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建立大清七年之後,就突然暴斃了,如此的突然也就沒有留下遺詔指定繼承人。當時有皇太極之長子豪格和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兩人勢力最大,也是皇位的最有力爭奪者,那麼當年僅僅六歲的福臨是如何坐上皇位的呢?
01 女真傳統
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到皇太極建立大清,一直到皇太極暴斃其實沒有多少年,此時的清朝還沒有形成繼承帝位的傳統,跟中原地區由來已久的漢族傳統不一樣,並不一定是皇上的下一代繼承帝位。
當時努爾哈赤時期就建立了八和碩貝勒共同議政的傳統,到了皇太極時期才漸漸的將大權緊緊握在自己一個人的手裏。
皇太極突然死亡,理論上這時期代善、多爾袞、濟爾哈朗、豪格等人都有機會爭奪帝位,就看誰的勢力比較大,擁護的人多,豪格是子侄輩,比多爾袞等人的輩分低,當然也有對皇太極忠心的一批大臣是支持豪格的,例如索尼、鰲拜、圖爾格等人,後來代善也無意競爭,也支持豪格。
02 兩派分立
兩黃旗大臣們經常匯聚於豪格家,圖爾格、索尼、圖賴、鰲拜、鞏阿岱、譚泰、塔瞻、錫翰等八人倡議擁立肅親王豪格爲君,密謀良久。當時的豪格一開始應該還沒有勇氣跟多爾袞競爭的,但在衆人慫恿下鼓起勇氣,決定爭奪一下帝位。
隨後四處積極活動,拉攏力量,他派何洛會和楊善找到濟爾哈朗,說“現在兩黃旗大臣都決定立肅親王爲君,當然還要和你商量一下。”
濟爾哈朗一猶豫,立馬同意,不過這是個老奸巨猾的人,同時還提醒他倆,自己要同大家商量以後才能做出決定,畢竟多爾袞還不知道。
而兩白旗這邊開始積極活動支持多爾袞繼承帝位,多爾袞心思縝密,雖然心中十分激動,但是表面上並不表態。阿濟格和多鐸跟多爾袞是親兄弟,一個母親,自然更加支持多爾袞,見多爾袞不表態,倆人急的都下跪懇求了。
即便如此,多爾袞依然沒有表態,因爲他清楚,如果他點頭表達了意見,那麼兩黃旗和兩白旗可能立刻就會兵戎相見。
如此一來,兩派對立起來:兩黃旗這邊支持豪格的佔據多數,而兩白旗這邊支持多爾袞。
歷史上,就算制定了繼承人的情況下,面對皇帝這樣的誘惑,經常發生兄弟相殘的悲劇,何況沒有指定繼承人的時候呢。其實這也可以理解,雖然皇帝只有一人,但有句話如是說,“天天熙熙皆爲利來,天天攘攘皆爲利往”,自己支持的人當了皇帝,自己這一派別的人自然有很大的利益。那時候清朝還是剛開始打天下的時期,雖然談不上黨爭,但這也算是個雛形,明朝的滅亡就是死於黨爭,清朝前期雖然對此很忌憚,但封建王朝的體制註定了這是不可避免的。
03 崇政殿議政 福臨登基
崇德八年,皇太極死後第五天,所有大臣聚集崇政殿召開會議,討論下誰當皇帝的問題。
多爾袞當天起牀時,還特地整了整衣冠照了照鏡子,突然很沮喪,發現自己的形象不配當皇帝。他提前趕到,問了兩黃旗的實力人物索尼的意見,索尼竟然直接說“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其他沒有考慮過。”
多爾袞碰了一鼻子灰,到了崇政殿後,發現兩黃旗大臣派兵將宮殿團團包圍了起來,看起來這是要武力威脅啊。形勢對多爾袞十分不利。
索尼等人首先發言,倡議立皇子,多爾袞針鋒相對,認爲諸位王爺尚未發言,他們沒有說話的資格,厲聲喝退。
先後討論了多鐸、代善、豪格等人,都不能使雙方滿意,多爾袞也沒表態自己要當皇帝,此時年輕氣盛的豪格率先沉不住氣了,見白旗諸王都堅決拒絕自己當皇帝當場拂袖而去,而代善一看情況不對也託病離去。
雙方眼看就要兵戎相見了,多爾袞見事不可爲,隨後想出了一個妥協之計。
多爾袞提議由福臨來繼承皇位,不過他年紀還小,最好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自己左右輔政,共掌管八旗事務,等福臨長大,當即歸政。
這個妥協方案立即被各方接受,如此一來僅有六歲的福臨便撿了個便宜,當上了順治皇帝,大清國的歷史也由此改變。
此處可以發現多爾袞絕不僅僅是一個有勇無謀之人,他十分會審時度勢,能夠在各方勢力的絞殺中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高的利益。雖然自己沒有當上皇帝,但自己手握兵權,扶持一個傀儡的小皇帝,跟自己做皇帝區別不大,後來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類似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人生不如事十之八九,要學會平衡各方利益,大家都有飯喫才能夠正常運轉,你開個公司,只想着員工努力給公司掙錢,而又不給員工好的待遇,也是一樣的道理,那肯定公司也混不好。甲方與乙方既是夥伴又是敵人,都想着自己多掙錢,但是如果不能夠相互妥協,那這個社會就沒法玩了,因此我們一直都是在妥協中,這樣整個社會才能夠正常運轉。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