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5月12日濟南訊(通訊員 陳言峯 李德忠 劉曉敏)人勤春來早,萬事日相催。新年伊始,山東種業集團統籌戰“疫”和戰“貧”兩個“戰場”,緊擂一個又一個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激越鼓點,乘勢吹響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奮進號角,先後按下11個重大項目建設“啓動鍵”,邁出了貫徹落實“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精神的鏗鏘步履。

春燕銜泥壠上飛,筍借春風爭作竹。無論面對怎樣惡劣的環境,堅韌的種子總會破土而出,向陽生長。成立僅兩年多的山東種業集團,執守“堅韌交結果”的“種子精神”,篤定服務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勇挑振興民族種業大任,躬耕在齊魯大地這片熱土,既有滾石上山的豪邁氣魄,更有月湧大江的宏偉藍圖。而在這一切變化之中、一切圖景之外,既清晰昭示着集團躍步邁上新臺階實現華麗轉身的精彩騰飛,也生動疊印着新一屆集團黨委班子實踐落地戰略規劃的艱辛印跡。

順時應勢,戰略規劃立柱架樑

2019年2月11日,全省“擔當作爲、狠抓落實”工作動員大會召開,

省委書記劉家義指出,全省啓動建設全國第一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要聚焦“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羣,大力推進創新驅動,引領產業向集羣化、園區化、高端化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

善戰者,求之於勢。在全省新一輪解放思想大潮的背景之下,新成立的山東種業集團如何謀劃定位,在對標找差中實現發展升級,成爲擺在集團黨委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題。

新舊動能轉換不是空喊和砸錢,國有企業必須有思路、有方向、有行動,全面認識農業歷史機遇,深度瞭解種業前進方向,準確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在全國農業這個“座標系”中找準所處位置,踏準改革節拍才能順勢而爲,企業才能存續立身,發展才能行穩致遠。黨委會上,山東種業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很快達成共識。

理念的領先,引領發展的率先;格局的大小,決定着發展的高度。迅即,集團黨委副書記段友臣掛帥,成立集團戰略發展規劃小組,圍繞踐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農業強省、鄉村振興“三大戰略”,經過深度思考、諮詢專家,聚焦“種業+”產業模式創新,實施“一個核心、兩輪驅動、三大主業、四個平臺、五類產業”發展思路,研究制定了《山東種業集團有限公司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9-2025年)》。

真正優秀的企業,總會揣着夢想。圍繞這一戰略目標,集團黨委計劃用5-6年時間,將山東種業集團打造成爲全省種業骨幹龍頭企業,以創新爲核心的山東最強、全國領先的農業航母。“種業方案”“種業標準”“種業力量”“種業擔當”等一系列“種”字號概念,不是簡單的貼標籤,而是傳遞着山東種業人自信的強烈信號,給種業重新定義在新一輪發展格局中的方位。

集團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段友臣(左一)在德州調研

“發展要順應大勢、融入大局,把握髮展的新要求。山東種業集團必須圍繞發展戰略,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放開眼界、放寬心胸、放大格局、放出活力。”每次開會,段友臣都強調這些話,在黨委“一班人”中積聚和傳遞着向上的力量。

取勢,明道,優術。然而,對於成立不久的省屬一級國有“務農”企業,實現“種業強省”,註定有很多難關要攻破,有很多“坎”要邁過。

進軍需擂鼓,興企先鑄魂。針對黨員幹部職工中存在的市場競爭意識不強、小富即安等問題,圍繞“農業發展方向在哪裏,下一步我們怎麼幹”?集團黨委通過向解放思想要創新力、向優化服務要生產力、向作風建設要執行力,組織開展了“解放思想、改進作風、推動發展”大討論活動。

困則思變,變則通。五年發展戰略規劃確定後,各權屬企業迅速結合行業和上級部門政策,對接集團戰略規劃,研究未來走向和路徑問題,與集團及各企業形成產業協作、通力合作格局。即使是最困難的階段,山東種業集團都把生態、環保、資源綜合利用作爲戰略決策的第一要素,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敢於實踐,企業一次次站在戰略機遇的制高點,創造着屬於種業人的榮光。

