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說到“提速降費”,氣就不打一處來。提速降費是指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提高網速、降低資費的改革,是國家交給電信運營商的任務,具體包括鼓勵電信企業儘快發佈提速降費方案計劃,使城市平均寬帶接入速率提升40%以上,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轉贈等服務。自從2015年國家下達提速降費這個政策之後,移動、聯通、電信這三大基礎運營商也開始紛紛落實這個任務。

總的來說,運營商是把政策落實到位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統計顯示,今年6月,我國手機用戶的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已經達到4.24GB,遠超去年同期的1.55GB;今年上半年,我國移動流量平均資費相比2017年年底降低了46.2%。筆者認爲,促進運營商提速降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一個方面:流量費太貴了!如今我國的4G已經是非常成熟,正在逐漸向5G過渡。換作以前的2G,不說多的,一個月300M流量肯定夠用;3G到來之後,一般一個月3G也夠用;但是,如今呢,一天3個G都不夠用!

流量用得快,但是資費卻不見得下降,每個月高額的流量費用讓人直呼用不起。所以,三大運營商也施行了一些很人性化的服務,例如從去年10月開始,三大運營商取消手機國內長途費和國內漫遊費,今年月份開始,又取消了流量漫遊費,這是好事!同時,運營商們也爭相推出所謂的“不限量套餐”,但是不限量套餐卻依然是個坑。不少消費者特別是老用戶對於“降費”的獲得感並不強,有的甚至花費更多。

日前,網友們關於“爲啥運營商降費提速了,我的話費反而越換越貴?”這個問題進行熱烈討論,提速降費不但沒有節省費用,反而覺得花費更多了。有消費者諮詢運營商,被建議改用199元套餐,後發現相同流量只要55元,筆者也遇到過這樣的事:前段時間去運營商營業廳進行寬帶續期的時候,櫃檯小姐姐就建議筆者更換套餐,說更划算,經過對比之後發現,一百多的套餐跟幾十塊的差不到哪去,只是話費多了,流量仍然是“不限量”。在運營商的眼裏,55元=199元,沒誰了……

筆者算了一個數:假設1G流量的費用爲30元,按照2017年每位用戶每月消耗1.55G,那每個月的流量費就是46.5元;2018年流量費平均降低了46.2%,那麼1G的流量費大約是16元,但是用戶的每個月的平均流量消耗是4.24G,也就是每個月要花67.84元,所以爲什麼流量費降了,錢反而越來越多了,就是這個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