝議制度上卻出現了宦官,也就是所謂的宦者令,這一官職是專門管理宮廷內侍也就是太監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宦者令是所有太監的頭頭。自此在我國曆史上就誕生了太監總管,以及出現了專門爲帝王傳喚的內官。

到了秦朝,這纔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宦官勢力有所增長的第一個朝代,宦官趙高的出現標誌着宦官正式進入了勢力助長的時期。不過也因爲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像趙高這樣的宦官也導致後面的帝王有了前車之鑑,都會多宦官的多加約束,甚至明令禁止不允許太監干政。

所以到漢朝,太監的勢力有所收斂,不過,太監們的權利和行爲受到了諸多的約束,但是帝王們不得不承認自己還是需要太監作爲助手,漢高祖劉邦吸取了大秦滅亡的教訓,建立漢朝之後就首先對太監進行了約束,讓漢高祖頭疼的是自己又不得不依靠太監。儘管在漢朝,太監們的勢力被削弱,但是他們的野心卻從未停止過,所以在漢朝,太監們也經常參與後宮的爭鬥。

在漢和帝時期,因爲宮廷經常發生動亂,所以導致漢和帝重用了宦官,自從宦官們的勢力又開始助長,開始了比較漫長的明爭暗鬥。

2.宦官的發展進程與宋朝宦官沒有出現專權的情況分析

在古代,宦官可以說是帝王家的管家,根據史料記載,在古代所有帝王中,幾乎一大半的帝王都會喜歡重用宦官,因爲宦官沒有完全正式的納入朝臣隊列,所以往往太監是不受到大臣們的約束,而是直接聽命於皇帝。

在古代,皇帝雖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被稱爲是九五之尊,所有的朝臣以及臣民都必須聽命於皇帝,不過很多時候皇帝的權利還是會受到大臣們的約束。

因此,在歷史長河中,宦官一直是大臣和皇帝之間的信使,皇帝有時候需要利用宦官牽制權臣,而太監也需要得到皇帝的重用,在古代,宦官是無法上朝議事的,自然也就無法當官,所以要想活命就必須拉攏皇帝。這一特點在明朝時期最爲明顯。

在秦朝出現了專權的宦官之後,漢朝的宦官的勢力就開始被約束,而宋朝也是如此,在唐朝曾經出現過幾次因爲宦官專權導致朝局動盪的情況,所以到了宋代,帝王們吸取了前朝宦官專權的教訓,特別忌憚宦官把弄朝廷,

因此大幅度的壓制宦官,宋代的歷代皇帝對宦官走私宮廷物品以及宦官參與後宮內鬥的處罰都是十分嚴厲的。


在唐朝,宦官的權利幾乎是達到了一個峯值,甚至可以說宦官當時是皇帝身邊的寵臣,其權利之大可想而知。唐朝重用宦官並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唐朝初期,宦官並沒有受到重視,甚至地位不如士兵。唐太宗時期,朝廷官制內侍省是沒有設置三品官職的,而內侍是三品官,但是介於四品之間。唐朝宦官參與黨爭其實最明顯的是在唐玄宗時期,武則天時期宦官的勢力就已經開始有所助長,在武則天時期,一共有三千多的宦官被納入了官序,授予七品官職的人員就有千多人。正是因爲如此,到了唐玄宗時期,宦官的勢力如日中天,一些宦官甚至敢插手軍事。

唐玄宗時期便出現了宦官參與中樞議事的情況。到了唐玄宗中期,出現了高力士等這樣的宦官,手握大權,這標誌着宦官正式從內廷走上了政治前臺參與朝政。根據《通典》第29卷記載,當時的玄宗時期甚至出現了中官也就是太監被任命爲中監,也就是監軍,這就爲後來出現安史之亂以及後面的暴亂埋下了禍根,太監可以干預軍隊,在前面的朝代中是沒有出現過的。所以唐朝時期,宦官的權利被極大的膨脹,一度凌駕於外朝官僚。

在經歷了長達幾十年的藩王割據五代十國戰亂之後,趙匡胤滅掉了南漢,統一了中原,這個時候勢力大長曾經翻雲覆雨的宦官隊伍也迎來了一場災難,宦官的好日子也終於到了頭,趙匡胤吸取了唐末的教訓,對宦官可以說是恨之入骨,所以在政治上極大的削弱宦官,

在攻破南漢的都城之後,趙匡胤甚至將宮廷裏剩下的太監全數活埋,趙匡胤這一做法讓不少的閹人很是心驚,這也表明了趙匡胤以後對宦官的態度。


趙匡胤正式登上帝位之後,對宦官更是嚴加管束,由於宦官是歷代帝王不可缺少的助手,所以趙匡胤並沒有完全遏制宦官,而是減少宦官的數量,不僅如此,在平定其他割據勢力範圍之後,趙匡胤都會對宦官毫不留情,以此徹底打擊宦官的勢力,在這一高壓之後,宦官的日子也是苦不堪言,到了宋太祖執政的中後期,宋朝宮廷裏宦官的數量只有五十人左右。

但是宋太祖爲此還是不放心,便極大的裁撤了對宦官的獎勵制度,還細化了對宦官的懲罰制度。在趙匡胤執政的末期,他甚至還頒佈了一道旨意,這道旨意的大概意思是說以後的子孫後代都不允許重用太監,太監和內宮都不得干預朝政,凡是有違抗的人都要誅九族。

之後後面的宋代帝王都深受到宋太祖的影響,對宦官並沒有多少好感。《宋史》記載過這樣一個例子:

在宋真宗時期,曾出現過因爲蝗災導致的災民暴亂,真宗對此是十分的重視,還特別的派遣了身邊的管事太監前去查勘,由於地方官員當時沒有好好的接待這個管事太監,所以管事太監懷恨在心,打算向真宗進言地方刺史沒有履行職責,真宗相信了很是震怒。後來刺史的同僚很是看不過去,於是背地裏向真宗上奏,真宗知道後,管事太監一到京城,便下令對管事太監執行鞭刑。可見宦官當時在北宋歷代帝王的眼中是多麼的低等。

正是南宋和北宋時期的歷代帝王都對宦官沒有多少好感,導致宦官的權利得到了極大的限制,基本上沒有出現過專權的。

雖然宋代沒有出現過專權的宦官,但並沒有意味着沒有出現過一些比較好的有功於社稷的宦官。宦官意識到只有認真侍奉皇帝纔有出路,所以這些宦官當時不僅沒有干預朝政,而是幫助皇帝處理一些大臣以及侍衛無法完成的任務。而這些宦官也出色的完成了皇帝交代的任務,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帝王的賞識。史料記載,在宋太祖時期就出現過王繼恩這樣的宦官。

雖然王繼恩得到了趙匡胤的賞識但是並沒有擁有與外臣同等的權利。所以在宋代,幾乎沒有出現過權力集於一身的宦官。


3.宋代歷代帝王對宦官的態度

在很多歷史學家的眼裏,北宋和南宋時期的歷代皇帝對宦官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宦官必須有,但是他們的權利不可以給,且數量必須有所限制,而且宦官的懲戒制度必須清楚賞罰分明。

4.結論:

綜上所述,宋代之所以基本上沒有出現過宦官專權的情況,一大部分的原因在於宋代開朝皇帝趙匡胤對宦官進行了極大的削弱,而且宋代的歷代帝王也吸取了前朝覆滅的教訓,再者當時所處的環境並非是宦官可以適應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