遠山初見疑無路,曲徑徐行漸有村。一年來,山東種業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和廣大幹部職工一道,勇於破除舊觀念,善於尋找新出路,在新舊動能轉換中迎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使集團實現了從破冰起航到圖存發展的跨越式發展,主要財務指標分別較2018年同期增長80%、1800%、400%。

同時,在項目申報、專利申請、品種審定、標準制定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2019年集團公司及權屬企業共承擔及申報項目24項,獲批專利23項,魯研公司獲批濟南市院士工作站,魯蔬公司“天正”品牌商標被評爲2019年度山東知名品牌,奧克斯公司入選“山東省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示範工程”。

精準佈局,重大項目統籌推進

四月草長鶯飛季,正是產業佈局時。4月29日,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農牧固廢處理項目開工儀式,在中至鎮門樓村如期舉行。該項目建成後將年處理農牧固廢、農作物秸稈等50萬噸,變廢棄物爲修復劑,推動農業生態綠色發展,標誌着我省畜牧業實現了由“家庭副業”向“支柱產業”的歷史性跨越。

4月29日,山東種業集團在五蓮縣舉行了農牧固廢處理項目開工儀式

推進綠色興牧,促進種養結合,國家重視,社會需要,作爲山東省唯一一家省管一級種業國企,山東種業集團在科技興農、科技惠農方面,既有專業實力,又有公益情懷,讓科學技術進入田間地頭,讓農民增產增收,更是他們追求和努力的目標。而這次在五蓮縣組織的農牧固廢處理項目,只是山東種業集團籌劃今年上馬的11個重大項目之一。

“項目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是做強做大、轉型升級的路徑。集團上下一定要把興奮點聚焦到‘雙招雙引’上,注意力集中到項目推進上,真正以重大項目的撐杆跳,實現集團的快速大發展。”去年3月,集團黨委副書記段友臣在項目招商會上的講話如重錘響鼓。

搭建合作平臺,引領鄉村振興。一個好項目就是一個發展的增長點,就是一個動能轉換的支撐點,就是一個惠民富民的立足點。工作向產業項目聚焦,產業升級圍繞產業鏈發力,抓項目、抓產業成爲集團工作的主線和始終堅守的方向。

弈棋落子,佈局爲先。去年以來,山東種業集團緊緊圍繞“農業強省”“種業強省”建設,聚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和新舊動能轉換精心佈局,圍繞新舊動能轉換的“四區引領、三園示範、三區同建”要求,從集團領導到中層骨幹,北上南下談合作、話發展,精準出擊,全力拼搶,爭取了一批“頂天立地、強筋壯骨”的大項目、好項目,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堪稱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突破年。

山東種業集團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僅以“三產融合板塊”爲例:山東種業集團以建設數字化農業產業園區爲抓手,發揮現代農業產業創新的技術源頭優勢,着力構建“循環農業、都市農業、智慧農業”三位一體新模式,打造山東農業科技創新“新地標”。

循環農業方面:契合新一輪農業生物技術革命浪潮,實施“種養+”循環農業的智慧化創新,延伸優質五穀、綠色果蔬、生態菌菇、畜禽牧漁四條高效生態產業鏈。引進專業實力企業,合作建設淨菜、果品、糧油、肉蛋奶成品加工工廠,創新糧油和特色營養型農作物產加銷模式,建成高標準的優質精品農產品供給中心。

智慧農業方面:着力強化機制創新和模式創新,推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自動化、智能裝備應用、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全過程深度融合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加快“互聯網+農業”發展,做精高效農業、做強農產品加工、做專農業機械製造、做深農業標準化,推動濟南建成全國農業“智造”基地。

營養型農業項目:結合“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和應對全球“隱性飢餓”問題,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成立了國家營養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全面推進營養型農業項目,實施“精準營養”工程。

