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種珍珠妝只在宋代盛行,由於珍珠屬於稀有之物,普通人家的姑娘難以效仿,因此在臉上貼珍珠的裝扮只流行在後妃之間。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宋都城臨安商業的四百一十四個行當中,就有“畫眉篦”的存在,這說明當時的姑娘們在修飾眉毛時,會使用篦子一類的輔助工具,類似現在的眉刷,可見那時的美妝工具已是很先進了。

《妝靚仕女圖》 宋·蘇漢臣

宋欽宗皇后像

電視劇《清平樂》自從開播以來,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宮中女人的“珍珠妝”。所謂“珍珠妝”,就是在眉心、兩鬢甚至酒窩處用珍珠做裝飾,乍一看確實有些雷人,還有不明所以的人驚呼“嘴角的白點確定不是米飯粒嗎”。

其實,它屬於古代花鈿的一種,只不過以珍珠做裝飾是宋朝所獨有的。在宋代,女性對妝容的探索不僅體現在各式各樣的花鈿上,底妝、眉毛、腮紅、口紅都是很有講究的,其創意之多、技術之高,讓現在的美妝博主們也大呼:牛!

宋代追求“裸妝” 讓人感覺沒化妝

溫庭筠《菩薩蠻》中說,如果一個宋朝姑娘真的“梳洗遲”了,那麼等她化好妝,估計一上午已經過去了,因爲她們化妝的步驟實在是煩瑣,敷粉、抹胭脂、塗額黃、貼花鈿、掃眉、勾斜紅、妝魘、點脣……可見,女人出門慢,自古有之。“女爲悅己者容”,男士們就體諒一下女人的這點小麻煩吧!

宋代姑娘們的妝都非常乾淨,追求一種化了也像沒化的境界,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裸妝”。這種妝容,在當時被稱爲“薄妝”或者“素妝”,特點就是“薄施硃色,面透微紅”。到底是天生就有的蘋果肌、桃花面,還是真的是化妝技藝的精湛,實在是難以辨別。

宋代還流行一種“三白妝”,就是在額頭、下巴和鼻樑這三處着重塗白,這種方法,使得額頭看上去更爲寬廣明亮,下巴更爲飽滿,鼻樑也更加高挺。其實,“三白妝”在宋之前就有了,唐寅《王蜀宮妓圖》就有兩位畫着“三白妝”的女性,這幅畫描繪的是五代前蜀後主王衍的後宮故事。

粉底兼任面膜 “佛妝”一冬不洗去

要想達到“薄施硃色,面透微紅”的效果,必須靠粉底。古代的妝粉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米粉,將米研碎之後分離出粉加工而成,由於是用在臉上的,因此對米質和水質的要求都很高。另外一種較爲常見的妝粉是鉛粉。在宋代,桂林所產的鉛粉是名牌產品,被稱“桂粉”。由於鉛粉含有非常多的重金屬,長期使用會讓皮膚髮青、發黃。好在有聰明的宋朝人發明了一種“玉女桃花粉”,拯救了萬千女同胞。據南宋人陳元靚編《事林廣記》記載,這是一種用益母草、蚌粉、胭脂等原料調和配製而成的粉,具有“去風刺,滑肌肉,消瘢點,駐姿容”的功效。

其實,在宋代還有一種滿面塗黃的“佛妝”。“佛妝”所塗黃物的主要成分是括蔞,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神農百草經》記載括蔞的果實色黃,名“黃瓜”,可以“悅澤人面”。北方的冬季風沙撲面、天乾物燥,姑娘們在臉上塗滿黃物,且層層塗抹而不洗,直到春暖花開才洗去,從而使面部保持“潔白如玉”的狀態,聽起來是不是跟現在的“面膜”有些相似之處?

