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的感情,馬雲用了Ma-Morley獎學金報恩,第一批受益人今天在阿里巴巴總部和馬雲見面。

文/張婉婧

編輯/屠雁飛

圖片/牛鏡 何光

白駒過隙,一晃就過了38年。

同樣是蟬鳴翠柳的西子湖畔,同樣是羅裙一色的荷葉羣邊。

38年前,那個年僅16歲的平頭少年在這裏邂逅來自澳洲的肯·莫利一家,並在其鼓勵下,學習英語、漂洋過海與之一起度過改變他命運的29天,在生活不易的日子裏,還接受了200澳元的幫助;38年後,爲了報答恩情,馬雲在澳洲紐卡索大學捐贈2000萬美元,設立Ma-Morley獎學金,6月24日,首批獎學金獲得者來到杭州,在西湖邊與我們相遇。

就像前世和今生,跨國情誼在西子湖畔的豔陽裏相遇,延續,生生不息。

馬雲&莫利一家

“你好,我叫馬雲。我剛剛開始學英語,我們可以做個朋友嗎?”

“你好,我是David,這是我的父親Ken,這些是我家人。很高興認識你。”

1980年,西子湖畔,一段簡短的英文對白拉開了這段長達38年的跨國友誼,友情和照片一起在那一刻定格。

Ken Morley一家人回國後,馬雲經常給 Ken 和以及Ken的大兒子David寫信。Ken不僅會給馬雲回信,而且還在每次回信中爲馬雲修改英文。

就這樣過了5年,21歲的馬雲考上了杭州師範學院。在那一年的一封來信中,Ken鼓勵馬雲去澳洲旅行。

辦了護照,還要簽證。那個沒有旅遊簽證的年代,爲了拿到簽證,馬雲在北京悶熱的地下室足足待了一個禮拜。

爲了幫助馬雲拿到簽證,Ken在澳大利亞找了一些朋友幫忙,並向澳大利亞駐中國大使館發了電報,終於,在第八次去申請簽證的時候,馬雲的第一張簽證到手了。

如今再回憶起在澳大利亞紐卡索的那段日子,馬雲依舊曆歷在目,“那 29 天對我至關重要,當我回到大陸的時候,我完全是另外一個人了。”

因爲經濟原因,馬雲在大學的日子過得並不輕鬆,沒有上過大學的Ken,對馬雲的學業非常支持,每隔 6 個月就會給他寄一張支票,兩年多時間裏,共寄了大約200 塊澳元。

馬雲和莫利的故事,就像蝴蝶的翅膀,輕輕煽動,就足以改變世界。

2000萬美元Ma-Morley獎學金

時間拉回到2017年2月,南半球的澳洲還有些溫熱。

馬雲第三次來到ken的故鄉,和少年時的筆友——ken的兒子David Morley,在紐卡索的大學裏重逢。

距離Ken的過世已經過去13年。雖然,沒有能夠完成和Ken一起西伯利亞鐵路旅行的心願,但這次來,馬雲用自己的方式帶來一份禮物。

2月3日,在澳大利亞紐卡索大學,馬雲宣佈Ma-Morley獎學金計劃。

“沒有那29天我永遠不會像今天這樣思考,我可能只會像其他中國人的方式去思考。在此之前我是100%的中國製造,在我的認知裏中國就是世界。但是去了紐卡索之後,我發現世界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這也是爲什麼我們決定成立Ma-Morley獎學金,以支持即幫助一些年青人、那些想自己看看這個世界,經歷它、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的人。”

馬雲爲紐卡索大學捐贈2000萬美元獎學金,這也是這個大學收到過最多金額的一次獎學金捐贈。“紐卡索大學是Ken經常提到的大學。”

