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重溫了《如懿傳》,如懿和乾隆的感情讓人唏噓,前期乾隆對如懿是真的好,總是無條件信任她護着她,不得已把她關進冷宮也是爲了保護她,把出賣如懿的宮女留在身邊整她給如懿報仇。如懿不爲名利,地位,財富,只想要自己的一心人,少年和初期的皇帝與如懿的感情很深,但她沒有想到自己的少年郎登基以後,爲了穩固自己的地位,爲了安撫各宮嬪妃的心思,當各方利益交錯時,一次次地委屈她,甚至明知如懿是被人冤枉的,依然把她送進了冷宮。

最近重溫了《如懿傳》,如懿和乾隆的感情讓人唏噓,前期乾隆對如懿是真的好,總是無條件信任她護着她,不得已把她關進冷宮也是爲了保護她,把出賣如懿的宮女留在身邊整她給如懿報仇。

乾隆一句,“你放心,在我這裏,你可以永遠做青櫻”,是對青櫻愛的證明,而青櫻也因爲這句承諾,以一生作爲代價,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前面那麼多集,如懿沒有子嗣,也沒有位分,卻一派安然,心思篤定,就是依賴了這份情意。

她以爲乾隆是她一生中,難尋的靈魂伴侶,然而“把你完全的交給我。而我就會完全保護你。”這份契約,本身就是不可能理想狀態,因爲感情是最不可控的,人心也是最善變的。

這份炙熱的感情也一天天變質,直到最後徹底的離心,寒心,傷心而去。究竟是什麼東西讓如此美麗的愛情消失呢?

價值觀的不同,單向的包容

看如懿傳的時候,很多人都說如懿不爭氣,覺得她過於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與其說她的倔強,不如說是她和皇上的價值觀不同。

年少時的兩人爲何能那般惺惺相惜,恰恰是因爲他們有共同的目標,有一樣的心境和想法,所以能聊到一起,能懂得對方。

成年後,如懿依然是那個心如明鏡的女子,而皇上變了,他開始想要權利,想要更多的女人,他不再覺得和如懿一心一意的愛情美好,兩人的價值觀發生了衝突。

此時如懿明白,但她願意包容愛的人,願意去陪伴他,可是皇上卻沒有,他開始挑剔指責如懿,變得不理解她,更談不上包容。

只是如懿終究是一個人,她也會失望,長期的包容依然換來的是對方的不理解和不信任時,她也絕望了。

蘭因絮果,再美好的愛情婚姻,如果只是一人的獨角戲,沒有互相理解包容,最終只能開始美好最終離散。

社會地位變化影響彼此感情

很多時候我們說夫妻能共苦不能同甘,年輕的時候兩人一貧如洗或者說沒有太多的權利慾望,有的只是彼此,所以能安心過日子,守護感情。

隨着一方地位的變化或者是經濟的富有,兩人的關係似乎變得不對等,嫌隙也就出來了。

如懿不爲名利,地位,財富,只想要自己的一心人,少年和初期的皇帝與如懿的感情很深,但她沒有想到自己的少年郎登基以後,爲了穩固自己的地位,爲了安撫各宮嬪妃的心思,當各方利益交錯時,一次次地委屈她,甚至明知如懿是被人冤枉的,依然把她送進了冷宮。

後來如懿證明了清白,皇帝安慰她,說自己在這個位置上,實在有太多不得已的地方。

但如懿冷冷地說:“只不過對皇上來說,臣妾是可以犧牲的那一個而已。”

別說普通夫妻地位變化後會影響感情,君王自古多情,更是無法給她想要的兩情相許。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再到後來相見"兩兩相望,唯餘失望”。

信任崩塌壓倒最後的感情

如果說兩個人能繼續走下去,包容對方除了感情,最重要的還有信任。

玫嬪孩子有異,知道的就那麼幾個人,願意相信皇后還能理解,但是你願意相信太監都不願相信青櫻。

後來皇上還懷疑如懿和凌雲徹有染,也是對如懿的不信任。

如懿當皇后之前雖然也受到各種迫害,但是皇帝始終相信她,便已足夠,但是如懿當皇后之後,漸漸皇帝各種不信任。

如懿始終不願爭不想爭,只是因爲想要的是一人心罷了,他卻一次次的不信任,終歸是把如懿給傷透了。

世事無常,兩人之間若沒了信任,再多的情感也會變成更多的猜疑,越是愛的熱烈,越是感到痛心疾首。

沒有信任的婚姻愛情只能是一盤散沙,不能長久。

​世間女子皆盼望白頭偕老,可是如果相看兩相厭,“蘭因絮果”真是最難過的詞了,如懿把自己的愛盡到了最大,可是不信任和不珍惜讓兩個人遠遠相隔。

皇上更是自食其果,他說自己在萬人之巔太孤獨了,可是這麼愛自己的妃子看不到,如懿爲了他陪他在刀尖起舞,他卻傷了她的心。

這所有的都是因爲不珍惜,我們都渴望從一而終的愛情和婚姻,卻不懂得如何去保護這份愛。

女子之愛純粹熱烈,這樣的愛,得到一份便是幸運,而皇帝卻任意揮霍、唯我獨尊,等到失去後才後悔莫及、悲痛萬分。

最美好最難忘的感情都是在我們眼裏、心裏。愛情不易,且愛且珍惜!願身邊所有人都能與相愛之人相知相愛相惜相伴到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