宋代姑娘們不僅粉底各式各樣,上妝技巧也不在話下。那時就出現了粉撲,周密《浩然齋雅談》中詩云“還將粉中絮,擁淚不教垂”,這裏的“粉中絮”就是現在的粉撲。也有文人墨客雅稱它爲香綿,福建南宋黃昇墓中還出土了粉撲實物。有趣的是,同時出土的還有一些塊狀的妝粉,有圓形、方形、六角形、花瓣形,在粉塊的表面,還印有凹凸的梅花、蘭花和荷花等花紋。現在各大彩妝品牌推出的浮雕粉餅之類的,宋代美女們早就擁有啦。

眉妝樣式多 據說有百種

正所謂“眉目傳情”,眉毛在宋人的妝容中佔有重要地位。很多人發現《清平樂》中曹皇后的服飾和頭飾與《宋仁宗後坐像軸》簡直如出一轍,卻不曾注意到,畫中的眉妝也很有特點:皇后和侍女的眉毛都比較粗,但是可以明顯看出眉峯和眉尾部分有暈染的痕跡,越來越淡,呈現出一種霧狀朦朧的美。這就是宋代的“倒暈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中也有記載,因爲標新立異受到當時姑娘們的追捧,很是流行。不過,宋朝以“清瘦”爲美,眉形主要還是以彎彎細細長長的遠山眉爲主,就連寺院的女尼也跟風創作出了淺文殊眉。

宋代的眉式還有很多,據說,當時有一位癡迷畫眉的妓女瑩姐,每天可以畫一種眉形。有人說她這是“眉癖”,西蜀有專門寫畫眉的《十眉圖》,而她可以作《百眉圖》了,假以時日,就可以修一部眉史了。不過可惜的是,這些款式已經失傳。

最初的畫眉工具非常粗陋,一般用燒焦的柳枝,後來出現了“黛”,如石黛、銅黛、螺子黛、青雀頭黛等。到了宋代,女性多使用畫眉墨。由於宋代經濟發達,她們對墨的要求很高,後來還演變成用香墨來畫眉。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宋都城臨安商業的四百一十四個行當中,就有“畫眉篦”的存在,這說明當時的姑娘們在修飾眉毛時,會使用篦子一類的輔助工具,類似現在的眉刷,可見那時的美妝工具已是很先進了。

皇后炫富用珍珠 唾液魚鰾當膠水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清平樂》中的珍珠妝會覺得有些奇怪,特別是徽柔公主嘴角旁的兩顆珍珠,給人一種米粒粘在臉上的錯覺。其實,這裏的珍珠屬於花鈿的一種。古代女性很早就開始用花鈿來裝飾面容,通常是將彩紙、雲母片等各種材料製作成薄片,剪成花、鳥、昆蟲等形狀,粘貼在眉心上。

宋代女性用來貼面的花鈿種類十分豐富,“梅鈿”是當時盛行的妝飾,眉心點綴一片寒梅,取其冰清玉潔之意。此外,有雅緻華麗的翠鈿,有清新動人的鮮花鈿。爲了使面容更加姣美,宋代的姑娘們還別出心裁地發明了一些“另類”花鈿,比如魚鰓在宋朝就挺流行的,甚至有個好聽的名字“魚媚子”。又比如用蜻蜓的翅膀,還有人用字貼在臉上做裝飾,魚鱗、茶油花餅……都能往臉上貼。宋代一些時髦高調的姑娘們甚至將花鈿貼得滿臉都是,給人以支離破碎感,稱爲“碎妝”。

按理說,就算滿臉貼滿花鈿也花不了多少錢,只是費些功夫而已。但宋朝皇后說:我偏不,我就要炫富!於是就將那些點點、道道和花花全換成了珍珠:額頭上貼一個大的,酒窩那兒貼兩個,太陽穴上貼一串。這種珍珠妝只在宋代盛行,由於珍珠屬於稀有之物,普通人家的姑娘難以效仿,因此在臉上貼珍珠的裝扮只流行在後妃之間。

像珍珠這樣的裝飾物,是怎麼粘到臉上的呢?那個年代應該是沒有假睫毛膠水之類的東西的,她們使用的是一種被稱爲呵膠的物質。據記載,這可能是由魚鰾製作而成的,而且是一種易溶的膠質物。女性在貼花鈿之前,只要對着呵膠呵氣,並蘸少量唾液,就能溶解了。而在卸妝的時候,用熱水輕輕一敷就能摘下,使用起來十分方便。聽起來很環保,又安全,至於會不會留有魚腥味,就不得而知了。③6

摘編自《北京青年報》

來源:南陽晚報

相關文章