200澳幣的恩情,他記在心裏37年,化作湧泉,回報未來。

2018年2月,紐卡索大學評選出首批獲獎學生,這27人或是土著居民,或家境貧寒,或有受教育障礙,但都在學業、經歷上有着過人的成績,並渴望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其中一位名叫Nathaniel Arnold,25歲。出生在塔斯馬尼亞西北海岸一個小村莊。5歲時,他隨父母一起去了烏干達。慢慢長大後,Nathaniel越發感受到自己的幸運,“那裏的孩子們渴望讀書,卻沒有一個像樣的學校。”簡陋、破舊,搖搖欲墜的學校讓Nathaniel下定決心要爲這200個孩子蓋一所小學。

Nathaniel爲烏干達的孩子們蓋的學校

如今,學校已經建成,Nathaniel共花掉20000澳幣,是他半年的工資。

“獎學金的評定更注重我們的價值觀。”獲獎學生裏祖籍福建的姑娘Joanna Fu告訴我。

超出預期的杭州和馬雲

6月24日,第一批這筆獎學金的獲得者,跨越太平洋,從澳洲來到了杭州。

似火的不僅有杭州盛夏裏的驕陽,還有熱情的杭州人。一行人,一到西湖邊就被一羣阿姨牽着手,在音樂聲中跳起舞來。“他們熱情、友好、開放,這是我在澳洲從來沒有感受到過的。”

可愛的澳洲姑娘Jessica欣喜地拉住我說,讓她感到驚訝的還有乾淨的城市、隨處可見的綠化和從未乘坐過的磁懸浮列車。

而最期待的部分,是和馬雲的見面。Joanna Fu向我展示她的聊天截圖,不好意思地笑笑說,由於媽媽是馬雲的粉絲,從她來杭州的那天起,就一直問她見到馬雲了沒有。

今天下午,30名學生在阿里巴巴總部9號館如願見到了馬雲。

馬雲與澳大利亞紐卡索大學“馬&莫利獎學金”首批27位獲獎學生交流

“看到你們,讓我想起了33年前的自己。”

見到學生們,馬雲分享經歷的同時,用三個詞爲臺下的學生們指引方向。

“第一個關鍵詞是好奇心。

”馬雲解釋,你在書本上學到的、父母告訴你的,可能不全是真的,這個世界太有趣了、太獨特了,你需要自己去體驗,需要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所以保持你的好奇心,所有人都說yes的時候,你再考慮一下;所有人都說no的時候,你也應該三思。”

其次是樂觀。

“在創業之初,阿里巴巴遇到過無數困難,我們的生存之道就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回家睡一覺,醒來再去想問題的解決辦法,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這就是我們的生存之道”。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相信年輕人。

“我不擔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世界還有你們這些年輕人。今天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相信你們一定能解決。”

他同時鼓勵學生們參與、感受,併爲此開始工作,“我有信心,我會做我的分內之事。有些時候抱怨是沒有用的,要做一些事情。你們這次來就是一個好的標誌,我們互相信任。當人們抱怨的時候,你要工作。當人們抱怨的時候,其實就是機會,你可以解決這些抱怨。你們參與了,來了並感受到了。我很有信心,不要擔心。”

澳大利亞紐卡索大學“馬&莫利獎學金”首批27位獲獎學生參觀盒馬

在公平教育獎學金獲得者Luisa Amosa看來,獎學金的設立不僅僅給予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念,更重要的是,它號召年輕人們運用自己的優勢去爲未來實現積極改變。“就像馬雲先生一家和莫利先生的一家之間的美好友誼,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和他們對我們的影響,都具備着改變、挑戰和賦能這個世界的潛力。”

大家都在看這些

夏天到了,妹子們到底穿不穿內衣?天貓618告訴你哪個城市最保守

融資3億美元,小紅書“棄”騰訊投阿里

參加阿里日集體婚禮的俄羅斯小二,還是個民間舞王

重磅!優酷宣佈拿下2018年世界盃直播權

電商在線長期招聘。

公衆號後臺回覆“招聘”即可查看。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淘寶天下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轉載須知   回覆“轉載”查看

▼推薦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