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人王菲向來我行我素,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也有自己獨到的主張,不控制、不焦慮、不越界,給予兩個女兒充分的愛和理解,讓孩子隨心所欲做自己,可以說,是一個60分剛剛好的媽媽。王菲卻順其自然——我盡了做媽媽教的責任,學的會學不會,在於你自己,及格就行,是給孩子的底線。

就像英國精神分析師溫妮科特說的,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媽媽,媽媽做到good enough就可以了,不必ferfect。做足夠好的媽媽,不做完美媽媽。國內心理學家將溫妮科特的”good enough mother”闡述成“60分媽媽”。

值此母親節,建議廣大媽媽們,如果你正在焦慮,如果你正在惶恐,如果你正覺得很累,如果你覺得精力不濟,建議你該與自己和解,做足夠好的媽媽,不做完美媽媽。

01

論娛樂圈“60分媽媽”,王菲第一

藝人王菲向來我行我素,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也有自己獨到的主張,不控制、不焦慮、不越界,給予兩個女兒充分的愛和理解,讓孩子隨心所欲做自己,可以說,是一個60分剛剛好的媽媽。

無條件愛孩子

香港一個髮型師批評童童(竇靖童)的髮型不好看,後來那人出來道歉。

不過王菲當他是空氣,王菲:那又怎麼樣?他說不漂亮就不漂亮啊!

記者:童童帶給你的最大的快樂是什麼?

王菲:反正看見她,我就覺得很快樂。

王菲愛孩子,只是因爲女兒是自己的孩子,不因爲長得好看、聽話懂事、成績優秀,沒有任何條件,不管別人怎麼說,不摻雜其它因素,只因爲是自己的孩子。

順其自然,不強求

上陶晶瑩的節目,末了,陶子送給童童一隻手錶,王菲接在手裏卻直言童童還不會看,陶子很驚訝,童童那麼大了,你還不教她看錶?

王菲:我教啦。

陶子:那就對了,你又說她不會看?

王菲:誰說教了她就會看啊。

“教了並不一定會”,不是每個媽媽都能這樣淡定、想得開、允許的,明星馬伊俐曾說,女兒愛馬小時,因爲看其它孩子會這個會那個,她急得不行。

王菲卻順其自然——我盡了做媽媽教的責任,學的會學不會,在於你自己,及格就行,是給孩子的底線。

該放手就放手

記者:你怎麼把握對孩子“教育、控制”與“給她們自由、平等”這兩者之間的尺度?

王菲:我對孩子的這種保護欲及擔憂只存在於她們的嬰幼兒時期,過了這個階段就把她們當作獨立個體去相處和交流了。

女兒小時,盡媽媽的責任,全力保護照顧女兒,女兒大了,就及時放手,不再以保護者的身份,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以平等獨立的個體相處交流,懂得進退,把握分寸,這真的很“王菲”。

尊重孩子,不越界

記者:你會不會還想幫女兒找一個理想的父親?

王菲:我從來沒想過,要幫他找一個理想的父親,我覺得即使我將來有什麼,會找到伴侶的話,也是我的伴侶,她有她的父親啊,她本身就有她的父親啊。

正因爲王菲的不控制、不越界,親子關係邊界清楚,能自得其樂,不依賴女兒的情感,不拖泥帶水,尊重女兒的人生,兩個女兒才能自由生長,女兒之間的感情很好,王菲與前夫及其家人也保持了良好關係,家庭氛圍和諧美好。

02

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怎麼做更重要

這是精神分析大師科胡特說的。

人格健全的父母,也許不是什麼明星大腕、沒什麼財富地位,甚至沒什文化,不懂得什麼育兒知識、教育方法,卻可能培養出一個陽光向上的孩子。

《少年說》有一期節目,一個12歲農村少年走上天台,向與爸爸離婚十年的媽媽傾訴心聲:

“我出生在農村,在我在農村讀完幼兒園後,你就帶着我到城裏來讀私立小學,城裏的生活費、住宿費、學費,你都擔當不起,你爲了給我一個新的城市生活,在足浴館當過按摩師,在酒店做過服務生,你曾爲了我的學費而四處借錢,好象只有我在家的那天,纔是你伙食最好的一天”。

“媽媽我求求你,多補補身子,多買好一點的衣服,我已經長大了,能自己買菜、做飯.....”

這個爲了兒子十年來含辛茹苦,喫不上、穿不上,竭盡所能愛孩子的媽媽,已經很讓人敬佩,她的另一番話,更讓人感慨她愛孩子的至高、至真境界:

“媽媽請你永遠記住一句話,我是一隻快樂的小鳥,你不屬於我,你屬於你自己,你屬於藍天.....”

獨自一人、喫盡苦頭培養兒子,這樣的媽媽往往會覺得付出了太多,特別容易心理失衡,對孩子產生情感依賴,希望得到孩子的情感補償,極易越位,“我爲了你,做了那麼多,你也要爲了我“,把孩子和自己綁在一起。

可這個看似普通的媽媽,卻沒有這樣想,一直叮囑兒子,“你不屬於我,你屬於你自己,屬於藍天”,給兒子以精神自由,引領兒子成爲更好的自己,追求屬於自己的生活。

平凡的人生有着不凡的境界,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正因爲媽媽的允許和放手,12歲的兒子才能在衆人不卑不亢、不羞於貧窮、勇敢表達:“我不會羨慕那些有錢的同學,因爲我知道,我有一個特別愛我的媽媽......"

03

做60分的媽媽,不做完美媽媽

曾經看到一篇漫畫《媽媽不是脾氣差,媽媽只是太累了》。養兒方知母辛苦,本來養育孩子就是花體力,精力和心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裏,媽媽如果苛責自己,非要按照一系列標準做個完美媽媽,結果反而適得其反。

人無完人,想做完美媽媽,勢必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不能接受自己犯錯誤。如此苛刻自己,勢必也不能接受孩子的不足,也不允許孩子犯錯。

相比之下,60分媽媽就挺好,不但能發揮自己優點,也能看到孩子的優點;不但能給自己40分的不完美寬容和接納,更能給孩子的不足成長的空間。

想做完美媽媽,不給自己喘息和休息的機會,凡事都給孩子包辦,如此一來,孩子不能體會媽媽的辛勞,把媽媽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養出一個自私不懂感恩的孩子。

相比之下,60分的媽媽會“偷懶”,懂得放手讓孩子幫助自己承擔家務,懂得放手讓孩子“犯錯”,從“錯”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想做完美媽媽,把所有的精力時間都聚焦在孩子身上,生活的中心全部圍繞孩子轉,失去自我。由於過度付出,很容易對孩子進行“情感綁架”,很容易控制孩子,比如“我爲你付出這麼多”,“我都是爲你好”。

相比之下,60分的媽媽懂得給自己放鬆和減壓,不會事事圍繞孩子轉,不過度付出,心態更容易平和,給孩子的成長營造溫馨柔和的氛圍。

做60分的媽媽,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和孩子並肩作戰;

做60分的媽媽,給孩子40分的犯錯、糾錯、成長的空間;

做60分的媽媽,把40分留給自己穩定情緒,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媽媽。

每個媽媽都是那個足夠好的媽媽,請與自己和解吧。

願你我都做足夠好的媽媽,不做完美媽媽,給予孩子自由飛翔的愛,母親節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