項目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種業強。一年多來,集團獲取了一系列重大項目,從唐王園區、德城項目,到分子育種、數字農業,有了這些行業性區域性重要平臺平臺“築巢引鳳”,產業集聚效應凸顯,“龍頭項目帶動、骨幹項目支撐、關聯項目配套”的產業鏈條正在初步形成,科研成果、人才和品牌優勢,正轉化爲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爲推進營養型農業項目落地,4月24日,山東種業集團與德州市德城區舉行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簽約儀式。

目前,集團正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數字化農業產業園區、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園區、德州營養型農業產業化項目、日照釀酒葡萄產業園等11個重大項目建設。其中山東種業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園區、德州營養型農業產業化項目,均已列入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優選項目。

最可喜的是,分子設計育種平臺、全省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庫、長清綠色檢測等項目,也已經列爲省委省政府重點調度項目,並明確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支持。

協同發展,院企融合展翅試翼

4月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組織召開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發佈與防控技術視頻報告會,面向全國各省植物保護總站發佈草地貪夜蛾最新防控技術。山東種業魯保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作爲國家天敵昆蟲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單位,作大會代表發言。

魯保公司是山東種業集團旗下的一員,原隸屬於山東省農科院,是一家改制而來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天敵昆蟲和授粉昆蟲的研發、生產和推廣,未來市場前景十分廣闊。而走向市場時間不長的魯保公司,只是省農科院與山東種業集團實施院企融合的一面個體縮影。

2019年4月,依據魯政辦字〔2019〕13號文件精神,省農科院與省國資委簽署託管協議,對院企共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的合作方向與目標、合作方式、合作內容、利益機制進行固化明確,形成對山東種業集團“國資監管、農科託管”的“雙手扶持”局面,開闢了科研引領型省屬企業改革發展的“新型試驗田”。

山東種業集團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事業單位負責科研,企業單位擔負運營。我省“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農業科技“插翅”進程中,加之政府改革帶來的市場功能“留白”,院企融合發展的歷史性機遇前所未有,也走到了最緊要處、最關鍵的幾步。

省農科院科研事業發軔於1903年,歷經幾代農科人的不懈奮鬥,已成爲國內規模較大、力量較強、學科較爲齊全的實力效益、貢獻公益和廣泛影響的省級農科院。院下屬科研單位24個、分院18處,建有國家和省部級創新平臺60個,研究領域涵蓋糧經作物等50多個學科,高端人才比例、科研成果數量、國際合作層次等走在全國前列。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作爲獨立的市場主體,脫胎於省農科院的山東種業集團,主要負責將科研及成果與市場對接,走好產學研用相結合、育繁推服一體化發展的道路。他們基於山東省農科院雄厚的農業特色底蘊和農業科研基礎,整合重組省農科院39家權屬企業後,通過“科研優勢+國有體制+民營機制”,探索農業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新模式,推動成果與資本“聯姻”,暢通科研與市場渠道,突破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實施院企業融合以來,雙方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全面發揮各自優勢,以分享求共贏、以合作求發展,不斷構建院企創新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既爲山東種業集團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也爲院企融合發展開啓了新的征程。

深度融合,資源共建共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年來,省農科院在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科研技術人才、資產設施、項目建設、物業後勤等方面,爲山東種業集團全力提供支持和保障。山東種業集團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戰略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機遇期,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先後與院屬12個研究所在種質創新、成果轉化、質量檢測、基地建設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成立了山東省農業科技轉化促進會,搭建農業科技成果供需合作平臺。與省農科院老科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索田園綜合體建設和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打造。

脣齒相依,血濃於水;合作共贏,智享未來。面對新徵程,山東種業集團將立足省農科院農業科研事業百年積澱,圍繞“科技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產品品牌化→數字模式化”產業鏈,實施農科品牌院企共建,探索“科研院所+政府+國有體制+民營機制+農戶”的鄉村振興新模式,打造創建科技支撐型農業科技經濟一體化發展齊魯樣板。

風起潮湧,百舸爭流;千帆共進,奮勇當先。眼光投向世界的山東種業集團,已經站在更高的層次上謀劃未來的發展之路,並將繼續以新舊動能轉換爲契機,助力再現“全國農業看山東”的新輝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